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帕卡德“老爹”<?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四、约翰·杨:“儿皇帝”
六、挣扎和复兴
“住手吧,黄毛丫头。你糟糕透了。”
2001年,有位专栏作家写作的时候可能喝多了威士忌,他愤怒地写道:“住手吧,黄毛丫头。你糟糕透了。”1999年,预言家们就觉得这个女子太过缺乏经验,太过华而不实,太过另类。
不过,卡莉·菲奥莉娜(CarlyFiorina)是个什么样的人,天上的馅饼怎么就砸到她了?
母亲是肖像画家,父亲是加纳宪法专家。她曾经在三大洲五个学校学习过,包括在斯坦福大学学习中世纪历史。一位毕业不久的男老师要求他们阅读上百页的中世纪宗教著作,然后用两页纸提炼。这让她受益匪浅:“剔除所有水分,只剩下精华。”她的这种本领在其涉商以后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并不喜欢父亲的期望,读了一学期法学就退学了。她在一家很小的房地产公司当过接待员,在意大利教过英语。1978年,她进入马里兰大学读MBA。两年后,在AT&T做了实习经理,从此以后在AT&T一路飞黄腾达,直到说服AT&T切割了电话设备业务,并成功地将其上市。
菲奥莉娜有着极强的说服能力,是个语言大师。她有相当不错的艺术天分,这归功于她的母亲。再次,她是个工作狂,同时有很强的煽动性。大约因为熟读了历史,所以如此深刻地理解人们的焦虑和贪婪。最后,她天不怕地不怕。这也只能归功于历史学习:历史使人渺小,同时无所顾忌地追求希望得到的东西。她穿着职业装去脱衣舞俱乐部与AT&T的经理们一起与客户谈生意。为了抨击大男子主义,她从丈夫那借了三双袜子卷起来后放到特殊部位,在向台下男人们演讲的过程中,她动用粗口,并且把上衣外套一脱,让观众们清楚地看到她裤子里的凸起,然后她说:“我们的家伙儿可不比别人小。”当《财富》杂志欲评选商界50大女强人的时候,大西洋贝尔公司的一位经理对《财富》的编辑们说:“我不关心其他49位上榜者都是谁。如果卡莉·菲奥莉娜没有上封面,我会取消大西洋贝尔对《财富》的订单,因为你们根本就不知所云。”
她邀请哈克伯恩接替普拉特担任董事长,董事杰伊·基沃思开玩笑说:“这说明她通过了IQ测试。”哈克伯恩宣布:“她可能成为第二个韦尔奇。”
卡莉的第一件事情是拍摄了耗资一亿美金的一分钟广告:车库(不过,这条广告里的车库并非当年创业的那个车库,而是根据需要临时搭建的)、牧羊曲、帕卡德和休利特以及声频振荡器,最后是菲奥莉娜。她说“我们将像当年的创业精神一样努力工作”,然后以惯常的口气结尾:“大家看着吧!”这则广告让许多员工感动不已。一位正预备投入竞争者怀抱的员工甚至表示,自己在看完广告后,身体禁不住发抖。许多员工泪流满面,就像久旱遇到了甘霖一样。有个叫瓦尔·斯汀森的职员给卡莉写信:
看着录像时,我的眼中噙满了泪水。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失落,我庆幸自己在为惠普工作。谢谢你,卡莉。
卡莉还接受了克林顿夫妇的邀请去白宫坐了坐,与总统夫妇聊了大约50分钟,并在国会山待了90分钟。
逐渐地,员工们发现,卡莉不再搭员工的顺风车了;人们要见上她一面非常困难;她对惠普元老不屑一顾,只信任自己的班底。约翰·杨和普拉特都只能从商业报纸上了解卡莉的行踪。卡莉的傲慢不知来自何处,受何种力量驱使,卡莉把自己的照片挂在了大厅里,就在休利特和帕卡德两位旁边。她为自己配备了直升飞机。同时,她不仅自信地以为自己的魅力足以激发工程师们的创造力,而且还自以为是地到各种场合去发言,也许她认为这样有助于树立惠普的领导者地位,或者告诉员工惠普将很快重现辉煌。当然还有一种更接近的可能,那就是这个得志的女人实在是无法拒绝出风头带来的眩晕感,对中产阶级过于休闲的不满,以及自己成功跻身上流社会的得意,甚至仅仅是为了反击父亲曾经的评价—老头以为她会一事无成。有的孩子对青春期时得到的讽刺和嘲笑永远记忆犹新。当然,她代表着女人的胜利。她公布了自己的薪酬结构:基本工资是100万美元,价值6,500万美元的内部股,36,000美元的抵押贷款补贴,18.7万美元的交通费。普拉特说:“比我一辈子挣的钱还要多。”
除了在300名高级经理中换上了来自摩托罗拉、施乐、网景的新面孔外,卡莉极其自如地运用她在大学时代学到的本事,语言简练,能让人产生多重理解(只有一种是正确的理解)。普拉特在卸任董事长的会议上负责任地警告已经被灌了迷魂汤的董事们,这个女人开了那么多的空头支票,这不符合“少许诺言,多做贡献”的精神,仅仅靠描绘愿景来领导公司是危险的。哈克伯恩一开始就不怎么瞧得起普拉特,加之惠普在其治下的糟糕表现,使得普拉特的逆耳忠告随风飘逝。
