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转贴: 地理信息产业概述

2009-7-6 16:31 2220 6 6 分类: 工程师职场
1.产业阐释


  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是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信息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开发、应用、服务、经营的全部活动,以及涉及这些活动的各种设备、技术、服务、产品的实体的集合体。


  地理信息产业包括了与测绘、地理位置相关的各类技术所形成的产业资源与产业活动。既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产业、卫星定位与导航产业、航空航天遥感产业,也包括测绘与制图业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应用,还包括基于位置服务(LBS)、地理信息服务和各类相关新兴技术的集成与应用,以及产业活动全过程。


  在国务院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加强测绘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和开发利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地理信息产业首次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从国家的高度来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期,地理信息产业也正处在蓬勃发展期间,部分事业性单位参与了市场和产业活动。结合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将参与地理信息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的事业性单位纳入产业范畴。


  2.产业分类


  按照产业活动采用的主要技术,可将地理信息产业分为测量产业、地图服务产业、卫星导航定位产业、遥感产业、地理信息系统产业五大产业,每个产业市场又包括技术市场、产品市场、信息市场和劳务市场等。


  按照产业结构分类,可将地理信息产业分为产品和服务两大类。其中,产品包括应用系统所需的各种设备和设施硬件、地理信息数据和软件,以及各种存储介质的地理信息出版物等;服务主要包括地理信息工程服务、地理信息增值服务和咨询三个方面。


  3.地理信息产业的基本特点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技术发展牵引市场发展,市场的发展和需求又促进技术创新,不断循环上升。地理信息产业除具有其它高技术产业的广泛应用性、高增长性等普遍特点外,同时具有高集成性、高渗透性和安全关联性等特点。


  与其他产业不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所需的地理信息资源,同时也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资源。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理信息产业越来越需要大比例尺、高精度、多时相、全要素的地理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地理信息,尤其是高精度的基础地理信息同时也是未来信息化战争争夺的重要资源。现代高科技战争,无论是战前情报的获取、分析和决策,还是打击过程中的指挥控制、目标的精确定位、武器的精确制导、战后的毁伤评估以及新一轮打击目标的确定,都和地理信息有着直接的关系。信息化的现代战争对地理信息的争夺使地理信息资源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保密信息。因此,地理信息产业具有资源获取与保密的矛盾性。


  4.产业要素体系


  地理信息产业化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基础要素(项目或成果)、主体要素(企业)、目标要素(市场)、政府要素(战略、法规和服务)和资源要素(人才、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产业化体系的诸方面构成了地理信息产业的要素体系。因此,地理信息产业构成包括产业实体、市场、产业政策、地理信息资源、教育与人才、标准与法制、资金、用户、技术、产品和服务等要素。


  企业是产业的主体。在现阶段,除了企业,仍有部分事业性单位参与到市场运作之中,构成一个复合型的产业实体,与这些实体密切联系的要素是技术、人才、资金、地理信息资源,以及产品和服务要素。其中,地理信息产业人才的提供离不开教育。企业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与用户相联系,企业向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场所是在市尤其是资金要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地理信息资源也与产业政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地理信息产业的各构成要素需要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进行。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应该协调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5.产业链


  地理信息主要产业活动包括硬件制造、数据生产、软件开发与信息服务。其中:地理信息产业的硬件制造属于制造业;数据生产活动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建设、地图出版、数据服务和数据应用等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了数据产业链;软件开发的核心竞争活动为技术研究、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主要有地理信息应用工程集成、软件销售和运营、咨询和培训,以及其它地理信息增值服务等活动。


