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花钱有多容易,公开就会有多难

2008-11-20 12:50 2008 5 5 分类: 工程师职场
花钱有多容易,公开就会有多难
萧锐

  政府信息公开为什么会这么难?其实说白了,真正的根源在于花钱花的容易,所以公开才这么难。花钱的难易程度历来是跟公开相关信息的难易程度成正比的:花钱有多容易,公开就会有多难。甚至可以说,花钱越容易,公开就越难!

    近日,沈阳公民温洪祥向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和市政务公开办等部门递交了一份《沈阳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要求公开办公费、招待费等财务账目以及政府各部门年度财务审计结果。沈阳市政务公开办相关负责人说,该申请虽符合《条例》规定,但因为“没有先例”且“政府财务信息极其敏感”,所以“公开的难度极大”。(人民日报11月17日报道)

    按理说,信息公开申请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这应该是政府部门公开相关信息的唯一衡量标准。但从沈阳市政务公开办相关负责人扭捏、晦涩的说法中,笔者似乎发现了另外两条潜在的标准:是否有公开的先例,需公开信息是否“敏感”。如果说所谓“遵循先例”原则还可以用审慎来搪塞,那么这个没有任何可供操作的衡量的所谓“敏感”标准真是可以用到想用的任何地方。

    政府信息公开为什么会这么难?其实说白了,真正的根源在于花钱花的容易,所以公开才这么难。花钱的难易程度历来是跟公开相关信息的难易程度成反比的:花钱有多容易,公开就会有多难。甚至可以说,花钱越容易,公开就越难!【感谢21楼“众爱妾湿身”君的纠正,确实是笔误,已改,谢谢!】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信息,就应该公开。而且之所以将《信息公开条例》需要公开的事项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列举法”而非“排除法”,将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进行法律上的大致罗列。其用意便有至少这些是必须要公开、而且不能以任何理由拖沓。但从条例公布实施近半年来实践看,几乎没有哪个政府部门会那么痛快地将公民想要知晓的信息和盘托出,见多了的是用诸如公开些电话号码之类无关痛痒的信息来博取一个“下大力气推进”的表象。而沈阳公开办此次所祭出的“先例”和“敏感”原则也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屡试不爽的惯用伎俩。

    所谓先例,用鲁迅先生的话讲便是那条“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的路,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公布之于公权力而言,难道不正一个破天荒的先例、一条已经开始走的路吗?有这个“先例”摆在这里,有的部门再以“我们这一项信息的公开还没有先例”来敷衍塞责,再把那法律规定的“国家秘密”之外的、没办法量化的所谓“敏感”搬出来,直到成了“公开哪你都敏感”的地步,实在有点螳臂当车的不自量力。任何再以“先例”或是“敏感”作为托词的地方政府行为都只能是极为不智的做法。政府信息需要公开而且必须公开,不需要任何复杂的高深论证。我们所需要解决的只有目前的管理体制所缺乏的公开透明的操作习惯,以及有些政府官员在对待公众监督方面存有的戒心和抵触心理。

     与我们的这种“花钱容易、公开难”相比,一个法治健全、权力得到有效制约的政治架构所应当展现出来的状态恰恰是“公开容易,花钱难”。所谓花钱难,不仅有民意机关的对每一笔花销的苛刻,还有独立媒体的如影随形,至于到了公民的所谓信息公开申请,实在是小case,已经不再是什么“难言之隐”了。只有每一笔钱都花的艰难,每一项公开才会放的轻松。而现在的境况是,政府花钱如流水,整个过程尚未遭遇哪怕一点稍显负责任的问询,却要“信息公开条例”在最后去独战那“该花的,不该花的,都已经花出去了”的权力猛兽,着实是有些制度困境的味道了。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无论公权力是否习惯在阳光下运行,哪怕这种被迫晒太阳的“疗伤方式”会遇到多大的阻力和负隅顽抗,对于正在进行时状态的“不能再回头,也无法再停下来”的法治中国而言,都已经别无选择。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5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