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观《渴望》有感1

2009-10-7 20:28 3026 9 9 分类: 工程师职场


悠悠岁月



欲说当年好困惑



亦真亦幻难取舍



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



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



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



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



问询南来北往的客



恩怨忘却留下真情从头说



相伴人间万家灯火



故事不多



宛如平常一段歌



过去未来共斟酌



过去未来共斟酌…



       每当听到这首令人心有无限感触的歌,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当年一部轰动全国感人万千的电视连续剧《渴望》,它曾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最具历史性转折的一个里程碑。



       今年的十一长假,我没有去看国庆阅兵,也没有去看中秋晚会,我选择了电视剧《渴望》,而促使我去看这部电视剧的就是上面的这段片尾曲,这个曲子、这个歌词,都会给人带来很大的感触,感觉在现在的歌曲中真的很难再找到这样的歌曲了。我花了3天零一个晚上看完了这部50集的电视剧,从中也可以看出这部电视剧的魅力是何等强大。



       在看的过程中就有一种要写评论的冲动,作为一个理工课的学生,也许我的看法并不成熟,但相信我的看法对大家是不无裨益的。作为中国早期的电视连续剧,在《渴望》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其中的瑕疵之处,比如说过穿帮镜头的出现、时间的不一致、表现手法的夸张给人带来的不真实性,这些我们先暂且不论也无需细究,我们要做的是分析这部电视剧所要传达给观众什么样的思想。



       我们应该向原著作者致敬,因为是他把人间生活的所感所想用语言凝聚成了一部厚重的书;我们应该向剧作者致敬,因为是他们把一本死气沉沉的书翻译成了一部电视剧本;我们应该向剧中的每一位演员致敬,因为是他们把剧本变成了活生生的画面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



       电视剧《渴望》主要以情动人,而且让人觉得很真实,可是情和真是使该剧如此成功的关键之处。情主要体现在母子、父子之情、爱情和友情;真主要体现在接近生活、表现手法朴实无华。剧中主要塑造了14个艺术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刘家、王家、牵线人和矛盾激化者。刘家有刘慧芳、刘燕、刘国强、刘大妈、宋大成;王家有王子涛、王亚茹、王沪生、罗刚、小芳(丹丹)、东东;牵线人有田丽和徐月娟;矛盾激化者是肖竹心。



       首先看矛盾激化者肖竹心,很过看过《渴望》的人都会说肖竹心这个角色太令人气愤了,每当刘慧芳和王沪生的关系走向缓和甚至将要和解的时候,肖竹心肯定会走出来使原本缓和的矛盾再一次激化,从而使剧情从一个高潮走向另一个高潮。如果剧中没有肖竹心这个角色,故事情节很可能无法发展下去,作为矛盾激化者的肖竹心不可能和王沪生走在一起;还有一点使肖竹心这个角色必定要以悲剧收场,那就是她几次践踏前言,明明说永远不会回北京却几经回到王沪生的身边,所以即使拍续集,肖竹心这个角色还是难成正果。



       值得注意的是肖竹心这个角色代表了书香富贵家庭子女中的正面人物,这点和罗刚这个艺术形象是相似的,而与王亚茹和王沪生相反,她能够知错而改。曾经的错使他与王沪生无缘,她后来所作的一切其实就是在赎罪,虽然这种赎罪貌似并未带来她想要的结果。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因为人生没有回头路。也许这就是剧作者想通过肖竹心这个艺术形象来告诉我们的。



       作为牵线人的田丽和徐月娟,前者因有始有终而以喜剧收场,后者却因有始无终而以悲剧收场,这样的结局与《渴望》的主题思想是一致的。



       田丽这个角色在剧中自始至终只充当一个任务,那就是牵线,她的角色决定了她结婚与否是没有关系的,不过不结婚更有利于剧情发展,因为王亚茹可以说她和罗刚有一腿从而加深对罗刚的恨。我们应该尊重、理解田丽这个艺术形象,因为她从来是无私的,而这样的人普天之下真是太少了。



       徐月娟开始充当的是个牵线人,可后来为了剧情需要她又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具有小市民思想的已婚女性,可以说是个泼妇形象吧,呵呵!在充当牵线人的过程中,为了激化矛盾,徐月娟这个艺术形象不具有生育能力,正是这一点使宋大成觉得生活没有奔头而开始懒散下来,这时候只有刘家能够给宋大成带来自己心里需要的东西;也就是这一点给宋大成和刘慧芳之间的关系披上了一层见不得人的面纱,而这正是矛盾的导火索。随着角色的转化以及剧情发展的需要,徐月娟慢慢有了生育能力,可她三番五次弄虚作假使他失去了宋大成的信任,也是后来徐月娟和刘家的矛盾逐步升华,最后彻底脱去原来牵线人的外衣,成了一个小心眼的市民妇女形象,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注定了徐月娟不可能顺利成为孩子的母亲,所以出现了后来的难产以及大人孩子只能保其一的结局。为了让徐月娟忍受应得的心灵的惩罚以及宋大成的性格,宋大成选择了保大舍小,也许这就是命吧!哈哈