  地理信息产业活动从核心技术研发与数据资源建设,到工程应用,再到销售、咨询和信息服务,形成了较长的产业链。


  一、产业上游:数据采集及其核心技术是产业的源头和上游。数据采集是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也是产业链的基础环节。数据采集包括测量(如大地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量、管线测量等)、遥感数据采集、卫星导航数据采集等。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产业活动的起点,技术的产业化围绕着地理信息产品的生产、开发和应用进行,技术产业化的结果是商品化的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地理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对产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二、产业中游:地理信息工程应用位于产业的中游,是对上游提供的数据资源和技术成果的集成应用。目前,地理信息工程应用领域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国土资源、生态环境、城市规划、房产、交通、铁道、统计、公安、紧急事务处理、经济规划、农业、林业、海洋、军事等。地理信息工程在企业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设施管理、电信资源、电力、通信等。地理信息工程应用对产业上游的数据提供和技术深化提供了需求驱动力,同时也为地理信息产业的深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开启了发展空间。


  三、产业下游:地理信息服务位于产业的下游,包括在现有产品和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各种营销服务、技术和软件的培训和咨询服务,以及数据服务等,是对产业上游和中游的拓展。地理信息具有非常强的渗透性,为许多其它信息技术(IT)分支提供空间信息资源与空间分析功能,如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等可嵌入地理信息,又如定位服务(LBS)、室内导航、车载导航、手机导航、智能交通(ITS)等都是地理信息技术的拓展。地理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深化了IT技术的应用。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地理信息产业是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卫星定位系统等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信息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已走出测绘、绘图、资源和环境管理等传统领域,不断拓展和加深,进入广泛的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与国防信息化领域;同时,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基于位置的服务)模式正在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迅速发展,网络地理信息服务正在以一种崭新的模式推动着大众地理信息市场的兴起。


  1.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是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结果,也是地理信息技术形成和发展的产物。地理信息技术作为综合性高技术,经历了技术跟踪、研究实验、应用示范和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因此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大体上也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1)技术跟踪与实验阶段


  我国遥感技术的引进、跟踪和实验,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卫星导航应用则始于80年代末期。


  我国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由于卫星导航技术与实验起源于美国,同时受到选择可用性(SA)民用政策和通信手段的限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前,我国对卫星导航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科研教学阶段。90年代以后开始引进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并开始应用于大地测量、汽车防盗、物流运输、监控等几个主要方面。


  (2)研究发展与应用阶段


  20世纪80年末期至90年代中期,我国遥感技术已经在测绘、国土、资源环境、海洋、气象、农业、城市规划、交通和大型工程中得以应用,但是在这个阶段的遥感应用仍然属于公益性事业,基本没有出现市场化运行。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始于测绘和资源环境两个领域。20世纪80年代,国家测绘局引进第一套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始建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并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列为行业的主导技术或核心技术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计委和有关部门启动了多项大型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在世界银行支持的项目中地理信息系统就有多项,如在“国家环境保护网络和信息系统”、“中国生态研究网络”两个项目中,地理信息系统的投入就高达数百万美元。


  20世纪90年代开始,是我国卫星导航技术研究发展和应用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随着美国GPS民用政策的逐步放宽,我国卫星导航技术和应用逐渐发展起来。2000年5月,美国关闭了选择可用性(SA)政策,使GPS用户的单机测量精度大大提高,使许多民用系统,如车辆导航、野外定位等得到很大的改善。美国还增加了GPS民用频率,实施了精度增强计划,大大提高了高精度动态测量等的工作效率。此外,由于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瓶颈得到解决,卫星导航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卫星导航产品和技术越来越成熟。2000年,我国开始建设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技术的成熟,也为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3)产业形成和发展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得到了发展。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作为重中之中项目得到支持和发展,相继有数家公司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平台的研发,并较快地进入市场。经过数年的努力,以SuperMap和MapGIS为代表的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已初具规模,并在应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统计,到2000年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市场份额已达到29%。据国家遥感中心评估,2000年仅主要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销售和技术服务产值已为2.5亿元,带动产业达13亿元。1997年,国家科技部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全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工作会议,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专业人士和政府官员第一次商讨了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与产业化工作。这次会议是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一批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和应用软件相继涌现,一支地理信息系统人才队伍形成,大量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公司创立,为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末期,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在土地、交通、国防、设施管理、电力、农业、林业、电信、商业、旅游,以及大众服务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明显快于其它产业,据估计今后数年内仍然可能以超过26%的年平均增长率向前发展。我国已将卫星导航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卫星导航应用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十五”规划;科技部结合智能交通系统将卫星导航应用列入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科技部将卫星导航定位列为6个高科技产业化的重点领域之一。2002年,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了卫星导航应用高科技产业化专项,主要目标:一是基本构建起我国卫星导航产品研发制造,系统标准规范和信息综合服务三大体系,为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突破若干核心技术,加快应用产品的产业化,为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及物质基础;三是建设一批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工程,初步形成卫星导航应用的产业规模。


