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电子巨头抢滩智能穿戴将掀收购热潮

2014-2-28 12:52 949 14 14 分类: 消费电子
可穿戴设备“活”了 2014成行业转折年   在Google Glass(谷歌(1202.34, -8.54, -0.71%)眼镜)、Jawbone Up(卓棒智能手环)、Fitbit Flex(无线智能手环)以及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的“明星效应”下,智能穿戴于2013年一夜成名,并成为2014年最值得关注的行业之一。   有人说,2013年以前,智能设备是“死”的,没有温度,没有触觉、味觉、视觉,输入一个命令,按下一个按钮,它才知道你要什么,如今经历过漫长“冷兵器”时代的智能穿戴设备真的“活”了起来。   而智能手机的衰落、用户便携性需求的增加、商业模式的转变、盈利模式的开拓、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感器功能的升级、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都为智能穿戴的成“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研究机构预测,未来2-3年,可穿戴技术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30亿美元-50亿美元增长至300亿美元-500亿美元,未来3-5年终端复合增速将不低于50%。更有机构测算,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元。   这就意味着未来几年智能穿戴产品将开始融入大众生活,并将改变大众生活方式,这种强大的力量不容小觑。Go Pro摄像机,记录你所看到的一切;Nike+的运动鞋,留存你出访的行程;Fitbit和Jawbone UP,计量你每天走路的步数,监测你的睡眠情况;Kolibree牙刷,记录你的刷牙习惯,并为你的刷牙方式评分;Cloud Ring智能项链,传输生活数据记录你的身体机能,还可提醒状态调整,做出健康趋势分析……   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正处在一个从萌芽到快速生长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智能穿戴设备开启的是移动互联网下一个更令人期待的篇章,由于它直接影响到人类的衣食起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移动互联网的下一章,意义更加深远。 《电子设计技术》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2014年将会成为可穿戴设备发展的转折年。消费电子业如今已进入基于大众定制技术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消费者不仅可以订购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也可以选择自己设计的款式。在电子消费领域,相关技术供应链正在探索和发展,个性化定制也将成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一个发展趋势。毕竟拥有便捷、高效、前卫等特点,集合健康、科技、智能等概念,“酷炫”的智能穿戴设备很难不令人向往。   迎来“爆发期”的智能穿戴技术在引领未来潮流之际,也将接力2013年出尽风头的手游概念,成为2014年资本市场中又一波科技概念的爆炒源泉。   那么2014年的智能穿戴概念有何过人之处呢?这就必须要提到具有投资价值行业的评判标准,即良好的政策环境、广阔的发展前景、巨大的市场需求、拓宽的盈利空间。   首先,从政策环境来看,在深化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2014年,智能穿戴产品将受到更多激励创新产业政策的支持。   2014年,全球新经济周期开启,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进入长期复杂的调整期,美国、欧盟经济缓慢复苏,新兴经济体增长趋缓。在此发展环境之下,随着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到来,2014年世界各国将更加重视高技术产业发展,通过加强对高技术产业的前瞻布局,从政策颁布、加大预算等方面加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新,将其作为提振经济的新增长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投入力度进一步增加,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特征日益凸显。2014年,我国将进一步深化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我国在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将维持稳步增长,增幅仍将保持在20%以上,R&D投入强度将继续提高,通过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利润率将随之提升,高技术产业真正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电子设计技术》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其次,从发展前景来看,在科技产业走向智能化、数字化和移动化的2014年,智能穿戴产品的强优势将备受消费者青睐。   