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寒咳汤

2010-11-19 12:26 2363 12 12 分类: 工程师职场

此贴仅本人爱好而已,放在此处作为备份。请不要使用。

对治少阴、太阴两经并证王牌方——打遍天下无敌手那方子是:《伤寒论》的麻黄附子细辛汤、通脉四逆汤等方的合剂,是笔者数年前精心开发的伤寒通用方:


寒咳汤:麻黄6  制附片6  细辛3  炙甘草6  桔梗6  杏仁6(去皮打碎)  五味子 干姜 白芥子(打碎) 各3-6  黄芪12   
(单位:克。)


水煎服。日一剂。儿童酌减,十岁左右的两天一副,五岁左右的四天一副。

[方解]:此方为《伤寒论》对治少阴证的“麻黄附子细辛汤”、“甘草桔梗汤”(专治咽痛方)、“通脉四逆汤”,以及治痰饮的“小青龙汤”合剂。当感冒发展到咳嗽、咽痛,邪已入少阴矣!盖区区咽喉乃兵家必争之地,咽喉为“众阴之会”。

[功效]:升阳散风,祛寒解表,止咳化痰。

[加减]:口咽干燥,口中津液缺乏者,加麦冬9-12克。夏季多汗,麻黄减到2-3克,服药毋使大汗淋漓为要,若大汗淋漓,则必不愈。余毋加。

[适应症]
⑴初感受风寒,邪在肤表,还未发展成感冒时当即少量服用丸剂(九克丸服1/4丸),即可迅速祛除风寒,避免发展为感冒,殊效。

⑵风寒侵入较深,发展成咳嗽,吐白痰,头不痛时。即少阴、太阴合证。

⑶用于受寒感冒后迁延不愈,转为急、慢性气管炎、肺寒吐白痰者、老慢支等。

⑷加白芷、辛荑可治急、慢性鼻炎。

⑸不适用于头痛、身痛、发烧、脉浮紧类型之热症。此时应按《伤寒论》太阳脉症之桂枝、麻黄汤症辨证论治。

⑹本方对感风寒所致的流感,经临床考验,证明具有特殊之疗效。有一年春季在雪域高原流感大流行,吊水、各种国产进口感冒药使用无效后,凡使用该方者,一剂好转,三剂痊愈。

⑺对多年反复感冒咳嗽引发的所谓“肺癌”,或可尝试使用。(笔者郑重声明在先:癌症乃世界性医学难题,在此仅提供某种解决思路,而非成熟之法,若有患者愿意尝试,应当持此方与当地中医师共同切磋,以中医望闻问切辨证之后再行试用,方保无虞。至于若有无效,甚至出现某种副作用者,笔者概不负责!)

⑻用于咽喉气管部位怕受风寒,一受寒就感冒咳嗽反复复发者。

⑼用于气管炎一类疾病的冬病夏治,凡是风寒积累所引发的,在夏季三伏天连服数剂。或者是初伏服用一剂,中伏服用两剂(每隔十天服一剂),末伏服用一剂。盖夏季毛孔疏松,寒邪易于驱除。

⑽对于幼童,往往要照顾其特点,才可能根治。幼童脾胃稚嫩,小学功课太重,思伤脾。嗜好冷饮,寒伤脾。大人批评太多、唠叨病,引发小儿肝郁,木乘土而伤脾胃。过食油煎等不易消化之垃圾食品,“饮食自倍,脾胃乃伤”!等等等等……故伤寒证愈后,必须重点治理脾胃,方保无虞!方取六君子、四逆散,制香附等合方,培土生金,扶金克木为要。

⑾或为丸散,做上三至五剂,一受风寒,立即取服1-2克,即收驱除风寒之效。这个已为大量临床使用所验证。

[禁忌]:禁忌一切生冷、冷饮,及寒性食物(如海带、黄瓜、绿豆、西红柿、冬瓜等)。阴虚阳亢者慎用。(不是不可用,注意控制用量即可。)

转自: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98741-1-1.html


表虚多汗者使用寒咳汤的问题?
       因此方原来是特为高原修行者所设,主要针对少阴太阴进寒,同时表实无汗的综合状态。而在这内地大热天情况下使用,“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就是出现了这么一个特定的患者群体,有里寒,长咳不止,同时又兼时不时地出汗,即表虚的状态。这时,该药方就必需要作出一些非常必要的调整,即需要考虑太阳表虚的敛汗问题,同时又要兼顾到调和荣卫。
       按着伤寒太阳表虚的桂枝汤思路,在寒咳汤原方基础之上增加“桂枝6、白芍6-10、大枣六枚”,减少麻黄到2克左右。如果服一剂后,汗还是多,就全部减去麻黄。如果兼有口咽干燥,就减去干姜,换成生姜三大片。若还是干,再加麦冬6克。
       白芍的量根据出汗多少而定,出汗量比较大,白芍量就取上限。
方剂的这一调整变化,是“玩家伤寒”近日向内地的患者老师们学习切磋,所获得的最新教益!


