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的技术创新还需要漫长的过程!

2010-1-25 14:29 2708 7 7 分类: 工程师职场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英国视察华为公司时指出:竞争力就是知识产权,是专利,是标准。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横向比较的时代以后,才开始有人总 结出来的一句真话。其中也说明,中国以前是不重视知识产权,不重视专利的。胡锦涛在十六大报告中就已经指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由此可 知,目前的中国对于“创新”这个词是多么的看重。但“创新”这个词对于不同阶层的人解析是不一样的,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他们说得最多的是制度创新。制度创 新与之前天天说的改革其实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口气缓和了一些,如果把“创新”这个词的政治面纱完全脱去,“创新”就可以理解为创新,而发明技术专利 就是技术创新的最高形式。




当我们开始感悟温家宝总理对竞争力就是知识产权这个定义的时候,有多少中国人能知道知识产权或专利技术是什么一回事。在一个长期被封闭的国家里,人们拿知识产权来说事,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知识产权只能通过横向比较才会产生作用。比如,中国的产品出口到国外,国外的有关部门或机构(贸易组织、海关)首 先要对我们的出口商品进行专利审查,检查我们的商品是否有专利侵权。如果检查结果没有发现专利侵权行为就可以放行,如果发现有专利侵权当即被扣押。由此可 知,知识产权必须要与法律和制度挂钩才会起作用,在2008年以前的中国,没有几个人关心知识产权是怎么一回事,因此,要国人尊重知识产权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另外,就目前来说,对于一个企业要想把一项技术发明转化成商品,这个过程还非常困难,对于个人那就更难了,因为把技术发明转化成商品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一般只有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才能做到。但我们国家有实力的企业几乎全部是国营企业,这些国营企业正在不断地向官僚企业和垄断企业方向转变,并且这些企业没有自主权,完全靠政府保护来生存,他们只着眼于眼前的经济利益,对长远的,没有预期的技术创新不感兴趣。




因此,目前在中国技术创新还是处于纸上谈兵阶段,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使它真正变成一种制度以后,即:一种技术创新的机制环境被创建以后,技术创新才有可能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7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