如果说2013年是智能穿戴产业的元年,那么2014年将成为智能穿戴产业创新蓬勃发展的一年,2014年智能穿戴产业的创新将向三个方向发展:其一是信息交互型产品,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沟通途径以及全新的使用体验;其二是健康监测类产品,尤其是面向老人、母婴、儿童、减肥一族等细分人群的产品,将会得到更多的市场机遇;其三是体感控制类产品,为用户提供与智能终端更加便利的交互方式以及更优秀的交互体验,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场景下,体感控制类产品有更强的适用性,如眼动控制、脑电波控制等。   智能穿戴设备的范畴将在2014年不断扩大,迅速占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共同构建互联网化的智能生活新风尚。   再次,从市场需求来看,在智能技术进一步大众化的2014年,智能穿戴产品已经成为最被消费者期待的产品之一。   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的最新调查显示,在未来12个月内,具有专用可穿戴健身设备购买意愿的消费者为13%,相比去年同期的3%翻了两番。而购买专用耐磨健身设备的消费者数量也增加到了原来的3倍,从2012年的3%升至2013年的9%。   在我国,据百度(173.59, -0.20, -0.12%)发布的可穿戴设备用户研究报告显示,有九成用户有意购买可穿戴设备,这其中又有七成以上的用户想要购买智能手表。同时,外观有卖点的更会吸引消费者购买,绝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可穿戴设备作为一款高科技产品,如果再具有一个时尚的外观,将会更加炫彩。同时,在调查研究报告中显示,人们使用穿戴式健身设备来自三大原因:群体动机、健身目标监测和身体活动强度监控。智能手表的小巧、易携带、智能、装饰性更强等优势再一次得到人们的青睐。 《电子设计技术》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最后,从盈利空间来看,在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中的2014年,智能穿戴产业具有高成长性,可挖掘利润空间大。   目前智能穿戴市场主要以手环、手表、眼镜等产品形势为主,主要分布于娱乐休闲以及健身、医疗健康领域,预计运动健身、医疗健康等领域,未来可穿戴设备发展领域势必会更加宽阔。   而智能穿戴设备产业链包括传感器技术提供商、硬件供应商、制造商、云服务提供商、互联网公司等环节,对于智能穿戴设备来说,主要利润空间点有三个,硬件利润空间、软件利润空间和数据挖掘所产生的利润空间。   基于上述原因,进入2014年,智能穿戴概念无疑是具有“指数级增长”潜力的领域,一个全新的科技产业生态链条正在日渐壮大成型。 《电子设计技术》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可穿戴产业链揭秘:19家公司扎堆上中游   铁道导航手链、智能手表、健康监测手套、高尔夫手套……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可穿戴设备或许你熟悉,也或许觉得是个新鲜玩意儿。随着这些设备慢慢进入我们的视野,也可以说,“智能化”是未来市场一个重要趋势。   可穿戴设备链条上附带的基础物质多种多样,上游端主要包括传感器、柔性屏、非晶态合金、处理器和存储器、电池和其他、FPC等硬件元素;中游则主要是触控模组、骨传导耳机、MEMW麦克风和受话器、语音交互技术、移动医疗组件、体感相关产品、腕带、头戴和机壳等软件系统开发;而下游则是成品厂商,如知名的谷歌(1202.34, -8.54, -0.71%)眼镜、苹果(537.37, -8.62, -1.58%)iwatch、微软(37.51, 0.09, 0.24%)智能手表等。   本周理财周报关注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从基础物质去理解整个产业链条。   据理财周报记者统计,国内目前涉足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上市公司主要有23家,与国外主楼厂商做产品不一样,国内这些上市公司中的19家公司聚集在产业链的上中游,占比高达82.6%。 《电子设计技术》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上游核心物质:传感器   6年前,智能手机市场并没有广泛发展,智能手机市场被苹果发布IPHONE引爆,其实质是因为智能手机带来的生活便捷迎合了人们的需要,而可穿戴设备将会把信息技术的触角延伸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生活必需品。   目前的智能手机功能丰富,但是屏幕较小,需要手持操作,约束了在驾车场合的使用,而可穿戴设备将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智能眼镜可以输出大画面,智能手表具有合适尺寸的输入触摸屏,且最为重要的区别是其可以通过人体自然获得信息,还有人体佩戴更为便捷。   因此,符合人体工学的触摸屏的柔性设计以及用于人体信息收集的传感器在产业链上显得尤其重要。   在一份申银万国的相关研报中称MEMS传感器是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中的点金石,是产业链上游技术的核心。的确如此,因为作为智能化的“核心物质”,MEMS传感器附加值高,是人机互动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是可穿戴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最重要方向,也是信息化的硬件基础。   