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做的是与视频影像相关的,主要是拍摄方面,所以也给自己普及一下基本概念。
1.镜头(凸透镜)成像原理
焦距: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焦距可以调节变化的镜头,就是变焦镜头。在摄影领域,焦距主要反映了镜头视角的大小。对于传统135相机而言,50mm左右的镜头的视角与人眼接近,拍摄时不变形,称为标准镜头,一般涵盖40-70mm的范围,18-40mm称为广角或短焦镜头,70-135mm称为中焦镜头,135-500mm称为长焦镜头,500mm以上称为望远镜头,18mm以下称为鱼眼或超广角镜头,这种范围的划分只是人们的习惯,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数码相机的CCD一般比135胶片小得多,所以,相同视角,其镜头焦距也短很多
2.感光度(ISO)
如:……50、100、200、400、800、1600……
根据景物照度(亮度)选用
越高低照度表现越好
越高颗粒越粗(噪声点越大)
3.光圈:(进光孔大小)
如:1.4、2、2.8、3.5、4、5.6、8、11、16、32……
光圈大制造困难价钱贵(低、高照度)
确定景深时需考虑优先(先决)
4.快门速度:(开闭时间长短)
如:B门……1s、1/2s、……1/30s、1/60s、1/125s、1/250s、1/500s、1/1000s、1/2000s、1/4000s……
拍摄运动体时需考虑优先(先决)
拍水流和瀑布时也优先考虑
5.景深:(清晰范围)
在进行拍摄时,调节相机镜头,使距离相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称为对焦点,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焦点前(靠近相机)、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摄到。
景深的大小
(1)与镜头焦距有关,焦距长的镜头,景深小,焦距短的镜头景深大。
(2)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小(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如f2.8的光圈大于f5.6)景深就越小。另外,前景深小于后景深,也就是说,在精确对焦之后,焦点前面只有很短一点距离内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焦点后面很长一段距离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3)与拍摄距离有关,拍摄距离近景深就小,反之拍摄距离远景深就大
6.白平衡:
由于不同的光照条件的光谱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会偏色,例如,在日光灯下会偏蓝、在白炽灯下会偏黄等。为了消除或减轻这种色偏,数码相机和摄象机可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调节色彩设置,以使照片颜色尽量不失真,使颜色还原正常。因为这种调节常常以白色为基准,故称白平衡。
色温:色温低偏红、色温高偏蓝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