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波在弹体侵彻靶板中的传播特性研究 | |
作者: 时间:2009-05-13 来源: | |
1 引言 当弹体冲击目标时,相当于在弹体前端施加了一个冲击力。因为加载速率很快,在弹体中将产生弹塑性应力波的传播,从而引起弹体中每一点的应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发生突变。尤其对杆式侵地武器,更要考虑应力波传播对加速度信号的影响。 高速撞击时,固体中产生的应力波的传播计算是相当复杂的,特别是对某一具体的结构,其中包含了各种材料、各种尺寸形状和各种连结方式的零件,要准确计算其中应力波的传播过程则更为复杂。同时,目前炮弹的着速一般为几百米/秒甚至更大,以这样的速度侵彻靶体时,弹靶材料一般为弹塑性介质,要准确计算弹塑性应力波的传播是相当困难的,对具体结构进行计算则更为困难。 因此,本文仅将具体结构简化成一定的模型进行近似研究,从纵波、横波常见应力波的最基本特性出发,讨论其在传播速度、应力波幅值方面的差异,采用ANSYS/LS-DYNA对弹体垂直侵彻钢靶板进行计算机仿真,从理论上分析应力波传播和弹体加速度的关系,这样得不到准确的结果,但可看出应力变化的规律,得出定性的结论,这对于正确理解侵彻应力波与介质及结构的作用很有帮助。 2 应力波传播速度 在弹性变形阶段,固体中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关系式见(1)、(2)式: (1) 式中c1,c2分别为纵波、横波波速,为密度,E为弹性模量,为泊松比。(2) 由上述二式可见,纵波波速和横波波速均由材料力学参数以及决定,而且其波速之比仅由决定,因此深度考察波速与的关系可以加深理解应力波知识。 (3) 可见,两种应力波波速有以下特点:纵波速度快于横波速度,随着值由0开始增大,纵波速度优势显著增加。值趋于零,意味着固体几乎完全刚性的,即固体接近于刚体,而值趋于0.5,由泊松比的定义可知,此时单向拉伸试验中纵向变形与横向变形比接近与0.5,这是固体变形角度的两个极限状态,其波速值很有意义。 除应力波的传播速度之外,应力波幅值也是重要特征,足够大的应力波幅值才可能对结构物体造成影响。3 数值模拟 当弹体高速侵彻钢靶板、混凝土、岩石等硬目标时,弹体中存在两种应力波:弹性波和塑性波,其中塑性波的幅值高,但传播速度远比弹性波慢。另外由于应力波效应,弹体的变形主要是头部尖端的磨蚀,在进行过的数次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钢板等硬目标加速度测试现场试验时,也观察到类似的现象。本文将创建弹体垂直侵彻靶板模型,分析应力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3.1 基本假设 计算模型的建立基于以下的假设: (1)弹丸和靶板为均匀连续介质,整个侵彻冲击过程为绝热过程,不计空气阻力,不考虑重力的作用; (2)不考虑靶板的侧边效应,忽略靶板的整体运动,弹丸和靶板的初始应力为零; (3)在侵彻过程中,弹横截面上的应力均匀分布,可用等效撞击力代替分布力; (4)将弹侵彻过程分析与应力波传播分析分开; (5)弹的塑性本构关系取线性关系。 3.2 数值仿真 本文首先建立弹丸分别侵彻混凝土和钢靶板的数值模型。侵彻弹为一头部半球形的圆柱钢质弹丸,半径为1.3cm,长度为3.9cm。混凝土靶板的尺寸为100cm*100cm*20cm,金属钢靶板尺寸为100cm*100cm*0.8cm。弹丸以1000m/s的初速度垂直撞击靶板中心。由于结构形状、载荷具有对称条件,为节省计算时间,提高计算精度,建模均采用1/4模型。创建的侵彻模型分别如图1、2。 图1 弹丸垂直侵彻混凝土模型 图2 弹丸垂直侵彻钢靶板模型 4 计算结果与分析 4.1 应力波与靶体硬度的关系 侵彻混凝土模型仿真结束时间为50us,侵彻钢板模型仿真结束时间为80us(结束时间的长短不影响对加速度曲线的分析),二次仿真均每1us输出一次计算结果文件。分别选取两个侵彻模型的球心为研究对象,则两球心的加速度曲线分别如图3 和4。 