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百强带给我们的启示
新浪网近日的报道称信产部公布了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今年前6个月的经营情况统计,指出电子信息百强虽然销售额增长,但平均利润率为1.6%,同比去年又下降。去年其平均利润为2.5%,已经创下了5年来的新低(最高时是平均6%),结果这半年又创出新低!
在这些电子百强中,利润较好的企业是华为、中兴、海尔集团、上海华虹集团等,他们当中,注重产品中软件开发的企业往往有较好的利润,比如华为、中兴、海尔等。实际上,在几个月前,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公布的2006年第五届“中国软件收入规模前100名企业”的名单。排名前十的企业是华为、海尔集团、中兴通讯、UT斯达康、等,这足以说明软件对电子产品的利润的重要性。
是文化差异还是宿命?
我们都知道,降低成本是提高利润的主要手段。提起降低产品成本,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降低硬件的成本,所以许多整机企业拼命地压低元器件供应商的采购价格,以此来提高利润空间,但实际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许多整机企业的利润低的惊人,而且在同一个价值链上的供应商的利润也很低,大家都活得很辛苦。曾经有个手机制造大厂的人透露他们做的手机每部只能挣一美元,为什么会有这样惊人的低利润?我想除了竞争激烈的原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整机企业没有对产品中软件开发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好的软件开发其实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
在最近一次的采访中,ARM公司中国业务总裁谭军对《电子工程专辑》解释了软件在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性能中的作用,他指出:“许多人没有认识到软件在降低成本中的重要性,比如一个手机中的软件,如果我们程序编写的好,并且使用了好的编译器,则原来需要4M内存的软件可能会缩短到2M,这样我们就可以节省出2M的闪存成本。”他接着补充道:“如果软件编写的好,则系统执行效率就高,这样整个产品的功耗都会降低,也可以节省许多电源管理上的成本。而且,软件开发的好,性能提升对品牌建设也有好处。”
目前,Nor闪存仍是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存储器件,且价格不菲。如果优化后的软件节省出2M空间,则相当于节省出0.5美元的成本!这与上文提高的整部手机只挣一美元相比,已经将纯利润提高了50%!可见软件在降低成本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所以,同样一部手机,也许Nokia就因为有好的软件不但降低了存储成本,而且提高了性能和稳定性,而本土的手机制造商呢则大都还只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上来提升利润空间。
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来获取利润空间只能使我们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中,广州视科电子(CVT)董事孙永辉这样解释:“依靠低廉的人力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会导致劳动者再教育的投入降低,由此员工素质的提高就很成问题,之后他们的效率就变得很低,然后他们只能做附加值更低的东西,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中国企业只注重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来降低成本则我们只能处于制造大国的地位,只能获取低利润,而且,一旦周边地区出现更低的劳动力资源,这仅有的一点竞争优势也会丧失。这样,本土企业要提升利润空间还得走别的途径。而软件将是不错的选择!
目前,在整机开发中的软件有4个层面的概念,第一层是接口层,开发这一层软件的技术人员必须要懂得硬件的工作原理,或IC供应商完全公开硬件接口数据,软件开发技术人员才能进行软件开发,这一层技术最复杂,相当于给硬件编指令,或定义应用功能;第二层是中间件层,这一层是把底层的软件转换到一个虚拟标准平台上,好让那些不懂硬件的软件技术开发人员可以用标准语言来开发;第三层是操作系统嵌入层,一般比较复杂的SOC都带有嵌入式操作系统,有了操作系统就可以对系统的所有标准输出、输入接口进行编程管理;第四层是用户层,这一层是让用户自己改编一些简单用途而设计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扩充一些简单功能,或屏蔽掉一些其它功能,或改改数据库文件,比如菜单显示的字符、颜色等等。“目前,电视机生产商一般都只对用户层软件进行开发,所以非常简单。底层软件一般都是上游IC供应商请其它公司来协助开发。”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体技术设计所所长陶显芳指出。究其原因,主要是“上游IC供应商也不愿意给下游用户公开他们的技术秘密。”
但是更深刻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还是整机商对软件的不重视,陶显芳表示:“当产品技术趋于成熟以后,整机生产商反而占有很大的优势,很多事情他只需出嘴,具体事情可多让上游厂商去干,或让上游厂商另请人去干。”当然,这是产业的一个变化趋势,正如我的另篇文章“‘产业球’颠覆‘产业链’,电子设计链惊现巨变”所言:随着设计链的变迁,整机商的上游都在给它提供服务,我认为正是这样的变迁滋生了整机企业的优越感,淡化了他们的危机意识。
其实Nokia就很好地利用了这种变化带来的优势,虽然上游的IC厂商不愿意公开他们的低层协议,但他们利用芯片定制化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所以它的芯片可以加入很多独特功能也能在软件上做更大的优化。
反观本土企业,在这种变迁下,没有抓住机遇。而且有的企业选择了其他道路,陶显芳表示:“其实我们最关心就是中间层,如果自己能开发中间层,那么上层软件就可以移植。所以有些整机企业去自己开发IC,这样自己对自己开发的IC软硬件全部都清楚,这样只要有时间,自己干哪一层都可以。但这样自己也要冒很大的风险,自己开发的IC只能自己用,没有量成本会降低吗?”
