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早打开手机看人民日报新闻,几则新闻,让我想到了当下就业的话题。
“没想到回村画画,竟然来了这么多人围观!” (peopleapp.com)
央视新闻2022-11-14 20:52
这个会弹钢琴的女孩,选择回村种果树 (peopleapp.com)
新华社2022-11-14 20:50
女博士返乡当蟹农 从古籍中学习制作美味醉蟹 (peopleapp.com)
紫牛新闻2022-11-13 09:56
这几篇读书与就业反差较大的报道,意味着什么呢?
感觉这类新闻明显多了起来?
想到当下为什么就业难的形势?
想到这几十年为什么极力追求唯有读书高?
想到各行各业为什么追求高文凭高学历?
想到这些年报道高文凭高学历毕业后为什么去做各种看似普通却普遍需求的职业?如快递、送外卖等等。
……
更远,还想到了曾经热闹一时的批评“读书无用论”那段历史。寻找回忆,就到百度去看看,搜索看到一文:读书无用论_百度百科 (baidu.com),做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和看法。
总之,浮想联翩,归根结底就是怎么看读书与就业的关系?
读书就能就业吗?
就业必须读书吗?
均不确定。
读书与就业专业对口吗?百分之百对口绝对没有,难道读书无用?
那么,读书有用吗?当然有用,有什么用?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工厂就认识到了。当时工厂分配来了几名技校毕业生,都说他们学校的人怎么分配的工作都不对口?从其所言,加上自己喜欢看报看书,很快就认识到了读书专业没必要也不需要和毕业后就业绝对对口,或者说对口也是一时的,接下来一定是会变得。
学校教你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
这就是读书有用之道。
毕业后,就业,看似有选择其实没选择,一旦就业,就要运用所学,适者生存。比如,常说的:这不是我所学,我不会做。
记住,你的周边一定是有对此工作的各种可学之处,除非你能出的来而再就业,否则,出不来就进去。
看看当下毕业生有多少?
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1158万,校园招聘月启动 (peopleapp.com)
央视新闻2022-11-15 17:10
而当下就业形势不可乐观。
人民智库|当前就业发展呈现哪些新趋势? (baidu.com)
2022-08-02 00:58人民智库官方帐号
报道说,2022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人数不断增加,互联网、教培、房地产等行业失业再就业人员增多,求职竞争愈发激烈。
表面看,又是读书无用来了?
其实,这许多年了,总总迹象显示,简言之人类没事干了,但总有生存之道,如开篇看到的画画、果农、蟹农,也就是人类基本生存需要是永远有事干的,毕业生发挥所学方法,顺势而为,适者生存。
看看!读书有用,各有其道,生存第一。
40岁农民工考取12本证被质疑没意义:想重新定义农民工 (peopleapp.com)
共青团中央 2022-11-17 21:51
作者: 自做自受,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10364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自做自受 2024-6-11 16:57
徐瑾:张雪峰走红,源自时代痛点,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所谓高考改变命运,本身也许只是想象。真正改变几代小镇做题家命运的,是城市化。
更新于2024年6月11日 06:00 FT中文网经济主编、公号econhomo主理人 徐瑾
https://d2wz47owtacjie.cloudfront.net/story/001103298
自做自受 2023-9-4 21:09
《“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农乡振发〔2023〕1号
提出,倡导大学生到乡建设,动员能人回乡建设。
自做自受 2022-11-24 23:20
故事多了,人生挺好玩!职业生涯多有趣
curton 2022-11-24 17:35
伟大的想法
自做自受 2022-11-24 15:09
呵呵,记得2002年即将退休的老上司对我说:你要做事,先要做人。这一年我主动选择了失业,当时一心想做的事,所在企业就是不做,看来就是不会做人即打通人脉,让老板投资。我要做的事就是马云做成了的事,互联网普及应用。
curton 2022-11-23 23:39
人不可教也,其实不是说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说做人。
自做自受 2022-11-23 10:46
教育部网站 2022-11-16 12:00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923252/6784736
文中没有提到“学历”、“文凭”。
自做自受 2022-11-21 23:11
上学读书是充分而不必要的成才条件。
from1972untilnow_328548347 2022-11-21 22:09
自做自受 2022-11-21 15:11
为了生存,总能发现机遇,能不能抓住,这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三因制宜,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