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多工程师不清楚的概念:设计的发布

2010-11-19 09:11 1829 9 11 分类: 消费电子

前面写过一篇文章,是关于循环设计的,其实以前我一直不太清楚Release发布是一个什么概念,相信对于大多数工程师而言,可能也不知道这个Release的意义,而面对后面的设计变更管理(Change management)可能更模糊一些,我最近对于整车的一些开发流程进行了一些学习,慢慢有些想法,在此整理一下,可能有很多错误。

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中,把整车根据各个部分进行划分,称为VPPS,这是按照功能零件进行划分,但实际上整车中有很多零件是复用的。VPPS中一般从1级分类可以划分至7~8级,由底层的级数进行组装形成上一级分类,并且每个等级有可能复用。比如门控模块,后门的模块是一样的,在车里面使用了两次,因此在 VPPS里面只有一个规范,但是有另外的唯一的一组编号,定义这个部件在车里面,是右后门或者是左前门。这是对于整车的概念,因为这既涉及到采购,又涉及到生产,对于工程部门而言,后门两个门的控制模块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对于后门两个部门而言,就完全不同了。

沿着上面的思路,对于门控模块而言,它里面有很多的部件,成品而言:上壳,PCBA(装配好的PCB),下壳,外部打标的标签等,这些都需要发布专门的图纸定义。在生产前,PCB空板,上壳,下壳,空白标签,空白单片机和软件程序等,这些重要的部分。注意一般模块的单片机,有两种方式灌程序,如果你足够强势可以要求单片机在MCU厂家那里灌入,否则就得自己在生产前灌入。以上的这些东西,主要涉及模块在生产过程中,并不像研发过程中那样简单,需要对所有的部件进行定义,需要配置相应的图纸。

这里必须要说明一个事情,工程物料清单(Engineering BOM)和器件供应商列*表PQVL(Product Qualified Vendor List)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这里需要进行一些转换。在器件定义的时候,往往并不会在BOM中添加供应商的厂家信息,因此BOM中只会用一个元件属性号(一般公司定义,属于公司内部编号)+元件表称号两个定义,前者用来定义其类型,属性的因素,后一个位置来确定其在整个板子中的唯一性。而在PQVL中,则必须加入供应商和其对供应商的订单号码,这个确保其采购的唯一性。而且一般需要给每个元件,配置2~3个供应商,防止产品在缺货的时候不能用。但事实上,有些部件不太存在替换件,不同厂家的芯片可能是Pin to Pin,但是其性能可能并不相同,因此前期的设计工程中,往往很多的采用元件属性号;而在采购和生产中,直接使用厂家的元件编号。

因此,所有的设计发布,实质上是将设计过程中的冻结的部分,整理成为可以采购和生产的东西。因此需要将,硬件的PCB Gerber图纸,PQVL清单,下线测试EOL规范,软件规范,外壳图纸等等进行打包。并且给以上的这些文件进行统一的有联系的命名,以方便其他部门调用,有点涉及文档概念了。

其实将技术和管理分开是个伪命题,当然大多数的人都认为“管理”是“管人”,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研发仅仅是一个部分,有大量的设计文档和过程文档需要开发人员进行创建和管理,也需要开发人员与不同职能部门的人进行协作和沟通,才能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设计发布的作用

这里就要谈到设计变更了,一般而言在设计的前期中,整车企业的需求(功能规范,硬件规范,工程规范)可能是需要改变的;但是到了DV阶段(Design Validation),零部件企业需要将设计文档和需求文档,进行固定的封存,在这之前的变更,属于研发费用,在这之后就属于整车企业需要额外支付费用了。因此可以说,这对于零部件企业的工程师而言是一种保护,也是对于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君子协定”。

误区

我遇到的情况,就是由于某些整车企业需求的定义不清,或者说没有能力去定义;而同时,零部件企业又不足够强势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频繁的更改和内部的设计问题,曾经导致出现很多版无谓的更改,使得硬件工程师饱受非议,软件工程师疲于奔命。

当然也尝试过不用设计发布,让文件系统处于浮动状态下,结果更悲惨,经常背**。当时被这些琐碎的事情和繁重的海外支持工作搞得身心俱疲,往事了……

建议

在使用正式的软件系统发布这些文件之前,也就是DV之前,需要使用相对灵活一些的设计Release的方式,否则将所有的文件整理进系统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如果IT系统又不足够人性化的情况下。

个人的一点体会和总结,可能有很多错误,如有异议可直接留言,免得误导其他xdjm。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2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用户1532657 2010-11-22 14:19

學習了,然后吸收掉

用户1277994 2010-11-18 15:12

谢了。
相关推荐阅读
yzhu05_597603602 2014-12-26 11:43
电池管理芯片分析
  在这里首先需要向Davide Andrea / LiIonBMS.com表达敬意,他把大部分能收集的数据都收集到了。从他的角度来看,给出了参考建议,也给出了ASIC的参数(http:...
yzhu05_597603602 2014-12-26 11:42
电池管理的架构概览
  今天开始对整个架构进行初步涉及,LT的工程师在《BATTERY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FOR HYBRID/ELECTRIC VEHICLES》一文中提及了四种...
yzhu05_597603602 2014-12-26 11:40
电池管理的未来可能的技术2
  朱玉龙 汽车电子设计 继续整理余下的部分,这里主要介绍采集部分比较有新意,如建模和控制和测试部分比较传统,就略去不提,有兴趣可以自行查找。 ...
yzhu05_597603602 2014-12-26 11:38
电池管理未来可能的技术1
  我在和同学王嵩聊的时候,谈到国内对于测控两端的投入太少。从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言,往智能化的路子,必须是从传感器、数据融合和有效控制开始的。这里,主要收集一些新的电池管理的技术,从美国的研...
yzhu05_597603602 2014-12-02 20:50
【一周推书】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又到周五了,新年将近了。 今天推荐的是一本经济学的书籍,<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在经济学领域,只能说是去理解不同人的想法,宏观看热闹,围观看各位老板...
yzhu05_597603602 2014-11-20 17:04
电池系统集合
感谢Google,费了2天的功夫,把30余款车的电池系统尽可能的从安装位置、电池系统外形、开盖照片、分解图、模块图和单体情况大概搜罗一下放在表格里面做对比。基本数据如下: 风冷vs液...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2
9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