  近几年来,在“数字中国”和“数字城市”的推波助澜下,我国各个领域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在进行地理信息相关的应用系统集成与建设。卫星导航应用与服务也是地理信息集成应用的另一个亮点,一直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从2003年的卫星导航应用产品的结构来看,运营服务、软件、系统集成等增值服务占了50%左右的市场份额。此外,基于位置的服务(LBS)、与网络相关的集成服务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势头。


  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规模已超过600亿元,从业人员约40万,从业机构超过 1万家,一些地理信息技术与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继续保持了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2. 测绘服务


  测绘是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测绘业务范畴包括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图编制、海洋测绘等。


  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测绘与地理信息基础数据采集体系,国家测绘局下属的陕西、黑龙江、四川和海南四个直辖测绘局,拥有实力雄厚的测绘队伍和强大的地理数据处理能力,其他省区也拥有专业测绘队伍。此外,主要城市都具有城市测绘院或测绘队。这些队伍为我国建设提供了多层次的基础测绘,也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和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


  目前,就基础测绘而言,测绘机构大多属于事业单位体系。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对地理信息技术与服务需求的扩大,我国涌现了大量地理信息数据专业公司,从事专业数据采集与生产,承接地理数据处理与信息服务。


  我国基础地理数据产品资源丰富,国家基础测绘工作已经完成了国家多种比例尺的基础地图和基础数据库建设,许多大中城市正在建设城市基础数据库,旨在为数字城市、电子政务、城市设施管理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支撑。


  在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建设中,除了城市基础地形图数据之外,许多城市都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航空摄影测量,获取了城市航空照片,建设城市影像数据库,成为城市空间数据的典型产品。


  我国的地图应用非常广泛,地图出版也是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一批专业地图出版社,如中国地图出版社、哈尔滨地图出版社、成都地图出版社、西安地图出版社、福建省地图出版社、湖南省地图出版社、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和星球地图出版社等;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出版社出版地图。根据《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2006年我国地图出版总产值约为20亿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旅游图和各地图集的需求不断扩大,地图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2006年我国测绘业总产值为200亿元。这一数据除了各类测绘业务之外,还包括了地理信息系统产业中的数据生产、处理和应用服务部分,测绘航空摄影和摄影测量以及地图出版等业务。


  近年来,我国测绘市场活跃,对测绘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一批从事测绘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专业公司快速崛起。国家加大了对基础测绘的支持,与此同时以城市为主体的测绘市场快速发展,如城市设施测量、城市部件调查、房产测绘以及国土调查等,都成为测绘热门领域。此外,大量地理信息服务公司,如以地图为主要工作内容的GIS公司、从事卫星导航业地图的专业公司等,在测绘和地理数据服务市场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虽然我国测绘、遥感、GIS和卫星导航的专业化趋势已经显现出来,然而它们的业务相互渗透,很难截然分开。


