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万民伞”的基因为什么能复苏
2008-12-3 12:53
1687
8
8
分类:
工程师职场
华商网-华商报 十年砍柴
原来万民伞的基因一直顽强地活着,从来就没有消亡过。
江苏省泗洪县纪委书记王守权调任成了新闻。一个级别不高的官员正常调动被媒体关注,原因是他离开泗洪时,当地人送“万民伞”和“清官旗”。谁说中国传统文化断裂了?此番岂不是重演清官戏中的经典镜头?
由于对王书记在当地的业绩我不太了解,因此不能评论他当不当得起“万民伞”,而且我认为网上争吵的焦点问题:欢送仪式是老百姓自愿还是有组织行为也没多大的意思。我觉得值得玩味的是,在主流话语体系与现代文明接轨的当下,被几十年政治运动冲得七零八落的某些传统却能奇迹般复活。
吴思先生曾经在其《隐蔽的秩序》中讲到现代官场和古代官场一些行为的暗合。比如说古代有下属向上司送“节敬”的传统,即在春节、中秋、端午等三大节时给上司孝敬钱物。眼下一些地方的官场也是如此,而且官员并不选元旦、国庆、五一劳动节这些政治性比较强的节日送礼,而和古代官员一样选择传统的春节、中秋、端午。这些送礼的官员多数未必读过古代史籍,这种不谋而合只有一种解释:土壤的属性若没有大的改变,某些过去存在的基因,只要气候合适,就会复苏、滋长。
百姓送万民伞表扬清官,当然其价值判断和官场送礼完全不一样,但产生的根本原因却完全一样。接受现代政治和法制教育的人,看到送万民伞这样的新闻会觉得不舒服。因为现代政府无非是纳税人花钱请的物业公司,官员是物业公司聘请的打工仔,打工仔干得不错,业委会可能会提议物业公司表彰他或为他加薪,哪有业主弄一面锦旗来向打工仔表示感恩?做得好本来是物业公司及其职员分内之事!可是在现实中,虽然官员名为“公仆”,可是在老百姓心目中,谁真敢把他们当成“仆人”?说“公仆”是严重的名不副实,古代说他们是“父母官”倒是实话实说,父母就是管教孩子的吗,孩子要对父母感恩而不能提这样那样的要求,更不能监督批评,否则就是忤逆犯上。如果把官民关系放到这样的政治构架下观察,对干得不错的官员送清官旗岂不是顺理成章?尤其这位王书记是升官,这样的“情感表达”没准是投资。
中国的今天,是一个不少地方名实严重不符的时代,名称以及概念、实质发生混乱,表面上的说辞和现实规则产生巨大反差。如果不深察这一点,看事情容易如雾里看花,不明底里。比如就会对万民伞的基因复苏感到不解。如果能洞穿那些新名词新概念装饰的面纱,就会恍然大悟:原来万民伞的基因一直顽强地活着,从来就没有消亡过。癫狂程度还超出皇权时代。
给高升的官员送万民伞的根本动机,在我看来就如民间年关前祭灶神。老百姓巴结奉承即将去天庭汇报工作的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报平安”。因为老百姓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平安和幸福是那些神通广大的人而非自己能决定的。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