△驱寒散方:麻黄 细辛 制附片 炙甘草 干姜 各6克。打粉制成散剂。每服2克,即可获得极佳之祛寒效果。
是寒咳汤中祛寒的核心部分。其中附片、干姜、甘草是《伤寒论》中的通脉四逆汤,是回阳驱寒要方,麻黄、附子、细辛是《伤寒论》中少阴证要方,两者复方可将深处之寒引出,则驱寒效果极佳。

一般初感风寒,寒在毛孔,稍有清涕喷嚏者,每服1-2克足矣!

笔者每与患者6克,每服2克。嘱以下午6点服用一次,临睡前再服用一次。患者服后,往往于次晨3点左右感到全身皮肤极冷,这是以往积累在体内深处的寒气被药力驱出(少阴积寒)。此时可将其余2克服下,少顷,寒气驱尽,周身皮肤会感到暖洋洋的,微微汗出,这是往日被风寒所束之毛孔重新打开之佳象。



幼儿使用寒咳汤问题(2-5岁)

幼儿属纯阴纯阳体质,服药之后,情况变化极快。故须随时掌握用药的进退,方保无虞!
首先是用药量,儿童酌减,十岁左右的两天一副,五岁左右的四天一副,三岁左右的五至六天一副。

当代幼儿,往往在受寒出现了咳嗽之后,要么寻西医吊针伺候,要么寻中西医结合的中医伺候。而后者用药的概念已经被西医所污染,往往以寒凉消炎攻下虎狼药伺候为能事,结果寒上叠寒,变证叠出,小病“治”成大病,大病“治”成了不治之顽症。比之西医尤为可惧!

患儿一般在服用寒咳汤一至两次之后,往往会出现咳嗽加剧,频频排痰的情况,这是正气扶上,排除陈痰之佳象。出冷汗,是在排除往日之阴寒,但是也要适可而止。

次日汗太多,去麻黄。若汗仍多,取伤寒太阳表虚的桂枝汤思路,在寒咳汤原方基础之上增加“桂枝6、白芍6-10、大枣六枚”,以调和营卫。白芍量一般取下限6克,若出汗量太大,可取上限10克。如此调整之后,出汗过量必定能解决。小儿长期伤寒,营卫不和已成必然。这也是伤寒善后的绝招。

再过两三天后,痰量必减少。小儿整体情况必然迅速好转。

但很有可能发生的是,家长往往看到药效不错,为求速效,而给小儿频频超量服药,造成了服药太过量。其后果是,造成了整体阴阳平衡失调,小儿会出现阳亢证状。如入夜仍然兴奋难眠。由于阴虚阳亢,小儿此时的咳嗽表现为干咳无痰,同时伴随有口咽干燥的情况。两种咳,两般说法。


还有,长期被“吊针伺候”的小儿,因为抗菌素会损坏肝肾阴,小儿往往容易出现脾气烦躁不安的情况,这是还需要采用养肝肾阴、敛肝对治。

这时就需要调整处方,在寒咳汤原方中增加麦冬、生地、熟地、白芍、百合各10克,以滋阴、敛肝、降火。(阴阳平衡恢复后停用。)

因为小儿长期进寒,并且旷日持久地误治,往往累积潜伏的阴寒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祛除的过程。
这时,可以在寒咳汤原方中增加白术、茯苓、山药各10-15克,以健脾培土生金,长期使用而收全功。

同时可以大大减少服用剂量,按原来服用的量再减到一半以上,长期进服调整。

此时可以将药用炼蜜做成糖浆服用比较方便。口感也比较好,容易为小儿接受。
要知道,量不是最最主要,关键要看是否能命中目标。


中国古代中医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宁治十个男人,不治一个女人;宁治十个女人,不治一个小孩。说的是对于治病来说,一个比一个更难。那主要还是没靠谱。如果能与《伤寒论》靠靠谱,向仲景翁讨教,治孩子病,或许还更容易一点呢!

关键词:健脾敛肝、调和营卫、滋阴降火、小小剂量长期服!


[禁忌]
①禁忌一切生冷、冷饮,及寒性食物(如海带、黄瓜、绿豆、西红柿、冬瓜等)。稍有好转,若犯禁忌,必会造成病情复发或加剧!
②阴虚阳亢者慎用。(不是不可用,注意控制用量即可。)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12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