  3 .遥感产业


  我国遥感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遥感卫星技术已取得了可喜成绩,成功发射了多种遥感卫星系列。早期,我国遥感应用主要集中在气象和资源环境领域,随着遥感技术的提升,特别是国际上的高分辨率商业卫星遥感数据的可获取性,我国遥感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目前,我国遥感应用服务的主要形式包括:遥感卫星地面接收、航空摄影遥感数据获取服务、卫星遥感数据代理及数据处理服务、遥感数据应用和增值服务、遥感软件开发等。在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于航空遥感的数据获取与处理体系。目前我国约有35家可从事航空遥感的单位,分布在通航、军队、科研部门以及相关企业等17个部门或公司。其中拥有航摄飞机的25家,拥有航摄仪的15家,拥有自动冲洗设备的8家;可使用的在册航摄仪72台,其中RC20及以上的高档航摄仪31台,普通航摄仪41台,数字航摄仪10台以上。具有多家航空测绘专业企业,技术不断更新,航空数字测量、三维激光雷达技术等都有极大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能力。与传统航空摄影测量相比,激光雷达测量是测绘科技的一个重大创新,可以通过空中机载激光雷达、高像素航空数码相机和地面相配套的激光雷达扫描、卫星定位导航等设备的整合,进行多重激光扫描与数码成像同步测绘,可获取完全真实的三维立体影像,构建高精确度、高清晰度、大比例尺、可以多角度观察并准确测量的三维数据。我国已经有多家企业引进该技术,形成了生产力。如广西桂能软件公司和太原航空摄影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拥有机载三维激光雷达仪器,先后完成了南方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和天津城市三维测图工程,国家测绘局也将此技术应用于我国长城古建筑测绘。


  在摄影测量数据处理方面,武汉大学和武汉适普公司联合开发了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VirtuZo和新一代数字摄影测量网格DPGrid,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四维公司联合开发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JX4,两个软件占领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


  在卫星遥感图像数据销售代理方面,我国有数十家企业销售国际上主要的商用卫星遥感图像产品。同时,我国自己的卫星也逐步走向商业运营,将是我国遥感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近年来,从事遥感数据服务的专业遥感企业快速发展,如北京视宝图像有限公司、北京天目创新公司、北京国遥新天地有限公司、北京地景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加上中国科学院遥感地面站,它们已经成为我国遥感数据的主要代理商,销售TM、ETM、SPOT、IKONOS、QuickBird等卫星影像产品,提供数据增值服务。


  当前,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遥感技术体系与应用系统的建设,为遥感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现已经拥有稳定运行的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等遥感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与之相应,建立了国家管理部门和行业应用委员会,包括卫星气象中心、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等多个遥感应用部门,成立了国土及矿产资源、海洋、石油、林业、冶金、煤炭等多个行业的遥感专业委员会。我国遥感数据获取机构,除了气象部门的气象遥感卫星服务体系之外,还有中国科学院遥感地面站和30多家MODIS遥感卫星接收站,是我国遥感数据获取的主要机构。长期以来,我国建立了一批遥感中心,作为区域和行业遥感应用服务机构,如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等。在遥感应用研究方面,有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地面站、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等设立的专门的遥感研究机构。2007年中国科学院组建了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拟整合遥感力量,形成天、空、地结合的国家科学遥感平台基础设施。


  我国科研部门高度重视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软件的研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涌现出实用的遥感软件,如北京东方泰坦科技有限公司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TITANIMAGE,较好地实现了产业化,已在我国市场推广应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推出的CASM 遥感数据处理系统,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制的IRSA 遥感数据处理系统,武汉大学与武汉大学吉奥公司联合开发的GeoImager遥感数据处理系统,都是优秀的遥感数据处理软件。


  我国遥感市场需求旺盛,其主要动力仍然来自政府部门,国土调查、资源清查、环境监测、工程建设规划、粮食估产、灾害评估等都离不开遥感应用。随着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兴起,对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有着很大需求,遥感数据作为城市基础数据库的重要数据源,在城市管理和动态监测中发挥积极作用。


  根据国家遥感中心《中国遥感机构概览》,我国有专业遥感机构(企业和事业单位)共200多家,遥感产业化程度相对比较低,总体规模仍比较小,根据《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2006年我国遥感总产值不到30亿元,包括遥感数据销售与增值服务(未包括中巴资源卫星应用产值)。


