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华为的创新之路给中国通信企业带来的启示

2010-3-21 22:11 2732 5 5 分类: 通信

移动通信杂志 罗茜文


  易经六十四卦中有一卦叫大过卦。易经专家解析,大过卦意为创新、改革,中间四阳、上下两阴的爻看似一座棺材,对于大智大勇的人来说,则是一座桥梁——通往未来成功的桥梁。成功或成仁,就在同一卦之中,真正能够走向成功的是少数,走向成仁的一批又一批。


  在中国企业或行业的创新中,走向成功的也为数极少,无数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先烈。究其原因,不外乎几种:一,因为有国外现成的技术和产品可以引进,导致企业不想创新、不愿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同样严重的是同赴黄泉的竞争后果。比如中国计算机产业开创者们长城电脑、实达电脑,同创,东海,康佳,熊猫,创维等等;二,不能立足市场持续创新。比如推出04机万门程控交换机开启中国通信业兴起之路,但现在已经消失的巨龙通信;三、创新战略和创新机制不健全。如中国人首次运用数字压缩和解码技术研制的VCD整机技术发明,由于该技术发明人没有申请专利,导致国内几百个厂家生产VCD,市场一片混乱的结果是整个产业的凋零;四、产业崛起之后遭遇国外利益集团以高昴专利池收费、贸易保护措施等形式加以阻挠和削弱。比如2004年中国DVD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3时,向中国DVD厂商收取专利许可费的跨国企业由最初的1家增加到40家,总共专利许可费用超过20美元,中国DVD企业生产一台DVD利润仅为30元人民币,中国DVD企业难以为继,最终导致从辉煌走向没落。


  中国通信业发展30年,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通信业的创新也走在了所有行业的前面。历程中虽然充满艰险,典型例证有巨龙的消亡、凯明的轰然倒下,但也成就了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这类在国际通信舞台上长袖擅舞、独领风骚的中国企业。2009年华为实现全年300亿美元的销售额,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设备商;在光传输、光接入、移动宽带核心网、移动基站等诸多领域,华为2009年的出货量位居全球首位。如今的华为,不仅成为中国通信企业的成功典范,其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努力和成绩,也使它正在成长为全球通信行业的引领者。


  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大智大勇体现在能不能创新(是否有创新环境、和创新背景),想不想创新(创新动力在哪里、动力足不足),敢不敢创新(是否敢投入、投入力度有多大),会不会创新(创新管理和机制是否健全、创新策略是否正确)等方面。在明确“能创新”和“想创新”之后,华为在创新方面的大智慧更多地体现在坚定不移的创新大投入,规范化的创新流程管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之后的进一步开放创新等等。从创立之初注册资本仅有2.4万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到如今让人尊敬的国际通信巨头,华为的创新应该能给中国的通信企业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然而后起国家的企业和产业的崛起,必然会遭遇先机占据利益者的阻碍,来自国际环境的压力将会让中国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们也期盼,中国通信企业的创新之路和发展之路,能在政府和本土市场的保驾护航之下,涌现出更多的“华为”。到那个时候,中国通信业、中国通信企业屹立不倒的巅峰时代就将真正到来。


  1 持之以恒的创新投入


  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华为从成立之初就将使命锁定在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明确技术创新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拥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是华为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目标。华为明白,作为后起之秀,在科技含量高的通信领域,要实现与强大竞争对手的竞争力,一定要形成自己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才能赢得市场支持。通信设备的技术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上,而硬件和软件的核心技术又分别体现在芯片和核心软件(如基本算法、协议、信令等)上。1993年华为成立了基础研究部,专门负责研发华为通信设备所需要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大量ASIC芯片的推出,不仅构筑了华为在硬件方面的核心技术基础,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1996年任正非提出了华为著名的“压强原则”,那就是通过持续的、大规模科研投入和集中精力突破一点的方法,使华为与世界著名公司相比,部分产品达到先进水平,局部领先,从而获得市场的支持。2009年,任正非又提到了“深淘滩,低作堰”。他说,深淘滩就是多挖掘一些内部潜力,确保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投入,确保对未来的投入,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也不动摇;低作堰就是不要因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标,多一些输出,多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持之以恒、周而复始、心无旁骛的技术研发高投入为华为取得技术优势和产品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93年起,华为坚持以每年超过销售额10%的比例投入到技术研发中。截止2009年末,华为共有10,000多名工程师从事移动网络技术的研发工作,此外,华为5000多名的市场人员,又是技术研发的先导与检验人员。


