刘易斯·托马斯,在美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许许多多普通人都那样推崇他,痴迷于他优美文笔,信服他透彻的说理,为他的机智幽默而发出心有灵犀的笑。他对于人心灵的影响力,决不亚于马克·吐温。
然而,他并非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而是一位科普作家。
Lewis Thomas(1913~199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科普作家有如此大的魅力,除了他那时而行云流水、时而风云骤变、风趣的笔触,他那极其广博、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的科技和人文知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普通民众的科学素养。这是水涨船高的事情。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细菌概念的读者会沉浸在对于复杂的微生态学的神龙活现的描写中。
我案头就放着《细胞生命的礼赞》、《水母与蜗牛》和《最年轻的科学》这三本书。我通读过不只一遍,有的文章还反复读过。啊啊,从微生物到有机体到社会,从细致入微的形象描绘到匠心独具、闪闪发光的议论到撼人心魄直出胸臆的抒情,真是理性思维与文学描绘有机结合的杰作。你不能不说:到了相当的境界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民众的科技知识相对贫乏得多。当迷信与伪科学泛难成灾的时候,许多具有科学精神的志士仁人痛心疾首,奋起反击,而另有许许多多的人却偏执于“千里发功灭山火”和“水变油”之类的神话中。更有甚者,因为觉得某人“中了邪”、“鬼缠身”或其他什么理由而将患者活活烧死或打死的血淋淋的消息时而出现在新闻报导中。
中国搞科普的人不少,成绩也是明显的,必须肯定。但是,有一种过于“实用”和浅薄媚俗的倾向,文字优美者不多。常常是你说吃肥肉不好,一篇一篇都这么说,突然来一篇说吃肥肉好,大家又都传开,叫人无所适从。或者又说吃芹菜好,能使高血压降低,却不说血压正常或者甚至偏低的人该吃芹菜否。有文章说,应该多吃鱼,但带鱼除外。我不知道带鱼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被视为异类。鱼也要划“成分”,依据是什么。问过,据说是胆固醇含量高,我也查了一下资料,并无明显“高”处,纯属冤案。在中国容易草菅人命啊。
出现上述种种偏差的原因,其实是由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来基础就差,又没有刨根问底的习惯和严密的逻辑思维,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像刘易斯·托马斯这样的科普大家,决不仅仅是由于他个人的天才,而是一个民族科学素质的整体反映。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倡科教兴国,大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正逢其实。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华民族振兴进程的加速,一个全民科学知识迅速提高、科普作家人才辈出的时代即将到来。
作者:叶平安
来源:医学八号楼 网站
发表日期:2002年11月12日
【相关链接】 刘易斯·托马斯,被媒体“拉下水”的科普作家
PS: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这个世界的音乐》、《说味》等作品已入选我国的中学教材。我在给孩子找作者背景资料时发现了这篇文章,该文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科普作品,指出了我国科普界的问题,观点比较有价值,所以收录于此。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