  4. 地理信息系统产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GIS产业已经形成,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至今,GIS技术已经在我国政府部门和众多行业中广泛应用,为政府决策和管理提供空间信息与空间分析等技术支持。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GIS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各行业的GIS应用,特别是电子政务和数字城市建设,已经成为GIS的主要市场,此外,企业GIS应用,如电信和城市设施管理,预示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我国高度重视GIS基础软件平台的发展,广大科技人员基于技术自主创新,发展了先进的GIS 软件技术体系,实现了产业化,形成行业示范,为产业的拓展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推动作用。我国GIS 软件已经形成了从大型基础平台软件到各类应用软件的全系列GIS软件产品,在国土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电信资源管理等多个应用领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据估计,我国现有从事GIS的专业企业数百家,大量IT 企业也介入这一产业,从事系统集成和应用开发。我国GIS产业链正在形成,代表企业有: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中地数码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吉奥公司、北京灵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吉威数源公司、北京中遥地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理正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数字政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科瑞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根据《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2006年我国GIS基础平台软件市场为5 亿元,GIS系统集成与服务产值为50亿元(不包括单独的数据采集生产的产值)。


  在863计划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基础平台软件取得成功,在我国软件行业中最具代表性。在2007年度国家遥感中心主持的国产空间信息系统软件测评中,共有21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GIS类和遥感类软件获得表彰。


  我国GIS总体上可以划分为政府应用、企业应用和大众信息服务等三大市场。从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历年举办的地理信息系统优秀工程的评选工作可以看出,我国GIS应用仍以政府部门为主,企业应用逐步推进,大众应用正在兴起。五年来共有181项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获奖,其中金奖32项、银奖90项、铜奖32项。


  5. 卫星导航定位产业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LONASS)和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以及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定位资源环境,卫星导航在我国交通运输业、精确农业、林业、渔业、地球资源调查和测绘、应急管理、社会治安、大气层测量等领域广泛应用,并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卫星导航产业的市场非常活跃,备受国际大公司的青睐,发展动力强劲,产业链也比较长,不但涉及软件、地理信息资源,还涉及制造业(芯片和导航仪等)。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这一产业的发展,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设立产业化专项支持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部和科学技术部也启动了多个项目支持技术标准化和产业示范。


  我国卫星导航领域在产品与技术服务的发展方向上,可以划分为多种细分市场:提供位置相关数据和数字地图服务的GIS数据供应商和地图供应商;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基础提供基于位置的相关信息综合服务的服务运营商;提供产品、技术和系统集成服务的产品供应商和服务系统集成商。卫星导航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层次分明的价值链的分化与完善,标志着这个极具生命力的产业正走向成熟。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通信网络的完善,移动通信技术如第三代移动通信(3G)、蓝牙、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LAN)等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嵌入式移动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统及移动数据库技术发展等,都为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导航产业提供了动力。仅以海运为例,我国港口完成吞吐量突破40亿吨,超过欧洲总和,对导航技术有着巨大需求,而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00万标准箱,正在发展的智能集装箱也将成为卫星定位系统的巨大用户群。


  在卫星导航应用中,车载导航仍是市场的热点。我国的车辆跟踪监控系统经历近十年的发展,至2000年形成近300个网络,装车总量为5万多台,主要用于金融、公安、危险品和邮政等特种车辆方面。近年来,在公交、出租和车队管理方面的应用有长足进步,私家车导航仪装车辆明显提升,车载导航无疑是这一产业发展热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资料,2007年,我国各类汽车产量超过870万辆,其中轿车的销量达到472万辆,同比增长23.46%。但是车载导航的使用率较低,2005年不到5%,未来,我国车载导航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这将成为我国卫星导航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从事卫星导航定位产品与服务的公司超过1000家,市场容量在1998年之前每年以约30%的速度递增,1998年之后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递增,2000年市场总量约有10亿元人民币,2001年15 亿元左右,2003 年市场总量达到32 亿元左右,到2006 年市场总量达到120亿元。


  我国从事卫星导航产业的企业可以划分为:①接收机硬件(含芯片)/软件研发;②导航电子地图生产与服务;③导航接收机生产和研制;④车辆监控系统系统集成;⑤导航软件开发与应用;⑥车辆导航系统集成等类型。