  2 规范化的创新管理流程


  “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来讲是多方面的,技术与产品仅仅是一个方面,管理与服务的进步远比技术进步重要。华为取得既往成功的关键因素,除了技术、人才、资本,更有管理与服务”,任正非曾这样总结华为的管理经验。“产品发展的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这两句话贯穿在华为 20年的发展历程,也由此形成了华为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卓越成绩的核心竞争力。


   在技术研发管理方面,华为花重金从1998年开始总共用了5年的时间,来引进、推行IBM的IPD集成管理模式。IPD让华为从技术驱动转向了市场驱动,彻底改变了华为的技术管理和项目研发流程。华为的技术管理体系包含了业务与产品分层,技术与平台规划,研发流程与项目管理,CBB管理,技术管理组织与绩效管理等五大方面,使华为形成了从立项,到开发,到将产品推向市场,再到量产的项目管理,实现了公司范围内的跨部门协作,为华为在技术和产品上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IPD技术管理体系强调的核心思想如技术开发是一项投资行为;基于市场的技术研发;业务分层管理;技术重用(CBB);跨部门团队技术研发;结构化的研发流程;开放式创新等,在华为的技术创新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PD技术管理规范了华为的技术创新流程,保证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让华为的技术创新做到在准确理解客户需求之后,再将客户的需求准确传递,然后根据市场需求,准确进行创新取舍评判,并且保证了人力、能力的全面支持。全流通的创新管理保证了华为能够快速响应市场,优良服务客户,成就了华为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让客户惊叹,让对手心寒”的高效配合能力。


  3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


  任正非在2009年最后一天向华为内部员工发送题为“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新年贺词表示,华为在全球的增长得益于“基于客户的持续创新”。


  技术驱动型在通信业发展型期一度盛行,企业往往是先行研发出来产品,然后再去向客户进行推销,华为早期也习惯于这种模式。但技术驱动模式在通信市场日益成熟,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之后,常常显现出技术与市场脱节的短板,往往企业埋头几年研发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并不能为市场接受,不仅造成人才、财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沉重考验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怎样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生存、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华为在技术驱动盛行期就开始苦苦思索的课题。


  “作为一个商业群体必须拥有两个要素才能活下去,一是客户,二是货源。”1998年,华为果断地从IBM引入IPD集成研发模式,开始以“技术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全面转型。“坚持以客户价值观为导向,持续不断地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技术创新理念也在那个时候确立。比如获得2008年度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华为分布式基站就是在仔细分析了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华为发现欧洲移动营运商花在租用机房、设备用电、安装维护等方面的费用成为其最大的支出。基于欧洲客户这种需求,华为研发团队积极创新,开发出了分布式无线基站解决方案,设备可以安装在过道、楼梯间和地下室等狭小的空间,大大降低了机房的建设与租用成本,并且易于安装。


  华为规定每年有5%的研发人员去做市场,每年有5%的市场人员去做研发。研发与市场的紧密结合,让华为能够准确地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实现其业务需要的解决方案,根据解决方案开发出优先满足客户需求的质量好、运作成本低、服务好的优质产品。


  4 创新产品成为市场利器


  近几年来,华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产品逐渐获得市场认可和欢迎,市场业绩也节节攀升,并出现快速增长势头:2005年,华为全年销售额82.5 亿美元;06年为84.5亿美元,07年全年销售额首破百亿,达160亿美元;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逆势上涨,全年销售额达183.3亿美元,同比增长42.7%;2009年华为一举创下3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超过诺西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通信企业,其中在无线通信设备领域的全年销售额达到100亿美元,无线基站发货量居全球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无线设备供应商。华为基于智能架构的整体移动宽带网络解决方案、全套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绿色移动网络解决方案等业界领先的创新型解决方案和产品受到全球客户的欢迎,成为华为实现市场突破的利器。