为什么本土整机企业不去找IC供应商定制芯片?在这里,我们发现,本土企业完全和外国企业有迥然不同的思路。难道这真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吗?
陶显芳指出:“中国人的商业道德和思维与外国人是不同的,中国人做生意总是要货比三家,不愿意吊死在一个树上。基于这种心态,谁都得要事先留一手,不愿意全部透露自己的秘密或底价。因此做生意的第一道关口首先是双方要进行心理战,双方一见面很少直接进入主题,谈合作,而是先谈第三方的情况,用第三方的条件压对方;双方合作没有长远利益,都是先做一单后,第二单另外说,如果第一单我没吃亏,第二单可以接着继续做,如果我吃亏了,下一单我就找别人做。所以谁会看得更远?没有!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转来转去,今天我跟你做,明天我跟他做,来回压价,都是在做动态结合。这种合作方法产生的结果只能是短期利益,大家不会长远结成同盟,所以也不会产生垄断,最后的结果,大家的产品基本一样,大同小异。”这样做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即使产品有差异化,但在产品差异化方面我们永远都是处于低层次的水平!因为合作双方都缺乏基本的信任!这是文化差异还是我们自己的意识作祟?如果是我们固有的意识这会不会成为我们的宿命?
不光是对底层软件不重视,本土整机企业中对软件开发中的编译器也不重视。一个业内工程师指出:“我认为本土公司在编译器方面基本是零投入,很多只是提供一个烧录器。”从电子工程专辑网站的调查来看,有相当多的人在使用由芯片厂商提供的免费编译器,还有一部分人在使用盗版的编译器,没有使用专业化的工具。一个软件工程师表示:“我们开发软件,首先考虑的是正确性,至于速度和大小还不是考虑的重点。”
许多人都知道,软件是实现产品差异化设计的重要手段,但许多人认为通过软件实现差异化就是通过软件可以实现不一样的开机界面和功能显示,很显然他们还没有理解软件所能带来的真正收益。随着电子产品功能的日益复杂,产品开发中的软件也日益复杂,整机企业将面临更多挑战,是停留在修改开机画面的层次还是从软件获得更多利润,我们的整机企业要及早决定。
谭军表示:“我认为随着产业球的变迁,由整机厂商来决定芯片和IP的时代也将来临。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模式。”中国的整机厂商们,面对这样一次绝好的掌握软件的机遇,你们是选择放弃固有观念加强合作实现多赢还是选择固守自己的阵地梦想一统江湖?
进入2005年以后,“开发平台”概念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外国芯片供应商的产品新闻中,耳熟能详的是TI的达芬奇平台,这个涵盖了硬件处理器、软件操作系统、驱动、和集成开发环境的新产品不但冲击着新应用的开发理念,也在引领着芯片供应模式的变迁。
近日,ADI推出了和美国国家仪器(NI)联合开发的图形界面设计工具,这个为ADI公司Blackfin处理器设计的LabVIEW嵌入式处理模块为嵌入式设计工程师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图形界面开发方法,它建立在软件驱动程序的代码基础上,但是编程的模式变成可视系统设计。通过在系统层编程,比较低层的功能被抽象成多层以简化系统设计。在图形编辑器下工作时,允许工程师可以从框图层开始建立一个应用程序。据称该方法可以加速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本来提供芯片硬件的公司为什么忽然都对软件开发产生了兴趣?本土IC设计公司应该可以悟出点未来芯片开发的模式来。
从“产品为先”到“应用为先”的转变
最近,复旦微电子市场运营中心总经理刘以非在接受电子工程专辑采访时表示复旦微电子公司的现在的许多部门的名称都已经做了小小的改动,都加上了应用两个字。他解释道:“这表示我们开发的产品是要考虑应用的。”
ARM中国区总裁谭军表示:“与其他国家开发模式的不同,本土IC设计公司多是先设计产品,再考虑应用。根本没有考虑整机市场是否有这方面的需求,而国外公司,则是先了解需求,在需求的基础上开发产品。这两种不同的开发理念形成了不同的结果。”
其实中国人不乏智慧,汽车、彩电、计算机都曾经对我们而言是高不可攀的技术绝壁,但现在,中国制造的这些产品都已经成为占据市场的主流。为什么在IC设计领域本土公司却遭遇很大的阻力?产品设计理念的创新尤为必要。
正是考虑了应用为先,考虑了市场需求,所以本土IC公司上海展讯科技和台湾IC设计公司联发科在低价手机领域赚了盆满钵满。而上海智多微电子针对本土市场卡拉ok需求开发的能支持卡拉OK功能的手机芯片也获得了很大成功。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复旦微电子悄然将各研发部门加上“应用”二字。
从IC公司向系统公司转换
有了应用为先的理念就能成功吗?不一定,更重要的是要完成从IC公司向系统公司的转变。我们现在非常熟悉Broadcom(博通),这个91年成立的公司为什么会在短短15年的时间成长为全球第2大的Fabless公司?相比传统IC设计公司,Broadcom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更注重软件和系统设计,这一点在公司工程团队构成中可以窥见一斑:在4854名员工中有超过2/3人数是集中在研发方面的工程师,其中芯片设计师50%,系统和硬件设计师20%,软件设计师30%。Broadcom大中华区总经理汪凯博士表示,在产业链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完整解决方案意味着必须给客户提供完整的软件和系统参考设计,帮客户把产品快速推向市场。所以,Broadcom的成功可以说是及时响应了产业链的变化。
