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计算一年有几天的问题,首先想到的便是历法的计时,我们现在采用的公历又称格里历,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里利乌斯(Aloysius Lilius)制定,在1582年颁行的。 一年不是365天 前几天我在做一个和时间有关的小项目,在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间隔年份时,我图方便,先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毫秒差(在**********里可以直接求 得),再除以(1000*3600*24*365),发现和实际数据差别很大。随后google“一 年有几天”:
历法上的一年 为了解决计算一年有几天的问题,首先想到的便是历法的计时,我们现在采用的公历又称格里历,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里利乌斯(Aloysius Lilius)制定,在1582年颁行的。
公历中如果年份能被4整除,则是闰年,否则是平年。特殊情况是当年份能被100整除时,必须能被400整除才算闰年。比如2008和2000年是闰年,而 2011和1900年则是平年。
闰年的2月份有29天,平年的2月有28天。也就是说闰年有366天,平年有365天。
如此算来每400年,会有97个闰年,多出97天,算下来97/400=0.2425,也就是说每年平均有365.2425天。可是google的 365.242199天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天文上的一年
回归年,是由地球上观察,太阳平黄经变化360°,即太阳再回到黄道(在天球上太阳行进的轨道)上相同的点所经历的时间。
1回归年 = 365.2421990741日
现在知道google给出的答案应该就是回归年的时间了。
天文上的一年应该是地球公转的时间,但是,其实回归年并不是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即一恒星年的时间)。因为春分点受到进动的影响在黄道上退行,因此回归年 比恒星年短一点,在2000年两者相差20.409分。
“恒星年”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真正周期,也就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360°。
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接近平均回归年的365.242199日,即约每3300年误差一日。
一天也不是86400秒 在查闰年的时候发现了另外一个有趣的东西:闰秒。
我们在手机或者什么网站上设置时区时,经常会见到这个缩写“UTC”,比如北京时间东八区经常被表示成“UTC+8”。
UTC,英文“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即“协调世界时”,是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这种即时法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地球自转速度不是稳定的,这种人类自己计算的时间最终会和天文上的时间有误差。为确保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相差不会超过0.9秒,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在协调 世界时内加上正或负闰秒。
是否加入闰秒由位于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座标系统服务决定,在格里历的每年的6月或12月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进行跳秒或不跳秒,也就是说每年的这 两个一分钟并不就是等于60秒,而是在60秒上下变化。
下图是自1972年来添加闰秒的年份,那一年的那一天就会在真正意义上变得“特别的长”:
其他有趣的事 2008年4月:国际电信联盟的工作小组将递交给研究小组关于劝说停止闰秒的7A建议项目。2013年:如果70%以上的会员国投票废止闰秒,闰秒将停止 使用,并且世界时(UTC)将成为连续的时间刻度尺。那么2008年也将变成最后一个一年有31622401秒的年份。
—— end ——
本文由徐小花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用户1406868 2012-1-16 23:24
用户1406868 2012-1-16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