  以华为整体移动宽带网络解决方案为例,整体移动宽带网络解决方案通过“SingleRAN”、“高速云”和“连续云”、“IPTime”、 “IPN(智能分组网络)”等多种方案,帮助运营商以最经济的方式来保证用户体验,同时在向未来演进时保护现有的投资。由于采用了华为 HSPA+,LTE/SAE,Femtocell等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能大幅度提高无线的空口使用效率,降低每Bit成本;同时通过华为的IPN解决方案能有效识别P2P流量并进行管理,缓解“流量的提高与收入的增长不成正比”的状况。更为重要的是,通过IPN解决方案进行精细化运营,能够对用户实施个性化的运营策略,能够按不同SP/CP的内容和流量制定不同的分成模式,并可依据商业智能获得广告的精准目标受众,精确有效地实施移动广告,为用户、SP/CP、移动广告商等价值链上的伙伴带来的新的价值,从而开拓了新的收入来源,有力地提升了运营商在移动宽带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华为业界首创的整体移动宽带网络解决方案由于深谙运营商需求,一经推出就获得全球运营商的认可,在O2、中国联通、Telenor、 TeliaSonera、比利时电信、Net4Mobility、美国移动等运营商网络获得大规模应用。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华为已经获得UMTS/HSPA合同150个。截至2009年12月,华为已经获得5个LTE商用合同和1个预商用合同,为全球最多。同时,也全球运营商合作部署的 LTE商用网络和试验网超过42个。华为在LTE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领先,标志着华为已经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领跑者。


  5 开放性创新汇聚创新合力


  在创新取得成绩和积累之后,华为积极开展了与其他企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开放式创新。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知识产权战略,至 2009年6月,华为已加入ITU、3GPP、3GPP2、OMA、ETSI和IETF等123个国际标准组织。在光纤传输、光纤接入、核心网、无线接入网、业务应用、下一代网络、IPQoS和安全领域等,共申请专利39184件,其中LTE专利申请全球前三,拥有的LTE核心专利居全球通信设备商之首。但在华为看来,专利并不是一种目的,而是获得市场进入许可,同时获得产品以及成本竞争力的商业手段。华为主张一方面“通过合理付费的交叉许可,创造和谐的商业环境”,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地积累自己的专利池,获得越来越多的筹码。通过专利许可谈判,至今华为已与通信行业几乎所有主要的IPR拥有者,如爱立信,诺基亚、北电、阿尔卡特、高通等公司达成IPR交叉许可协议。2008年仅支付给西方公司的专利许可费用就超过2亿美元。


  为吸纳国际高级人才,充分利用全球人才与技术资源平台,进一步提高研发水平和能力,华为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建立起全球性的研发体系,目前华为在全球共设立了14个研究所和海外研发中心。此外华为还与包括沃达丰、西班牙电信、意大利电信等在内的国际领先运营商合作成立了近20个联合创新中心,开展与客户的联合创新和共同创新。


  6 持续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2010年新年伊始,华为发布了下一个十年通信行业趋势展望。华为认为,在一个电信渗透率饱和时代即将来临之际,“超越人口,发展用户”,“超越语音,发展业务”,“超越管道,发掘价值”,“超越行业,发展行业”等“四个超越”,将帮助运营商突破“人口、语音、管道、行业”的天花板,把电信行业带到新高度。华为预计,物联网、移动宽带、云计算、家庭网络等四类创新型技术,将可以帮助运营商实现“四个超越”。在通信行业转型发展的下一个十年中,华为表示,将会一如既往地进行产品创新、业务创新、架构创新和技术创新,制定面向未来的Single网络战略,支撑未来业务的增长,带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7 创新发展面临挑战


  然而,中国的崛起,和中国通信企业的崛起,对于中国企业的成长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有利于更快、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通信企业的强大,势必造成与先进国家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冲突。中国通信企业的发展面临中国威胁论夸大化,以及贸易保护日渐抬头的严峻挑战。据悉,欧洲金属工人联合会和欧洲电信设备商下面的欧洲雇员委员会向欧洲议会已正式提交请愿书,要求从政策方面支持欧盟电信企业的发展;欧盟将对中国企业展开阻挠和限制,表现在经费支持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多采购本土企业产品,对外来企业进行市场限制,对专利采取重新审查措施等等。


  当前形势下,中国通信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期待本国政策和市场的全力呵护和保护。我国知名创新专家,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旭东教授表示,发展中国家相当的市场保护是本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高旭东认为,一个行业的创新离不开稳定的产业基础和环境,一个企业的创新除了有技术投入、市场需求、创新机制和创新管理之外,更需要依靠本国的市场基础来支撑。华为人也说,当初我们敢于巨资创新投入,成功转战国际市场,是因为有强大、稳定的本土市场做靠山。


  20多年来,华为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未来还要面对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的更多挑战,强大、稳定的本土市场仍将是华为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的坚强后盾,也是华为未来技术创新的一块基石。我们相信,有了稳定的本国市场背景做支撑,我国通信企业的创新步子将会越迈越坚实、创新之路也才能越走越广阔。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5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