       剧中王家的人不多,可是如果仔细想想,我们可以认为罗刚、小芳(丹丹)和东东都可以算是王家的人,王子涛、罗刚、小芳(丹丹)和东东是正面人物,王亚茹和王沪生属于反面人物,王家是书香富贵之家,王子涛及其夫人可以说是很典型的有文化素养的老人,很值得尊敬和赞赏,可以说以王子涛及其夫人的性格以及他们所创造的生活环境是不可能培养出像王亚茹和王沪生这样的孩子的,但为了创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他们生活在了一起,也为了不出现太大的瑕疵,王子涛这个人物只是在跟孩子讲大道理并没有真正去干涉他们的生活,明知道孩子错也只是自己垂头丧气,王子涛和他的两个孩子都生活在为情所困的痛苦之中,王子涛是为了孩子、王亚茹是为了孩子和自己、王沪生仅仅为了自己。



       王子涛这个艺术形象典型的塑造了老一辈学者为了祖国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由于受到外国思想的熏陶,他没有太多的干涉子女的感情生活,可是由于老伴的过早去世,为了尽为人父母的责任,他为自己孩子所做的错承受了很多痛苦。作为学者,他难以甩掉儒性的一面,但对于爱情这种使人失去理智的东西,儒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的,更何况两个子女根本无法接受他的儒,所以王子涛这个艺术形象在其子女改变之前是不可能有幸福健康可言的,留给他的只有子女为他带来的痛苦以及他内心的自责。



       王亚茹,一个令人发指的艺术形象,在剧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去掉这个艺术形象,《渴望》将无人观望。在王亚茹身上有令人可赞之处,也有令人痛恨之所。可赞之处是她为了在事业上的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可恨的是他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人家对她的帮助。



       其实王亚茹是剧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由于失去女儿和爱情、由于自己的性格使她不再相信任何人,使她内心变得有点异常、可以说是心理变态,这也使得王亚茹一直生活在孤独、痛苦之中。王亚茹在生活感情上失落使得这个女情人无法不选择去开拓自己的事业,而开拓事业的她又无法忘记曾经的生活和爱情,事业的成就和心中恨的累积使她更开不清别人的真实一面,从而做出一个又一个错误的决定,这些错误的决定又几乎被弟弟王沪生无不执行,从而上演了一个又一个悲剧的发生,剧情也从一个高潮走向另一个高潮。



       王亚茹是一个书香富贵之家的子女,有着很好强、很自私的性格,自身条件的优越和生活经历使她对小市民一直嗤之以鼻,心存偏见。书香富贵之家出身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其中的女性,常常会因为爱情而失去理智,王亚茹正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而且几乎走到了极端,如果说剧中造成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可以说是王亚茹所戴的那双有色眼镜,王亚茹错误的决定被王沪生正确的执行,姐姐的霸道和弟弟的懦弱为大家造成的无限的痛苦。



       王亚茹的性格和她所要塑造的艺术形象决定了她要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并且不能得到圆满的结局,所以小芳(丹丹)最终并没有回到王亚茹的身边,也并没有得到罗刚的爱。



       再说王沪生,这个艺术形象除了王亚茹应该是最难演的一个角色,因为王沪生这个人物形象要做的没有一点主见,要很懦弱。王亚茹是政策制定者,王沪生是政策执行者,错误的政策不可能给王沪生带来幸福的结果,所以在搬进小楼之前,也就是在那个破平房里是王沪生度过的最快乐的日子。



       很多人会骂王沪生是个笨蛋、畜生,恨不得拉出来揍一顿,但造成王沪生这一切的是他的懦弱以及王亚茹的霸道。王沪生塑造的是一个书香富贵之家的太子级任务,他没有吃过苦,又有着这样的一个姐姐,所以他不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他的性格可以说是他的家庭环境和王亚茹造成的。



       王亚茹和王沪生每次都以关心王子涛身体健康为名义拒绝小芳(丹丹)进入王家,可每次都是他们姐弟俩的所作所为使王子涛病情恶化;他们都崇尚自由爱情,但每次都以别人一生的痛苦换来自己的一时的快乐;他们都想在事业上突飞猛进,但却让别人为自己所做的苦果承受不该承受的痛苦,他们没有尽为人父母的义务,他们没有付出应该付出的爱,在他们心中只有自己,容不得别人!



       王沪生的懦弱注定了自己一生与幸福无缘,注定了只能生活在痛苦之中,结局王沪生并没有得到刘慧芳,这是在情理知情的。王亚茹和王沪生只能永远生活在赎罪之中,永远生活在自责之中。



       有人会问为什么王亚茹一个人的错要让那么多人去承担痛苦,挖掘《渴望》所反映的深层涵义,我们可以想到:这部电视剧是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也许原作者是想通过王亚茹和王沪生这两个艺术形象告诉大家一个关于国家政策的想法,这个想法是什么是不言而喻的,相信大家通过剧情和结局可以看出作者内心忧国忧民的伟大精神。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9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