图3 混凝土模型弹丸球心加速度曲线 图4 钢板模型弹丸球心加速度曲线 在弹体侵彻混凝土时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峰值出现在3.0us时刻,大小为6.23万g;而在弹体冲击钢板时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值更是到了18.41万g,峰值出现时刻在6.0us。比较两图可以发现,加速度的峰值是有应力波引起的,弹体侵彻钢板产生的应力波比侵彻混凝土靶板时产生的应力波大;在峰值过后弹体的冲击加速度值都大幅减小。 通过对图3和图4加速度—时间曲线进行分析,可知应力波传播与靶体硬度有如下关系:加速度峰值是由于应力波突变产生的;靶体越硬(如混凝土、装甲钢板等),弹体中应力波突变越强,加速度峰值越大。 4.2 应力波与弹体着速的关系 改变弹丸侵彻钢靶板模型的冲击初速度为800m/s,作球心的加速度历程曲线如图5。 图5 800m/s初速侵彻钢板时球心加速度曲线 弹丸以初速800m/s撞击钢板时产生的加速度峰值分别为4.56万g和-3.17万g,与图4初速为1000m/s时产生的18.41万g和-8.38万g相比都小的多,且整体加速度历程曲线也波动幅度较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应力波传播受弹体初速的影响如下:着速越大, 应力越大;初速越大,弹丸整体历程曲线受应力波的影响越小。 4.3 应力波与传感器安装位置的关系 以弹丸初速为1000m/s垂直侵彻钢靶板模型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弹丸顶点、球心、底端点,并作加速度历程曲线。顶点和底端点的加速度变化曲线分别如图6和图7。 图6 弹丸顶点加速度历程曲线 图7 弹丸底端点加速度历程曲线 从提取弹体上位于前端(撞击端,加速度计安装位置)、中间、后端三个节点的加速度-时间曲线(图6、图4、图7)图中可以看出,撞体不同点的加速度-时间关系不同,由于应力波传播需要时间,所以靠近前端的加速度响应超前于另一端的点。应力波的波前是加速度的峰值之处,但波前过后峰值很快下降,所以峰值处的脉宽一般很窄,文献[7]的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弹体前端的加速度幅值最大,但急剧降低,所以脉宽较窄。随着应力波传播,能量将耗散,应力梯度下降,加速度幅值就降低。弹体碰撞头的后部为空腔,刚度较碰撞头小了许多,它相当于一个高频滤波器,所以中间、后端两个节点的加速度幅值降低,脉宽变窄。后端的加速度幅值之所以比中间大,是因为应力波在自由端反射后速度加倍造成的。 由上所述,可以发现高g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与应力波传播的关系:弹体上不同点的加速度—时间关系不同,由于应力波传播需要时间,所以靠近加载端点的加速度响应(相对于力作用点)滞后于另一端的点;应力波的波前是加速度的峰值之处,但波前过后峰值很快下降,所以峰值处的脉宽一般很窄。对等直杆,某点最大加速度的峰值在应力波波前首次达到时。但对形状复杂的弹体,峰值可能在以后出现;由于弹体本身的惯性作用,靠近加载端点的加速度峰值比另一端的点的加速度峰值大,但对形状复杂的弹体,由于应力波的反射和透射,引起应力波的减小或增强,从而使这种现象不是很明显。 5 结论 在高冲击条件下,由于应力波传播的影响,加速度实测信号只代表加速度计安装点的加速度值。进行加速度测试时,可根据不同的目的(如考虑引信的抗冲击能力等),把加速度计尽可能装在需要测试点的位置。对于控制装置来说,采取一系列的缓冲装置,隔离和反射峰值的瞬态冲击,延长动态载荷的加载的作用时间。 实测加速度信号处理时,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进行滤波。如果为了得到作用在弹体头部的力,研究弹体作为刚体时的整体加速度,可用弹体的基频取为滤波截止频率。若考虑引信的抗冲击能力,只需要结合加速度计的频率和基座的刚度,把信号中的高频成分滤掉即可,不需要得到所谓的质心加速度。 |
标签: 应力波 弹体侵彻靶板 传播特性 |
发表评论 |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