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昌旭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发布时间:2007-1-29 10:23:25
[立即发表评论] [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打印] [关闭此窗口] [
推荐给朋友]
目前,杭州以自主创新这条主线构建城市创新体系,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更为突出。2006年1-6月,杭州(市区)申报和授权的国家专利数分别为5140件、2581件;分别是2005年同期的1.63倍和1.52倍。2006年上半年,杭州市新产品产值率达6.59%,比2005年同期提高0.41%;完成新产品产值206.1亿元,增长35.9%。
个案寻访
萧山一家印染企业,使用一套电脑调浆系统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厂里的一位老师傅感叹地说,“科技就是厉害!”这位老师傅眼里的“科技”就是全自动电脑调浆系统。以前印染调色都是通过天平磅秤,仔细地计量各种颜料调配,一直调到厂家要求的色调,师傅们需要不断地上机打样,造成水、电、染化料等资源浪费严重,并且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残浆污染环境,生产效率低下。
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论证,组织了多学科领域的科技人员对颜色科技理论、染整工艺、计算技术、自动控制等进行了近5年的持续研究开发,投入了近千万元的资金,研制出全自动电脑调浆系统来替代传统生产方式,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套系统提高了国内调浆配液的生产水平,与传统印染调浆配液比,全自动电脑调浆系统的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平均每年至少为每家用户减少打样、节省浆料成本150万元以上。该产品在纺织印染业的应用还大幅度减少了印染企业的能源消耗和用水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提高了我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
体制创新是动力
杭州市政府计划把数字电视打造成城市信息化主平台,首次试点社区信息化,让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查看信箱、订餐、查询物业管理费等。运作有线数字电视的杭州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由技术提供商、内容集成商、终端制造商共同出资组建。这种将相关资源进行整合的做法,体现了体制创新,形成“1+1>2”的放大效应,实现创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体制创新所带来的效应是全方位的,杭州数字电视的发展模式曾令国内专家赞叹为富有“令人震惊”的想象力。
建设创新载体,是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孵化器是培育高科技企业的摇篮,杭州市高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期2006年10月投入使用,为民营科技型企业搭建起一个集技术、物业、政策、中介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1-6月杭州市已投入运行的单规模1000平方米以上的孵化器有28家,孵化场地总面积达55.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228家,累计毕业孵化企业182家,在孵高新技术项目1730项,创造直接就业岗位1371人。
科技创新为核心
创新城市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是第一增长点”。为促进专利事业发展,杭州市科技局出台了《杭州市鼓励专利技术实施试行办法》,起草了关于促进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的有关政策,组织了多次专利、商标、版权联合行政执法,增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
杭州市科技局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立了杭州市高科技担保公司,在全国率先推行投融资联合担保业务,实施以奖代拨,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资源节约新技术应用”等13类重大专项,“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成套或大中型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丝绸与女装关键技术”、“发展动漫游戏产业关键技术”4个重大专题在2006年下半年组织实施。
服务创新做保障
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打造服务型政府,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服务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对科技人才的服务和鼓励上。“十一五”期间,杭州市设立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4亿元,其中新增8000万元;杭州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8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设立专项资金,对专业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给予实际投入20%-30%的补助,最高可达500万元;被认定为国家、省、市级的企业研发机构,杭州市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分别一次性给予200万元、100万元、60万元的资助;对企业与国家级大院大所名校共同兴办的分支机构或企业中央研究院,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助;对评定为优秀企业研发机构的,给予5万-10万元的奖励。
设立创新型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融资担保机构为杭州市创新型企业提供年日均担保额2000万元以上担保的,给予年日均担保额1.5%-2%的补助;担保机构发生代偿净损失时,给予代偿净损失30%的补助。 城市的活力看经济,经济的活力靠创新,杭州正在主打“创新”牌。创新靠人才,靠城市环境,只有全方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推动古城杭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进程。创新激发活力 戎国彭 专利作为一项自主知识产权,是创新这座金字塔的塔尖。2006年上半年,杭州申报和授权的国家专利数同比增幅均超过50%。这表明杭州创新的能量爆发出来了。更为可喜的是,难度最大的发明专利杭州的占比达到36%,比全国12%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说明杭州发明创造的能力很不一般。
如今所说的创新,绝对不是少数几个有天赋的发明家单打独斗的事情;万丈高楼平地起,杭州定位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着力点首先是制度创新,这好比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把功夫下在创新环境的优化上、创新主体的培育上。正是有了制度设计、科学规划与配套政策,推进理念、体制、科技、服务的“四大创新”,初步形成全面创新体系的良性运行,才固本强源根深叶茂,创新成果才会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科技创新转化成生产力,小到使产品降低能耗增长效益,大到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乃至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都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康庄大道。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