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火炬软件产业基地:行走在创新大道上
2007-1-31 19:20
2280
4
4
分类:
软件与OS
软件产业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日益凸显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适应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应运而生。
11年里,32家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在科技部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基地自身的积极努力下,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外资引入、软件出口等多方面不断取得骄人成绩。其中,东大软件园、北京软件产业基地、深圳软件园和内蒙古软件园尤具代表性。
东大软件园紧抓人才战略与国际合作
位于沈阳高新区浑南产业区的东大软件园,是首家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也是第一家以企业(东软集团)为投资主体建设的软件园区。封闭性是园区的特点,入驻企业都是东软集团投资建设的分、子公司。开园至今,东大软件园已有11年的历史,11年里软件园的发展也记录了东软集团——一个高技术企业的成长历程。
作为目前规模最大的软件园,东大软件园着重在人力资源引进与培养、国际合作、融资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实施有力举措,并不断取得卓越成绩。
海外纳贤积累人才资本
2006年12月,东软集团远赴海外,以吸纳具有跨文化背景并对国际市场相当了解的海外精英为使命,在英国爱丁堡、格拉斯哥、曼彻斯特、约克、谢菲尔德、诺丁汉、伯明翰、剑桥、华威、UCL、雷丁、南埃普顿等十几所国际知名大学举行了招聘巡讲会,巡讲吸引了众多计算机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和商学院相关学科的留学生,在英国高校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参加宣讲会的曹阳同学面试后表示,“这样的活动拉近了海外学子与国内企业的距离,为广大海外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便利和机会”。
本着“以人为本,追求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尊重人才、发展人才”的人才纲领,通过海外纳贤的实际行动,东大软件园把人才战略落到了实处。此举不仅为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提供了极其方便的平台,更为以人为本的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吸引外资为我所用
东大软件园不仅着重培育自己的人才优势,在引入外资和国际合作方面,也卓有成效。
2006年9月26日,东软集团与英特尔公司在上海达成了4000万美元的投资协议。这是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基金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同时,东软集团和英特尔公司签署了一项业务合作协议,协议约定,未来双方将充分整合优势与资源,共同推动解决方案、社区和家用医疗、嵌入式系统和IT培训业务的发展与创新。
东软集团将与英特尔公司合作建立两个中心,一个名为“解决方案性能优化能力中心”,另一个是基于英特尔架构及平台的“客户体验中心”,用于开发、优化、展示解决方案,进行概念验证,从而增强客户体验和满意度。该客户体验中心将由东软集团运营,英特尔公司则在专家支持、软件开发工具以及英特尔性能优化方法学方面进行大力投入。借此,园区将有机会利用英特尔在众多基础行业信息化领域的经验与技术积累,以及与客户进行核心业务融合的能力。另外,双方还将在社区及家用医疗健康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领域展开多层次多角度合作。东大软件园将依托东软信息学院和英特尔公司与其他大学共同开发互动的教育与实践认证培训项目,并在相关企业成立研发中心,以加速英特尔平台技术的运用和推广。东软信息学院加大力度培养大量能够掌握英特尔开放架构技术以及软件与解决方案开发工具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而推动中国家电及消费类医疗产品市场的发展。
一边抓国际合作,一边抓人才战略,东大软件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很硬。东大软件园近期的工作推进让人们乐观地看到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前进道路与光明前景。
北京软件产业基地 塑“中国软件之都”形象
北京软件产业基地作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近来得到长足发展。该基地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抓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契机,做大产业规模,推进自主创新,引导企业联合,集聚创新资源,扩展新兴业务,扩大软件出口,开拓国际市场,顺利完成了“十五”计划任务,确立了北京作为“中国软件之都”的形象,并为北京打造“有世界影响的软件新兴城市”积极贡献力量。
成绩盘点 亮点多多
