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两年多来,感觉最头痛的问题就是EMC了,我不知道其它人是否有同感.因为是电力行业的原因吧,我在做设备时都得对这个可靠性的问题再三掂量.不敢说有多精通,但也有一点点拙见,今天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从设计周期看,可靠性设计是从头到尾都会涉及到,而且产品运行过程中也有涉及.因此在不同阶段,我们分析问题的方法上也有差异.在设计时靠的是理论功底,靠的是经验,靠的是仿真(软、硬)。样机调试阶段就可能会发现系统联调带来的一些新麻烦,这一般情况是电源上的问题。而在产品运行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实际环境的差异分析,如现场环境的布线、辐射等。
从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看也就两种:软、硬件。:-)有点可笑,不过的确是这样。硬件上,我看过很多方法:加铁氧体、磁珠、电容、屏蔽罩等。软件上,有滤波、多重判矩、优化程序、软件陷阱、看门狗等。事实上,防止死机是一件不太难的事,但要保证装置正常运行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别是外部中断口上的回路中有干扰源的时候。这个时候要做的首要事情就是分析干扰源可能的频率、幅值、发生的条件等,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比如,干扰信号是共模或差模?是串扰或传输线上的还是辐射干扰?是脉冲群或衰减震荡波还是冲击干扰?是系统本身的还是邻近的设备影响?对共模、差模可以用电容或压敏;串扰、辐射可用隔离屏蔽;脉冲群用电容对地或电感阻断;冲击用压敏;衰减震荡波介于冲击和脉冲群之间。
总的来看,在方法上大多是硬件来处理,仔细想想也是这个理。俗话说,治水治源头,擒贼先擒王。对付干扰一定要从源头抓起,然后再加些辅助措施。其实,要得到一个可靠性高的产品,软件也是十分重要的。干扰源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在硬件设计中一一杜绝,这时候软件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记得我开发过一个产品,当时,在实验室所有项目都可以过,但在真实系统中,模拟强干扰时,外部中断口却偶尔会受到干扰。在硬件上想破了头,未果。最后,只好以牺牲一点性能为代价在软件中加入抗干扰程序,问题解决。这时我就想,好硬件只能是让软件性能发挥更出色,有时候要解决彻底解决问题软硬结合才是道。
说了一大堆没有什么具体的,因为具体的东西也不是一招就可闯荡江湖的,需要平时积累,多分析多总结才是。以后我们在我的BLOG上陆续上传一些这方面的的资料和笔记,希望能在这方面多结交些朋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我的QQ:34829407。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