见网站文章“‘产业球’颠覆‘产业链’,电子设计链惊现巨变”
再看一个我们本土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几年前那些曾经以填补国内缺芯为目的的十几颗“中国芯”目前真正跳动的也就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颗了。什么原因?中国微计算机单片机学会理事长陈章龙教授指出:“仔细去分析分析你会发现,那些没有跳的中国芯其实是学微电子的人搞出来的,而现在还跳的是做系统的人设计的。”“所以,IC公司要生存,产品就要有市场,一定要有系统的概念。”他补充道。
所以,在目前的形势下,一个IC设计公司要生存和成长,首先产品要考虑应用,其次,要提供整个系统的设计给客户。这就是为什么这几年totalsolution风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本土的苏州国芯正是提供POS机系统方案给客户,甚至提供有关的运营牌照给客户,所以得以生存壮大。最近该公司还发布了其最新产品。
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是破局关键
做系统方案就必须要有软件支持。很多人认为软件就是编程,其实这个软件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开发工具、驱动程序(以前都由整机商来开发,现在多由IC芯片厂商提供)、参考设计中方案的软件、编译器、调试器、集成开发环境等。目前的一个趋势是这些所有开发工具已经从收费开始向免费发展,香港日电电子有限公司数字影音、电脑外设、存储及显示驱动分部经理陶宇表示:“正是得益于应用和开发工具的便利性,NEC的V850系列销量大涨,据最新的Garner报告显示,该系列产品已经成为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32位MCU产品。”他表示:“以前我们要给客户提供类似台式机的开发工具,价格也是超过万元,但现在我们提供的开发套件可以放进口袋,而且价格也只有几百元,而且我们经常是免费赠送。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以台开发工具可以完成从8位到32位所有产品的开发。我们提供了客户要需要的所有基本软件程序。”
作为名列本土IC设计产业榜首的香港晶门科技,该公司的做法也值得学习,该公司业务总监龚达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把注意变换自己的角色。有时候我们是芯片供应商,有时我们是合作伙伴,比如我们就和面板供应商Kopin一起推广微型显示应用。虽然我们在这个应用中只提供一种芯片,但我们提供给整机客户的是包括软件在内的完整方案,用户只要自己制造外壳就可以批量生产。”
一位电子工程专辑的网友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是一个旅德的工程师,在国外,一个同样位置工程师的工作量不到国内的一半,但收入起码有3倍以上。你可以说是技术优势造成产业优势,但在我看来这些技术优势根本很容易跨越,造成国内IC畸形发展的恰恰是思维方式。IC发展到今天,更多的是要考虑软硬件协同设计。处理器要做到compilerfriendly,编译器要尽可能利用处理器的指令。对于ASSP,一个设计良好的编译器可以将执行效率提升一个数量级以上。在国外,IC越来越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像游戏机的利润在软件一样,系统的主要利润都由软件以及设计工具提供。但国内的许多公司和工程师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造成中国越来越成为廉价劳动力提供方。在软件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如果还抱有免费获取软件的想法,只能使中国的IC产业永远无法翻身。”
他的肺腑之言指出了本土IC设计公司在软件方面应该发展的方向,在电子工程专辑所做的调查中显示,许多整机公司在使用芯片厂商提供的编译器或者盗版的编译器,虽然专业化编辑器效率很高,但由于成本问题他们很少使用。在软件优化方面,考虑多是正确性第一,至于大小和性能还考虑的不多。
显然,本土IC公司需要和本土整机公司联手改进软件开发。所以,本土IC设计公司应该从应用就开始和本土整机公司合作,一起进行软硬件的协同开发。在这方面,ARM的谭军透露:“ARM公司即将发布一款开发工具,它可以在芯片开发阶段,让整机客户就进行有关的应用开发。可以大大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具体地说就是只要客户知道他要采用的ARM内核,这个系统就会自动生成所需的驱动程序,以及所需的其他元器件,并抽象出外设等设备,整机工程师就可以据此进行应用软件开发。而且用这个工具调式的时候它能自动识需要优化的软件程序。帮助工程师进行软件的优化。谭军表示:这样的开发工具将改变以往的开发流程,实现真正的平台化开发,可以做到软、硬件同步开发,大大缩短的产品的开发周期。
ARM的做法值得本土IC设计公司借鉴,我们也可以多从整机商的角度出发,开发出方便他们产品开发的支持工具来。
在此,我们借用我们合作伙伴CMP所做调查的一个结论来做个总结:“Siliconwithoutsoftwareisjustsand!”
鉴于本人才疏学浅,观点难免有失偏颇,如对本文有任何建议和反馈,请发信至richardzhang@globalsources.com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