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东辞职后几乎是一帆风顺——想创业的时候遇到有资金的台资企业,然后靠技术和管理实力要求对方履行合作之初的口头协议、为成立自己的公司取得原始资本,又躲过创业板上市未遂的危机成功到达主板……然而,偏偏他的老东家华越就不给他“面子”——如今身价上亿的他不知是否意识到,“华越”是他个人品牌一时难以逾越的“坎”。
一、个人档案
性别年龄 男,42岁,1962年生。
目前职务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知识结构 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电子半导体专业。
创业履历 1982年11月至1988年9月在甘肃国营第八七一厂工作,任技术员、八七一厂绍兴分厂车间副主任,1988年10月至1994年2月任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1994年4月27日,台资企业杭州友旺电子有限公司成立。陈向东等7人全面负责该公司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工作。1997年9月25日,陈向东注册成立自己的公司——杭州士兰微电子有限公司。
二、公司轨迹
成长经历 台商高耿辉准备投资50万美金在内地成立一家主营集成电路的公司,他看中了陈向东的能力。因而承诺在陈向东等人没有一分资金的情况下,分40%新公司的股份给他们,鉴于当时政策,规定个人不能占有台资企业的股份,双方只是口头约定。新公司友旺发展的势头很好,但陈向东想把股份转过来。而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公司之间的股份转让是可以的。于是,陈向东等创业“七君子”拿着东拼西凑来的350万元注册成立了杭州士兰微电子有限公司。
业内地位 完全以民营资本独立投资兴建了中国第一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
成功模式 借2001年世界芯片产业进入回调期的时机,士兰微电子利用低谷期投资成本较低等有利时机,以较低价格引进一条芯片生产线,2002年年底,属于士兰微电子的一条6英寸、5英寸兼容0.8微米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在杭州建成投产。这使士兰微拥有了集成电路领域利润最为丰厚的两块业务——芯片设计与制造,具有设计与制造的协同优势。
张汝京挑战张忠谋
戴廉价的电子手表,出门开二手车,老友来访,喜欢在家中款待,笃信?调?,在来大陆前,他将从台湾股票上赚的钱全部捐出用于慈善事业——这样的张汝京: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一个典型的冒险家,其“野心”张显——建一个庞大的芯片帝国,如今在投资者眼中的张汝京则是他们未来的“财神”,更是让台积电的张忠谋坐立不安的挑战者。
一、个人档案
性别年龄 男,出生于江苏省南京,一岁时随家去了台湾。
目前职务 中芯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知识结构 台湾大学机械系毕业,后赴美国留学,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工程学硕士和德州达拉斯南美以美大学(SMU)电机系博士。
创业履历 在美国德州仪器工作时,后来创办台积电的张忠谋是他的上司。在此期间,他曾从事多项半导体 芯片制造厂的建设、技术转移、开发和商业经营等工作,被誉为改芯片厂的高手。1997年张汝京回台湾创办世大半导体公司,2000年世大被台积电合并。不久,张汝京卖掉世大的股票和美国的多处房产回到大陆,选择上海浦东的张江为创业基地。2000年4月,中芯国际在上海成立。
言 论 台湾当局的一纸处罚传真后,张汝京说:“他们的目的就是要为难我们。他们不希望看到内地半导体产业的兴起。”
二、公司轨迹
成长经历 数年前,张汝京曾在台湾一手创办世大积体电路公司,但身为总经理的张汝京事先没有听到任何风声,而大股东将世大卖给了台积电。这对于张汝京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成为他创办中芯国际的最佳理由。
市场角色 工艺技术水准达到铜制程0.13微米,是中国内地投资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国内第一家0.18微米芯片制造商。正在兴建中国首座12英寸晶圆厂。
业内地位 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的统计,2003年全球半导体委托生产的排名,中芯国际首次进入世界前十名。据公司公布的数据,中芯国际2003年世界排名第七。
发展目标 明年年底每个月的产能预测将达到185000片,超越新加坡的特许半导体。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