8年的发展使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形成了以软件园和孵化器为主要载体、以中关村软件园为龙头的多区发展的产业格局,在技术与管理的诸多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在许多关键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基础软件逐步走向实用化,基于Linux的桌面操作系统实现从无到有,并能投入正常使用,中科红旗、新华富才等厂商分别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新款Linux系统产品,金山发布新版与微软办公套件深度兼容的新款WPS2005。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升级与完善,并开始由传统的汉字识别技术向高端中文搜索技术转移。百度和中国搜索的中文分词、聚类、摘要、语料库等技术为中文搜索引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新浪等推出的网上互动问答搜索平台,预示未来将会出现机器搜索与人为提供信息相结合的新型搜索引擎。
北京软件产业基地生产的信息安全产品占全国的40%,聚集了一批如天融信、启明星辰、联想、金山、瑞星、江民、中联绿盟等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信息安全企业。联想的网域千兆线速防火墙、启明星辰的入侵检测系统、瑞星的防病毒软件等都达到了国际同步的水平。
该基地的数字媒体技术也获得重大突破。网络游戏的研发速度大幅提升,产品规模化生产可见一斑。金山在越南成功运营《剑网》游戏,在线人数超过6万,创下越南网络游戏的历史纪录,使中国武侠题材网络游戏成为越南最受欢迎的网络游戏。此外,目标等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大型3D网络游戏引擎;动力时空开发出通用游戏开发语言;联众的大规模网络并发集群系统技术可支持全球规模最大的在线并发用户;而书生公司等几家公司则联合成立UOML联盟,共同制定了文档操作规范。
北京软件基地的企业级应用软件也不断涌现出新产品。中软的大型应用软件、用友的企业管理软件、北大青鸟的网络管理软件、青牛软件的电信增值业务平台,体现了国产软件在网络管理、接入、服务等专业领域所具备的强大实力。
除了技术与产品上的创新和发展,北京软件产业基地的企业联合开始向纵深方向拓展。大趋势看来,众多软件企业合作共赢意识加强,不断涌现出各类企业联盟,极大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发展,典型联盟如中关村软件出口联盟、IPv6产业联盟、移动多媒体产业联盟、长风联盟等。
扬长避短 跨越发展
对北京软件产业基地来说,尽管成绩是显著的,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从创新角度看,北京软件企业大多数仍以模仿和系统集成为技术战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从企业规模看,基地缺乏能够带动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现有的龙头企业规模不够大,不足以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此外,北京软件业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的要素有待完备,政策环境也尚待进一步完善。
在未来几年里,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将扬长避短,通过进一步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充分落实促进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引导扶持,推动企业做大规模,推动软件产业基地形成专业服务网络等有效措施谋求更好的发展。
深圳软件园 正在成为“国际园”
深圳软件园正在成为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要平台,软件外包业的聚集效应已经初步显现。目前园区已聚集了IBM、ORACLE、Microsoft、HP、Siemens、和记电讯、中软等一批以软件外包出口为主的软件企业群,涌现出一批外包和出口超百万美元的软件企业。
筑巢引来“国际凤凰”
为了帮助园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推动软件产业国际化发展,深圳软件园策划和承办了中国国际软件外包交易峰会。2006年12月举行的中国国际软件外包交易峰会吸引了100多家全球500强企业参加,一些印度软件企业也慕名而来,为我国软件外包企业与国外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为软件外包业务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国际化人才出炉
已成为全球化生产重要一环的软件外包事业,对懂管理、业务精和语言通的高端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为缓解企业人才短缺状况,深圳软件园一方面设法为企业到其他城市招聘人才提供信息支持,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建立自身的人才培养体制,加快人才的自主培养。同时,积极呼吁政府有关部门,抓紧制定人才培养战略,采取产业倾斜政策,做好产业转移的人才储备。2004年,深圳软件园策划了“千名IT精英赴印度培训”计划,准备利用3年时间,安排1000名软件工程师赴印度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深圳软件园的易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选派的学员主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学习:一是学习印度成熟的外包管理经验;二是学习先进的编码技术;三是利用印度的英语环境使学习者练就英语交流能力。”2006年年底,首批赴印度学习的15名学员学成归来,开始在相应的岗位上发挥作用。此外,为了使软件外包行业的服务更具个性,2007年园区还制定了“金融软件工程人才的开发计划”,聘请国际金融软件开发领域的专家,对高校选拔出的优秀学生进行培训。
国际力量“入主”公共技术平台