据理财周报记者统计,可穿戴设备上游端的主要上市公司一共有9家。其中包括生产MEMS传感器及其配件的歌尔声学、水晶光电、苏州固锝以及汉威电子;生产柔性概念元件的得润电子和丹邦科技;生产非晶态合金的安泰科技和云海金属;还有生产电池、处理器和储存器的德赛电池。   其中,歌尔声学率先涉足MEMS传感器,歌尔声学称,公司很早就开始研发MEMS产品,目前MEMS麦克风产品已推向市场,主要以面向国际市场的外销为主,其主要客户是苹果公司。该公司布局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视等领域,未来有望切入大客户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以及智能电视相关模组的供应链。   歌尔声学的产品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上游,经由第三方进行组装生产成品,其产品最终流向国际厂商。这也是可穿戴产业链的一个缩影——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条。   是很多国内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无力整合产业链,因而界内有人认为,可穿戴设备的最大价值在于创造独立化的生态,构建全新的硬件入口。 《电子设计技术》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中游核心物质:语控和交互技术系统   可穿戴设备的便捷性可以理解为直接解放双手,那么中游节点上的语音控制和交互技术就是这个环节上最为重要的一节,而中文语音是重要技术。   在中游上,如何实现本土化,与中文语音技术商的如何合作将是几大巨头穿戴设备在中国市场开拓的重要步骤。国内涉足语音控制与交互技术的上市公司主要是科大讯飞以及体感交互技术的数码视讯。   其次是骨传导耳机,未来可穿戴设备产品的标配,主要组成部分是通信芯片、传感器和微型电机,涉足的公司主要是共达电声、歌尔声学、海能达;三是无线通信模组,对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的要求,未来的局域网向蓝牙、wifi或者NFC等无线技术项链而成的个人局域网络的升级,涉足的公司有环旭电子和达华智能;四是移动医疗组件,包括计步器和掌上监护仪、GPS和运营服务,这也是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拓展,主要公司有九安医疗和宝莱特。 《电子设计技术》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下游核心物质:独立运行系统   可穿戴下游为成品,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谷歌眼镜、三星索尼(17.07, -0.27, -1.56%)的智能手表,苹果iwatch等。   目前而言,下游主要厂商被国外几大巨头垄断,而国内涉足该类产品的上市公司只有中颖电子、宝莱特、九安医疗和奋达科技四家。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健身和运动、医疗和健康两个细分领域的可穿戴商用前景被市场普遍看好。   九安医疗在其上市后的首年2010年11月,用超募资金在美国设立了九安医疗美国有限公司(iHealthLab.,Inc。),注册资本800万美元,这里可以看出,九安医疗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布局始于2010年11月,甚至更早。而该公司首款配套苹果的产品——iHealth电子血压计已经在美国上市。   而在智能手表这款产品上,相比国外主流产品而言,果壳电子CEO顾晓斌向记者表示:“目前如索尼、三星的智能手表,其实可称为手机伴侣,因为必须得和手机配对使用,果壳电子智能手表实现了独立运行的功能,除了手机上的通话功能,其他的如使用通讯工具、查看天气、运动等功能都能独立实现。”   这样也可以理解为,在产品完善方面,可穿戴设备独立运行系统开发是发展的方向。   记者了解到,在前述的产业链没有高度整合的背景下,目前果壳电子智能手表的运营模式类似于小米模式。   “我们自主研发设计,再在全球供应链那里采购零部件,如采购LG的屏幕、北京君正的芯片,然后由第三方代工生产,我们销售最终的成品。”顾晓斌告诉记者。   谈及产业链下游瓶颈,顾晓斌向记者坦陈:“产品主要卡在处理器上,目前的瓶颈主要涉及客制件供货周期及高性能材料的选择上,相关元器件的研发和量产离我们的需求还有一段距离,比如续航能力更强的电池和能耗更低的处理器。” 《电子设计技术》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一年一度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将于2月24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在此前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览会(CES)上,多家电子巨头公司力推智能穿戴设备,使得CES变成了一场“穿戴展”,从目前来看,这一情况有望在MWC上延续。   面对巨大的商机,三星、LG、索尼(17.07, -0.27, -1.56%)等电子巨头以及部分中国企业都有望推出新款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对投资者而言,这些设备供应链上存在的潜在机会更加值得关注。   巨头或推新款可穿戴设备   研究公司Canalys最新发布报告称,2014年将是可穿戴技术转变为消费领域的一年,其中包括智能手表和健身追踪腕带这两种最常见的形式。在下周即将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多家巨头都将展出相关展品。   