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的主要性能参数: | | | |
1、 电容标称容量。描述电容容量大小的参数,单位为“法(F)”。在实际应用中,以“法”出现的电容很少见到,我们常用的、常见的是其他拓展单位:“微法”(μF)和“皮法”(pf)。其单位换算公式:
1F=1,000,000μF (106μF)=1,000,000,000,000pF (1012pF)
2、 耐压。也叫额定工作电压。是指电容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它能够长期可靠工作承受的加在它两极的最高电压。又区分为直流工作电压和交流工作电压。这个指标当然是越高越好,在其他性能一样的情况下,高耐压的可以直接替代低耐压的,反之则不能。
3、 漏电电阻。电容中的电介质不是绝对绝缘的,当通上直流电的时候,或多或少地会有电流的通过,我们称之为漏电。当漏电情况教大时,电容发热甚至会导致电容损坏。 | |
电容的规格标注方法: | | |
我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需要对电容的容量和其它参数进行选择。电容的容量标注方法同电阻一样,也是采用直标法(数字直接表示)和色标法两种。但直标法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这样的差异:
1) 我们在瓷片电容上经常看到如图7这样103,224等这样的标注。这种并不表示该电容容量为103PF或224PF。它的容量应为:前两位读数后加上第3位数字表示的“0”数。例如:
| |
| | 103=10*1000=10000pF
224=22*10,000=220,000pF=0.22μF | |
2) 在电解电容上有正负极的区分,一般都有如图8所示的标示。还有一种普遍的识别方法:对未剪腿的电解电容,腿长的一边为正极。电解电容一般采用直标法,它的容量不需要换算。注意的是在容量下方一般还标注了耐压值和工作温度。见图9。 | |
|
| |
图8 | 图9 | |
电容的测量: | | |
一般的万用表并没有专门测量电容容量的档位。多数情况下我们用以下方式测量电容的某些特性: 1) 测量其漏电电阻。漏电电阻小也就是漏电大的电容是不宜用于线路中,因为它不仅对线路的性能不利,而且由于发热等原因,甚至会发生爆裂,有可能会影响到线路中其它元件的寿命。所以,我们可以用万用表的高阻档测量(1KΩ或10KΩ)进行测量,测量方法与测量电阻方式一样:
1、将万用表放置在目光正前方。
2、选择最高的测量档位,并调零。
3、将表笔分别搭在电容两端的金属管脚上,若是测量电解电容,则应该红表笔接电容的正极,黑表笔接接在负极。测量过程中注意不要有身体裸露部分同时接到电容的两极上。
4、观测表针运动情况,对大容量电容,表针将大幅度向零刻度方向摆动后再往反方向运动,待表针稳定后再读取漏电电阻数据。对于瓷片电容,它的漏电电阻应接近无穷大。而对铝电解电容,可参考以下数据: | |
|
电容耐压 | 漏电电阻范围(KΩ) | 6V | 6V | 15V | 30-40 | 25V | 30-60 | 50V | 60-100 | 150V | 150-200 | 300V | 250-350 | 450V | 300-400 |
| | |
当小于范围值时表示该电容漏电较大,超过则属于比较好。
2) 估计电解电容的极性。分别正反方向测量电解电容的漏电电阻,漏电电阻大的时候红表笔连接的是正极。也可管脚测量对铝外壳的电阻,为零的那一端时负极。
3) 估计电容的容量。对超过1μf以上的电容,可以用测量漏电电阻的方式估计电容容量的大小,观看的数据是表针向零刻度方向摆动的幅度,摆动幅度越大,说明电容容量也越大(先要排除内部短路的可能)。也可对比已知容量的电容来获得比较准确的数值。注意:当对电容容量作第2次检测时,要先放电。对于1000μf以下的电阻,可直接短路放电,超过的可将两管脚插再潮湿的海绵上,过数分钟后再短路放电。电容容量越大,放电时间也要求越长。 | |
电容的串联与并联: | | |
电容的串联(图10)与并联(图11)使用,也会改变线路上电容容量。与电阻相反: | |
| | | |
C1、C2 | C1 | |
电容串联 | |
C2 | |
| 电容并联 | |
电容并联使用时,线路上的实际容量等于各电容之和。即:C1=C1+C2
电容串联使用时,线路上的实际容量计算公式为:C=1/(1/C1+1/C2) |
用户519672 2008-10-8 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