软件公共技术平台是软件园重要的技术支撑体系,也是园区建设的重点。围绕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在政府资金没有到位情况下,深圳软件园创新合作模式,积极游说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冠名合作建立公共技术支持中心,完善园区技术平台体系。深圳软件园自2003年10月和IBM合作成立深圳软件园IBM技术支持中心之后,2004年底又与ORACLE达成了合作建设深圳软件园ORACLE技术资源中心的初步意向,这是ORACLE公司在亚太区第一家合作建设的技术资源中心。在2005年第六届高交会期间,深圳软件园ORACLE技术资源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该中心的投入使用,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里,深圳软件园和ORACLE公司联合策划了一系列活动,来自广州、深圳等城市的10多家企业在中心开展了移植、开发、测试、培训等业务,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创业成本,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初步达到了政府和跨国公司合作建设公共技术平台的初衷。
几经努力,园内企业规模不断扩张。2005年深圳软件园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10周年先进管理单位”,同时在科技部实施的“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项目中,深圳软件园被认定为“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园区。目前,深圳软件园有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9家,国家软件最大规模百强企业9家,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9家,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企业10家。9家骨干企业中,有8家的年销售收入超过了5000万元,其中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的年收入达到5亿-8亿元。据介绍,除了9家骨干企业外,深圳软件园内还有35家企业的年销售额也超过了5000万元。
内蒙古软件园主打民族牌
内蒙古软件园于2005年12月成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该软件园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立足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实际,发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软件产业。目前,民族文化特色正逐渐成为园区优势。
“微软不做的,我们做”
蒙科利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承担了蒙语软件的开发业务。据内蒙古软件园工作人员巴图介绍,该公司正在申请的国家专利接近100项,并且完全实现了软件自主开发。蒙科利的口号是:“微软做的,我们不做;微软不做的,我们做。”正因为这样,当蒙科利软件使用者打开电脑时,看到的不是微软操作界面,而是蒙语版的Linux系统。目前,蒙语版的Linux系统已在蒙语使用区相当普及,蒙科利下一步的打算是做满文、哈萨克文、维吾尔语等少数民族版本的操作系统。
内蒙古软件园的前身是包头软件园,成立于2000年9月,是包头稀土高新区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软件园。“对于园区内像蒙科利这样的公司,我们主要是进行政策上的扶持。”巴图告诉记者。园区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要点中,将战略定位为“四个面向”:第一,面向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俄罗斯和蒙古国的多语言少数民族软件产业示范基地;第二,面向内蒙古和周边省区的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构的基地;第三,面向整个内蒙古自治区、周边省区的软件和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第四,面向内蒙古自治区、周边省区以及蒙古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基地。园区将少数民族语言的通用软件作为自身发展的重中之重,欲使内蒙古软件园建设成为“中国少数民族软件产业示范基地”。
聚集效应初显
针对内蒙古地广人稀的状况,内蒙古软件园还重点推行电子政务建设。以包头市为龙头,园区为周边城市的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园区已进驻了金名等(信息化应用)代表性企业。园区内还有两家当地知名的企业:内蒙古新联信息产业公司和奥特莱自动控制技术公司。它们与兰博电子公司一起,为推进当地大型的国营企业包钢和包铝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内蒙古软件园发展势头正旺。据介绍,目前包头市区内的软件及系统集成企业70%-80%已经聚集到了内蒙古软件园,园区的聚集效应和品牌效应开始显现。经过6年的发展,内蒙古软件园在政策环境、服务体系、硬件环境和对外影响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目前,入驻内蒙古软件园的软件企业已达110多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这些企业主要从事工业控制、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及互联网增值服务。园内企业新联信息、亨达海天、金名网络等在内蒙古自治区已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包头天地动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于2006年开始远销新加坡,实现了内蒙古自治区软件出口零的突破。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