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想也不记得当时是怎么找到《大数据时代》这本书的,好像是在查找数据库方面的书,看到亚马逊推荐的书里有这本,发现最近才出版的就买一本回来看看。
然而这个过程中,其实自己已经得到了大数据带来的影响。
我的浏览记录被亚马逊监视着,根据这些记录它们寻找和我浏览记录相关(同类)的书籍,预测我会看它们的可能性比较大,于是在亚马逊给我的推荐书目里,就多了一本大数据时代。而我买了这本书,亚马逊就会认为我看这方面的书的可能性会更大,于是会更多的给我推荐这方面的书。以此循环,构成了一个数据的闭环反馈系统。如果对于要寻找某一方面的书,亚马逊的会帮我们找到我们想要的书,即使在一开始我们不知道我们想看什么。这可能也帮我们在挑选书籍中,减少了很多工作量。如果看书的分类不清晰,可能亚马逊也会比较头疼。但它还是会根据我们最近的浏览记录,来给我们推荐相关的书。
确实,在亚马逊的这套推荐系统中,让我找到了很多以前自己不知道的感兴趣的书,如果说毕业后看书多了,亚马逊在这里应该也有不少贡献。而这,仅仅是大数据时代下,预测开始的一部分。而这已经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亚马逊也因这套系统,多卖了很多书。当当、京东和亚马逊比起来,前两者是我们在一个巨大的书店里找自己书(当当最近没怎么用过不清楚,京东是这个样子,百度的推荐有些像亚马逊的推荐系统),最后一个则是像有一个管理员根据我们看过的书,然后给我们推荐一些相关的他(她)认为我们可能会看的书。一个是我们找书,一个是书找我们。拿风老前辈的话说就是“料敌机先,出手无招”。
由此,大数据时代,我们的消费记录被电商监视着,我们的浏览记录被百度(google)监视着,我们的社交网络被QQ、人人、监视着,我们的心情被QQ状态监视着,我们使用的软件被360监视着,我们的位置被联通移动监视着,根据这些预测我们自己的一些事情,有些已经成为现实,有些将成为现实。这势必会像以前的互联网改变沟通方式一样,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而这,还只是我们现在能直接看到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中指出,大数据必将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
这里边引发这些的根本是,关系的变革,从因果到相关(即从一种的必然联系,转变到可能联系)。
当少量数据的时候大脑处理因果比较方便,因此选择了因果。当大量数据出现的时候,大脑已经不可能在如此多的数据中寻找因果,只能以相关取代。如果有些问题,必须找出因果,也是先确定了相关关系,在此之下,继续探寻。即,找到数据中的联系,至于引发联系的背后的原因,在很多时候已经不会像以前那么重要了。
而现在,一些公司所做的也就是这些。亚马逊的荐书系统,google的翻译和预测,IBM的预测,百度的推荐网站,QQ的好友推荐,Farecast的机票预订,它们是根据它们获得的数据,预测出结果,然后应用;它们并不会去花时间去探究里边的深层次原因,因为它们已经得到了它们想要的东西,而且那将是十分困难甚至没有因果关系的。
前两天在《第一财经周刊》上看到的《TED上的少年们》他们的学习方式以及由此做出的成果。他们没有专业背景,只是因为对哪里感兴趣就到Google上,搜索自己想要的资料,然后动手做实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了可以和专业人员相提并论的成果。甚至于有些方面,在成年人想不到的地方,找到解决之道。究其原因,在于成年人尤其是有专业背景更倾向于从因果中找答案;而那些TED少年们则是从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与试验。纵然很多对于成年人来说很幼稚,但是却不会落下可能的答案。好似演化过程中,成年人更多的是正常演化,TED少年们则属于突变型的。纵然突变型很多会消亡,但是能但来变革性影响的,也是来自突变型。现在,大量的知识在互联网上都能轻易找到答案,对于知识的存储已经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如何去找到这些知识。即,记忆在当下已经近于过时,因为知识的增长量每年将会翻好几翻,相比于记住那些知识,如何去找到这些知识就显得更为重要。由此,保持一个学习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获取新的知识,遗忘旧的知识,在需要的时候学习需要的知识,保持创造力,保持思考力。这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并非都是积极的影响。大数据本身带来的影响没有好坏,只在于使用它的人。
注:
1、这里指因果是一种必要条件,相关指相关程度。
2、学习力:自学能力;创造力:从不相关的数据中,找到相关,找到需求;思考力:对外的思考,对内的思考,处于这个系统中的反馈部分,指导以后的行动。
参考:
1、《大数据时代》
2、《TED上的少年们》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983
1989tie_959541171 2013-6-20 19:04
1989tie_959541171 2013-6-20 19:03
keendawn_745908826 2013-6-3 11:01
用户1546833 2013-5-27 13:47
star_amethyst_887226266 2013-5-27 09:25
用户3809340 2013-5-27 09:19
除了被监控、被统计分类、被推荐这些联网时代商家必用的行为、人类用户感到被动的动作以外,应该也提供了更多人类自身发展出更多“主动”行为的可能性。社交网应该算一种,只是在国内发展不够快;这不知是技术问题、还是ZF限制问题、还是国人本身的内心生活就比较缺少主动方面的内容、自主行为的导向?如果是最后一个,那么大数据也好、移动互联网也好、巨量的网络应用软件和内容也好,对于国人也就只有那些“被动”类型的容易大量推广:所来必跟风,包括买什么书(真正像LZ这样深入读并能够因此开始举一反三去深入读的,属于很少部分,不在此列)、看什么大片、以及买什么网购货物:都几乎100%按照商家的宣传、买了再攀比,而讨论是所用语言也仍然是100%的商家宣传用语,加上价格。这才是更大的悲哀,也许在整个人类队伍中,咱们落后的就不只是技术了。
用户1642309 2013-5-27 08:41
335667301_708250783 2013-5-21 11:48
用户1671968 2013-4-12 14:38
用户962925 2013-4-11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