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IC工艺的创新突破--东芝公司宣布开发新的电路设计模型

2008-6-21 10:26 2905 19 19 分类: 消费电子

东芝公司(东京证券交易所:6502)今天宣布,它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的紧凑型电路设计模型,这种模型在下一代45纳米CMOS技术中能实现更高的门密度和性价比。运用这种技术,45纳米CMOS技术的门密度将提高到65纳米CMOS技术门密度的2.6倍以上,超出了2.0倍的增益值,该值是代际迁移通常期望的技术指标。

  电路设计布局,尤其是邻近效应,是晶体管性能变异的主导因素,而门密度对于芯片成本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将这种技术运用到45纳米CMOS技术设计,东芝在系统大规模集成时同时获得了高性能和成本竞争力。

  新开发的技术于6月18日在美国夏威夷州火奴鲁鲁举行的Symposia on VLSI Technology 2008第9.3议程上进行了报告。

  东芝公司已经开发出新的技术,该技术通过着重考虑依赖电路布局的因素,能预测每个单独晶体管的性能。在65纳米CMOS技术中,门长度、门宽度和门与间隔区(见图1)的距离被认为是设计中影响因素晶体管性能的主要因素。在先进的45纳米CMOS技术及更高技术中,诸如门间隔、触点位置(见图2)等其他因素都被模拟并考虑到设计之中。东芝的新技术估计每个晶体管的特性,并将它们考虑进电路设计中。因此,东芝公司取得了更高的门密度,而不增加设计变异性的幅度。

  工艺技术的进步要求CMOS工艺技术具有更短的门长度,而应力增强技术(1)的应用已证明是提高晶体管性能的有效手段。然而,从45纳米CMOS这代起,门长度缩小将获得极大的进展,而且由于依赖于设计布局,应用应力增强技术将产生复杂的变异性。通过设置额外的安全设计余量或限制图案和设计,这个问题在前几代是可以避免的。不过,这种方法牺牲了门密度的提高,不足以用于45纳米CMOS这一代及更高的代。

  (1)应力增强技术:

  增加CMOS晶体管中的载流子迁移率是获得更佳晶体管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载流子迁移率可以通过对晶体管应用应变来调节。东芝的新技术利用了这一现象。目前已经提出了多种在晶体管沟道区有效施加应力的方法,例如,在晶体管上形成应力膜,或在晶体管门两侧嵌入应力膜。然而,这些应力增强技术会造成复杂的邻近效应(取决于实际晶体管的布局),并造成晶体管性能的变异性增加。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19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