作为一个女性领导者,她需要探索女性领导力的实施方案。她对自己的助手说:“如果你要发起一场革命,你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控制声波。”她肯定很清楚肯尼迪为什么会战胜尼克松,因为前者紧紧抓住了在当时的新媒体—电视机上秀自己的机会。她还在1999年秋天对《福布斯》说:“领导就是一场演出。”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董事会必须回答这个问题。最终,他们觉得IBM才是自己的噩梦。郭士纳是IBM的天使,却是普拉特和惠普的魔鬼。以“我喜欢它喜欢得发疯”为语言风格的菲奥莉娜说:“我们感到我们可以不需要它就可以占领数码行业。”“快鱼吃慢鱼”是菲奥莉娜的信仰:“快总比慢好,古来如此,永远如此。”因此,如果等待惠普靠自身积累来战胜IBM无疑是搞“关门主义”。惠普的领导人也不喜欢。况且,在2000年,两家公司的市值和营收的比例是2:1。
那就并购吧。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看看谁是合适的收购对象。当他们讨论如何推进打印机事业部涉足照片和数码摄像领域时,他们大胆地想象自己可以收购柯达,虽然最终董事们认为应该立足内部的发展。EDS没能被瞧得上,他们对普华永道的计算机服务部门感兴趣,可是普华漫天要价,投资者们也不看好—自消息泄露起,其股价在一天内跌了3%,普华的高管们也跺脚反对。后来他们又打算收购苹果。但是他们很快又否定了这个方案:尽管苹果的创新能力值得羡慕和尊敬,但是“这就好比是让一个人和白血病人结婚”。就这样,挑挑拣拣才轮上康柏公司。
复兴:市场导向的胜利
马克·赫德(MarkHurd)搬进CEO的办公室的时候,他没有动菲奥莉娜对办公室的设计,现代派画还挂在那里,除了他新添的巨大的惠普平板电视。马克·赫德吻合了董事会的“觉醒”,卡莉开口闭口就大谈愿景,希望在达沃斯小镇上出风头,成为商业杂志的封面女郎。而马克·赫德恰恰相反,他去了一家客户的公司演讲—卡莉曾经拒绝了这家公司的邀请,他总是让华尔街的爷们感到悲观,但是当财务报表出来的时候,又让人惊叹,他三句话不离销售和成本—他有个绰号叫“成本大师”。他让人想起郭士纳,后者的名言是“IBM当前最不需要的是愿景”,他引用爱迪生的话“没有执行的愿景是幻想”。他见过了几位元老,但卡莉除外。他没有把自己的肖像挂在大厅里,只愿意说自己是“雇佣来的帮手”。而卡莉则把创始人的后人都赶出了董事会。
华尔街人都看见了卡莉时代惠普强大的工程设计能力(事实上,惠普一直擅长此道),但是马克·赫德把自己看做是惠普的首席销售官。他解散了前任留下的集中销售队伍,把打印机和个人电脑事业部分开。更为重要的是,马克干了一件让惠普走下神坛的事,他冻结了退休金制度。马克·赫德的助手、惠普全球执行副总裁布拉德利在中国古都西安说:“利润增长绝对不能打问号。”赫德对惠普实施瘦身计划,裁掉了15万员工中的14,500,为了节约每年19亿美元的开支。他在欧洲的裁员计划使得法国的老头子希拉克表示严重关切。他还改革了奖金发放制度:由以前的根据销售额分红变为根据利润分红。同样地,他也外招了许多助手,这些助手来自于西门子和戴尔,如戴尔的CIO就加盟了惠普,负责起草新的内部技术体制。他的口头禅是“我们还有许多艰巨的事情要做”。
作为前美国现金出纳机公司(NCR)CEO,马克·赫德非常赞赏NCR的创始人帕特森的看法:创造需求。帕特森使得现代销售管理的主要理念(销售培训、专营领域和定额佣金等)深入人心。马克·赫德又恢复了传统惠普领导人的平易近人,历史就像绕来绕去的河一样,总是回到相似的地方。负责销售的高级副总裁戴夫·布思说:“我拿电话直接拨他的办公室,而不是层层上报。”
马克·赫德的行动被分析家认为是从“技术导向”转变“市场导向”。工程师创造的老惠普开始像苹果一样变得有点“酷”了,笨拙的惠普笔记本也在自己的外壳上喷上钢琴烤漆。他们还聘请法罗尔·威廉姆森、嘻哈歌手Jay-Z(就像国内的花儿乐队)以及“小甜甜”等参拍“掌控个性世界”的营销视频广告,这些广告在电视播出之前,就成了YouTube上热门的“播客”。
当然,华尔街是不介意惠普“复兴”的,他们也乐意自己对惠普的预测总是被马克·赫德这小子踩在脚下。2006财年,70多岁的惠普营收917亿美元,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IT业年轻的“老大哥”。
(end)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