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High-Speed Digital Design--第二章解读(1)

2008-1-22 13:36 3476 2 2 分类: PCB

        最近事情很烦,又是换课题,股市也不太平,又是饭局,学业是荒废了。看完这一章前后共花了5天,天哪,以这样的速度,估计毕业前只能看完这本书了。嘿嘿,该仔细的还是不能马虎,也不能光图速度阿。


        把第二章,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摘录如下,以后也可以拿来看看。


Chapter 2:High-Speed Properties of Logic Gates


开头指出功耗、速度和封装的重要性,而且这三者间存在tradeoff,接下来列举了wire spring relay 的例子来说明(不知道是什么东东)。


2.1 说明了wire spring relay


2.2 功耗:指出很多元器件的datasheet给出的typical supply current (Icc),Icc没有考虑到负载很重和高度运转时的情况,因此实际消耗电流会比Icc大很多。


     电源消耗分为四部分:Input power,internal dissipation ,drive circuit dissipation,output power,每部分又分为动态和静态。input power是输入级上的耗电,internal dissipation是无负载时电路内部耗电,drive circuit dissipation是带负载时驱动电路的耗电,output power很清楚的。


    2.2.1 动态vs静态 功耗:计算静态功耗时一般是两种状态的功耗平均一下,当然也可以采用权重的方法,如果在一种状态的时间比较长的话;


   2.2.2 驱动容性负载时的动态功耗:power=FC sqrt(V)  ,功耗以热的形式消耗在驱动电路上;


   2.2.3 active power due to overlapping bias current:采用推挽输出电路时,在P管下连接一个二极管可以改善p管和n管同时导通的情况。在肖特基TTL以前,TTL基极存储电量的缓慢放电导致overlap 的出现。每个周期overlap电流的能量是一定的,频率越高,overlapping 电流功耗越大。由于overlap电流的出现,TTL电路不适宜用于线性信号处理,ECL电路在这方面有优势。


  2.2.4 Input Power:four logic family:CMOS /TTL/ECL/GaAs,其中input power CMOS最低


  2.2.5 internal Dissipation:无负载时测试各个状态时功耗,然后平均化,得到Pquiescent,Kactive=(Ptotal-Pquiescent)/F,在多个cycling测试得到Ptotal。CMOS电路的internal power和frequency基本成正比。有些CMOS器件采用等效电容Cpd来表示internal power dissipation。这个模型把内部电容和overlap bias current集中起来,虽然overlap bias current的功耗并不与电压成平方关系。


  2.2.6 Drive circuit  dissipation:四种驱动电路类型,推挽输出/射极跟随/集电极开路/电流源


    2.2.6.1 推挽输出的静态功耗:公式很简单,不列出来了;


   2.2.6.2 推挽输出的动态功耗:推挽输出的一个优点是输出摆幅大。文中举了个由于多个bus导致RC延迟时间增大的例子,值得注意。


   2.2.6.3  射极跟随输出电路的静态功耗:公式很简单。改变射极跟随电路接地电位的值,对于功耗和速度都没有影响,不同的是:低电压可以省去独立的power supply,较高的电压由于采用较低的电阻,有利于阻抗匹配。


   2.2.6.4  Split pull-down terminations:就是用一个电阻接Vee,一个电阻接Vcc的方法替代一个电阻,有利于阻抗匹配;


   2.2.6.5  射极跟随电路的动态功耗:下拉电阻的功耗往往比给负载电容充电的动态功耗大很多,这条对ECL系统适用,对于集电极开路/电流源输出,也是一样。


   2.2.6.6  TTL和CMOS开漏输出的功耗:静态功耗的计算类似于射极跟随的情况;BTL family集成了肖特基二极管,输出电容低是BTL的主要优势。而推挽输出必须有一个反偏的be结,输出电容就很大。


 


内容有点多,把它分成两部分。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2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