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斗转星移,转眼工作了将近半年时间,虽然半年时间对于一个电子工程师来说,在经验方面并不算丰富,但是,我想对于我来说,还是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从小就喜欢电子的我,在进入大学一段时间后,意外的发现学校居然有开放实验室,自那以后,我就进入了实验室学习,成了实验室的一员。记得第一次老师给我分配的任务是用万用板做一个电子时钟的硬件电路,相信大家都认为这个电路很简单,几个数码管,一个51单片机就可以搞定,于是我也很快的完成了任务。由于我学的是通信专业,以及课时紧张的原因,我们没有学习protel绘图软件,刚进实验室学习的时候,正在学习单片机电子线路实现,于是可以看懂一些简单电路和用万用板搭建电路。后来慢慢的发现用万用板并不是万能的,很多电路在用万用板搭建的时候会出现虚焊或者短路的情况,于是开始自学protel绘图,学会了protel之后,我们开始自己画电路板,自己做电路板,想起那时学校实验设备还是很不错的,我们可以自己在学校实验室做单面板,后来还可以做双面板,这些良好的实验条件给我们梦想的腾飞插上了翅膀。逐渐地我们开始电子系统的设计,从硬件设计到软件编写,一步一步的规划。出于对电子的爱好,我把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贡献给了实验室,付出总有收获,在学校的电子竞赛中,我们也渐渐的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想这些都跟我对电子的热爱分不开,更重要的是我花了大部分时间在做实验上。
四年的大学生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个令人难忘的青春岁月里,抹不掉的是我们在实验室长期学习的身影,当我们离开学校的时候,依然记得当初学习时候的热情:为了做一个电路板,放弃了去食堂吃饭;为了焊接电路板,拒绝了和朋友出去玩;为了写程序,搞得通宵达旦。。。。。。。。
大学毕业当然要面临找工作,想起来也觉得自己运气不错,网投了简历,第一次去面试就找到了工作,虽然待遇不是很好,但是也是电子方面的,也就是我现在的工作,我的职位是硬件工程师,所以接下来要写的主要是硬件设计方面的经验。
大学里画的最多的就是单面板,双面板都是很少用到,进了公司很多时候都是四层板或者六层板,这个转变相对于制作工艺来说差异应该是很大的,调试也很不方便。在这里我想主要记下一些关于多层板走线和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对于单双面板来说,调试的时候,如果原理图有误的话,我们要在PCB里进行修改,无非就是割线飞线,那对四层板来说呢,无非也是这些操作,但是多层板的中间层我们是没法进行上述操作的,所以在多层板电路设计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原理图,避免连接错误导致PCB报废;如果原理图实在没有把握的话,我想在PCB LAYOUT的时候应该注意保持顶层底层元件出来后走线长一点再打孔,这样方便在调试过程中割线、飞线,尤其是中间层如果需要飞线可以转化到在顶层、底层飞。
其次,我想就pcb layout谈谈自己的经验。首先说说电源的布局和走线,众所周知,开关电源有输入和输出回路,我想在开关电源布局一定要考虑到输入和输出回路的隔离问题,根据电源的方向性设计布局,最好保证输入和输出回路能够完全独立。另外,开关电源还有功率部分和控制部分之分,功率部分走线应该尽量粗,控制部分则无需太粗的走线一般我们在设计时8个mil以及足够。另外,我想就电源是否铺铜这个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在我设计的PCB中,几乎大部分的电源都是铺铜了的,这样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为了保证电源能够有效地给大负载供电,当然铺铜可以增加走线宽度,这样可以保证电源走线的承受能力。我看过很多电源的PCB电路,几乎都是有铺铜设计的,所以个人认为铺铜效果会更好。其次,我想就信号线走线,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信号线也不需要走很粗,相信大家都知道,电路设计中一般会出现总线之类的信号线,这时候我们应该尽量保证这些总线能在同一平面走线,这样信号的完整性可以得到保证,同时应该保证总线尽量走的一样长,尤其对于高速信号而言。对于低速信号线我们则没有太多的要求,在一般场合连通即可。最后,我们PCB走线走完之后,应该着重检查一下各芯片供电系统的走线,应该保证供电系统走线宽一点,各接口顺序有没有错位等等。
在PCB回来之后,对于大部分工程师来说我们第一步就是焊接电路板,然后进行调试。具体怎么调试呢;我想第一步肯定是通断测试了:首先我们应该检查电源系统是否有短路的情况出现,如果没有再进行上电测试;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检查电源是否短路而盲目上电 结果导致电源系统损坏或其他损坏。在调试的过程中,对于单板来说应该将电源入口和芯片供电断开,首先测试进入电路板的电源是否正常,正常方可将芯片上电。
以上为我工作半年得来的一部分经验,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有不同看法或更好参考的给我指导和参考。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