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民
在计算机科学里,设备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不管你是做硬件,还是做软件,这都是一个避不开的问题。前几天,探长就这一概念跟同事们讨论,可是没人愿意跟探长深入讨论下去,纷纷找借口离开。
探长无意通过这个事情来贬低我的同事,这几个同事都是我的好朋友,他们的业务水平都很高,之所以不敢跟探长深入讨论这个小问题,是因为他们平日里注重理论而少接触实际,理论跟实际联系不起来。
其他领域的情况探长不太了解,因为身处教育界,探长发现教育界理论不敢联系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个博士生跟我闲谈,他说正在为博士论文的选题发愁,他本人想要用小波理论来解决网络方面的一些问题,但是导师不同意,理由是,小波理论方面的论文这几年发得很多,快要过时了,等到论文拿出来的时候,怕是不好发。
发不了论文便拿不到博士文凭,所以不得不为了发论文而选择研究方向。博导的意见看上去非常实际。但是,作为工科学生,不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来选择研究方向,而是为了发论文而选择研究方向,费很大的力气去研究些可能完全没用的东西,这实在是高等教育的悲哀。
与博士教育相比,本科教育也好不到哪里去。本学期,探长给本科生开了《电脑组装与维修》课,有学生指着电脑主板问我:“老师,寄存器在哪儿?”我对学生说:“你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好,说明你有所思考了。那么你觉得寄存器应该在哪里呢?”学生答:“应该在CPU里面吧。我们学习《微型计算机原理》的时候,教材里面谈到了。”我说:“是的,CPU里面有寄存器。不过,不光CPU里面有寄存器,北桥芯片、南桥芯片、内存条里面都会有寄存器。”学生接着问:“老师,什么是北桥芯片,南桥芯片?”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大三学生,居然不晓得这些基本的术语,探长一时无语了。
我没有理由责备学生,学生是无辜的,应该受到责备的是教师、学校,乃至于整个教育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整个一个教育界都有脱离实际的问题。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周明德的《微型计算机原理》这本教材内容几十年不变,却仍在常年使用,8086处理器,8259中断控制器,这些只有历史博物馆才可以找到的老古董,仍被当作计算机硬件的典型器件来介绍。而南桥、北桥、前端总线、倍频、AGP、USB、SATA等这些最实际的名词,在教材里面却是只字不提。
认识一位副教师,他讲授微机原理快二十年了,在学校里这门课他讲得最好,周明德的《微型计算机原理》他可以倒背如流。某日这位副教授的硬盘坏了,他老先生居然不晓得硬盘有PATA和SATA两种接口,去街上买了一块SATA接口的硬盘,而他的电脑主板上只有PATA接口,闹出笑话来了。
一个高等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实际应用能力却不如一菜鸟。其实,只会动口不会动手,以耍嘴皮子为生的教师在高校里并不少见。他们理论谈得头头是道,文章写得洋洋洒洒,一碰到实际问题便傻了眼。“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几乎可以作为教师群体的代名词。
【相关链接】满眼知识皆残废,探长日记,2006-10-10
用户208429 2009-6-16 20:48
southcreek 2008-9-25 15:48
southcreek 2008-9-25 15:45
用户116683 2008-9-25 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