  导航电子地图曾经是制约我国导航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特别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启动的卫星导航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下,经过企业的艰苦努力,这个问题有了重大突破。在电子导航地图的技术水平、产业化能力、服务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已经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电子地图产品,并得到成功应用,建立了较完善的、基本上能够适应我国导航应用产业发展的营销和服务网络体系。我国导航地图产业的骨干和核心企业正在形成,北京四维图新导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灵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凯立德计算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瑞图万方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拥有了导航地图的核心技术,建成了国内最有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基地,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导航市场提供了丰富而实用的数据资源。


  卫星导航应用软件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基本可以满足我国市场需求,如北京灵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灵图天行者导航软件,北京城际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城际通智能语音导航系统和北京超图公司的导航引擎等专业软件产品,为市场提供了选择。


  我国导航领域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与移动结合的基于位置的服务和集成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卫星导航技术与GIS结合,特别是3G 移动通信的启动,面对社会大众的网络地理信息服务和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成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并将逐渐成为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我国许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在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企业已经成为产业的主体。企业不但是各类接收硬件和软件系统研制、导航电子地图生产的主体,而且参与长期由科研部门主导的标准的制定工作,正在形成的大型卫星导航企业和产业链的发展,将对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6. 市场动力与产业趋势


  (1)市场发展动力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是技术牵引与市场需求驱动、政府推动与企业开拓的综合结果。


  最初,产业发展属于技术推动型,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应用需求的增大,逐步扩展到以市场为拉动力,驱动产业的发展。


  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至今,遥感和GIS 应用的对象仍以政府部门为主体,并逐步进入到企业应用,大众地理信息服务还处于启动阶段,政府应用仍然是这两类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卫星导航主要针对大众市场,特别是车载导航,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车载导航也逐步得以拓展。


  (2)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具备了良好的数据、人才和技术基础,市场需求旺盛,在IT 技术变革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正在进入产业高速发展的关键转折期。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信息化进程,地理信息技术将从政府应用走向企业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融入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并与交通信息、商业信息等融合,提升IT 的综合服务水平,特别是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和移动通信的发展,一个新的综合性产业即将形成,以网络和移动为基础的大众地理信息服务将在未来5年快速发展。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即将进入一个转折阶段,可从测绘、GIS 和卫星导航等几个方面的发展,窥见其端倪。中国测绘业正在发生新的变革。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步实现了由传统测绘体系向数字化测绘体系的转化和跨越,实现了模拟测绘向数字化产品的升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网络的广泛应用,我国测绘业正在向信息化测绘转型,实现测绘信息与其他IT 信息的集成与共享,使测绘信息更加便捷地应用于社会。


  微软、Google等国外IT 巨头相继推出互联网地图,国内电信运营商的纷纷介入,基于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的位置服务等大众地理信息服务模式正在我国蓬勃兴起,这一发展趋势将对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生巨大影响。与此同时,企业GIS服务也酝酿起步,以服务器GIS和数据集成式服务的企业GIS将为我国在众多行业中展开。


  此外,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蓄势待发,我国导航地图产业的骨干企业已经形成,它们通过创新拥有了导航地图的核心技术,建成了国内具有较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基地,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公众对技术的认知度极大提升,将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拓展阶段。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十年里,地理信息产业的信息市场、产品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务市场等将初步形成,产业结构比较合理,我国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将更加丰富、共享机制将初步形成、自主产权软件市场占有率将超过75%,将涌现一批大型骨干专业企业,并形成合理的地理信息产业链,地理信息产业将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预计到2010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年总产值预计达到800—1000亿元。大众信息服务和导航领域无疑将是这一产业的热点领域,基于有关方面的估计,到2010年,我国导航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500亿元。随着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和汽车市场的发展,到2020年,作为导航卫星应用的主流市场,中国这两大市场的规模将居世界首位,极大地促进我国导航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


  综上,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在现代服务业的地位将得到极大提升,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以及信息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6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