据美国科技网站TheVerge19日报道,韩国三星电子或将在此次MWC上发布多款新型Galaxy Gear可穿戴设备。本次发布距离第一代Galaxy Gear发布仅半年时间,而第一代Galaxy Gear因电池寿命一般、外观奇怪、界面不直观等而饱受外界诟病。另据路透社报道称,新款Galaxy Gear将运行Tizen系统,对第一代厚重的设计进行改良,并提升相兼容智能手机的数量。而第一代Galaxy Gear则运行安卓系统。业内人士对此评论称,三星欲在不同市场板块逐渐脱离谷歌(1202.34, -8.54, -0.71%)平台的意图愈发明显。   此外,三星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之一韩国LG电子也不甘示弱,将于MWC上推出可穿戴设备,分别为智能手表G Arch和智能手环G Health。G Arch将会与LG手机配对使用,G Health则具有健康追踪功能。   索尼则计划在展会上设立“可穿戴设备作坊”,并有望发布更多有关智能腕带SmartBand、与其配套使用的Core和其他可穿戴设备的信息。索尼以往以创新和尖端著称,但过去几年里逐渐落后于其他消费电子巨头,可穿戴设备等移动产品正成为其新的发展方向。   沉寂多年的诺基亚(7.27, -0.06, -0.82%)有望在MWC上公布其新品诺基亚智能手表,此款产品是由Here地图部门打造,因此其核心功能很有可能是定位,而这款可穿戴设备最大的特色便是能够弯曲变形。   中国企业也可能会在此次展会上带来“惊喜”。据报道,华为可能在MWC上推出可穿戴式设备,业内人士预计将是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产品。中兴通讯也可能推出一款智能手表。 《电子设计技术》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产业链存巨大商机   据瑞信集团预测,目前全球可穿戴市场规模约为30亿美元-50亿美元,未来两到三年有望成长为300亿美元-5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未来3-5年终端复合增速将不低于50%,整个行业存在巨大商机。特别是随着4G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中国国内可穿戴市场也将迎来爆发性增长。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3年国内约售出675万台可穿戴设备,2016年将快速增至7350万台;2013年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20.3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6年市场规模将达169.4亿元人民币。   业内人士指出,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条上附带的基础物质多种多样,相关企业实际更值得关注。上游端主要包括传感器、柔性屏、非晶态合金、处理器和存储器、电池和其他、FPC等硬件元素;中游则主要是触控模组、骨传导耳机、MEMS麦克风和受话器、语音交互技术、移动医疗组件、体感相关产品、腕带、头戴和机壳等软件系统开发;而下游则是成品厂商,如知名的谷歌眼镜、苹果(537.37, -8.62, -1.58%)iwatch、微软(37.51, 0.09, 0.24%)智能手表等。   研究机构Forrester分析师指出,FPC、MEMS和粉末冶金有可能成为可穿戴设备最大的三个受益环节。而且这三个应用的结合将带来更多用户体验、更多数据传感、更多变形应用,将人的娱乐、办公、社交、教育和医疗需求更好地融合。   但IDC等机构也担忧称,尽管各类智能手表和谷歌眼镜引起了消费者的巨大兴趣,但消费者在这一领域的实际支出表现却依旧难言强劲,目前这些产品更多仍只是吸引市场注意力。 《电子设计技术》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或掀收购热潮   除上述企业外,随着更多业内巨头都对智能穿戴领域表现出浓厚兴趣,除加强自身的科技研发外,收购行动也将愈演愈烈,今年或在业内掀起一场收购热潮。据美国科技网站TechCrunch报道,谷歌、苹果等科技巨头可能收购可穿戴设备厂商Basis Science。该公司旗下拥有Basis Health Tracker Watch健康跟踪手表。   该报道称,Basis Science已经与谷歌、苹果、三星或者微软展开谈判。出售价格可能“接近1亿美元”。目前,Norwest Venture Partners、梅菲尔德基金和英特尔(24.5, -0.26, -1.05%)创投已经向Basis Science投资3000万美元。如果交易达成,投资方可获得小额回报。知情人士透露,Basis Science还可能选择展开第三轮融资。尽管Basis Science的市场占额不明,但由于技术在业内领先,上述四大科技巨头对这家公司均垂涎三尺。   分析人士指出,收购智能家居厂商Nest之后,谷歌已经领跑人工智能和硬件市场,而目前谷歌正在开发自主智能手表产品。同时,苹果正在开发iWatch,而三星智能手表Galaxy Gear已经上市。凭借Kinect的技术优势,微软更可能成为可穿戴领域的一匹黑马。在2014年,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会更加开放,随着今年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当中,而价格下降也会成为趋势。 《电子设计技术》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14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