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何成为职场顶尖1%精英?

2015-6-5 17:54 705 19 19 分类: 消费电子

如何成为职场顶尖1%精英?

求职者如何加入精英企业?在企业立足后,管理人员如何进修以求节节高升?企业大学和EMBA哪个更有用?昂贵的EMBA课程是否还值得一读?向你揭示精英企业的招聘内幕、企业培训的发展趋势。它们是个人的实战指南,也是企业管理发展的侧写。

此外,管理学界本身正处于新一轮颠覆性创新蓄势待发的阶段。我们值得认识这一行业特定的发展周期,以对它的前景做出期待。

高端求职指南

管理顾问、投行、大型律所——白领职场三大至尊领域,高薪和远大前程的保证。全球顶尖大学毕业生三分之一汇聚于此。
 

要加入这一小撮精英公司,最佳途径是入读那一小撮名牌大学。进不了名牌大学,你也还有希望。关键在于了解这些企业的招募之道。毕竟,就算系出名门,绝大多数人还是会被淘汰。

高端求职指南摘要

  • 最重要的秘诀:看谁负责招聘

招聘者来自人力资源部门还是业务部门?他们的面试各有套路和特点

  • 招聘者最看重的素质:契合度

他们宁可选择头脑稍逊,但性情随和的人,而不是马克·扎克伯格这样惹人恼怒的天才。这由专业服务公司基于团队、客户的特点决定

  • 如何体现自己契合公司:了解公司内部文化和内幕八卦

甚至可以学习公司成功人士的做派;避免以书呆子和特立独行的形象示人 (可以去科技公司)

  • 应聘成功的关键:把面试官变成自己的拥护者

让他在你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产生“自怜加分”效应

  • 非名牌大学出身

参加“多元化”社交活动,尽情开发人脉机缘;

向招聘者诉说励志奋斗故事,但避免唠叨柴米油盐、生活压力博取同情


从以上指南来看,社会1%顶层精英的选拨如此强调形式而非内涵,似乎是咄咄怪事。但是,这些精英企业的高层人士深谙一个道理——在前景不明的时代,最宝贵的财富不是智力,而是自信。商论文章《如何跻身顶尖1%》的作者指出:尽管都说世界将由“才智精英”主宰,现实中,那似乎不过是一群“信心精英”罢了。

企业大学 vs EMBA

许多公司现在已经完全不再花钱送管理人员到外部商学院进修。金融危机后,大批公司认为这是铺张浪费。但当好景重现,很少有公司会重归旧路。相反,越来越多企业正在创造自己的课程。目前全球有四千多家公司开办了“企业大学”。

这种方式开始普及,是因为它能满足每个企业的特定挑战、帮助重塑企业文化,以及在全球化时代更好地培养本土管理者。当然,最重要而隐秘的原因可能是为防止企业花重金培养人才却遭挖角。这些内部校园有其局限性:参与者不能和其他企业的管理者交流,因而可能成为“应声虫”;企业缺乏恰当的机制来衡量这些培训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经济学人》的一项长期调查发现,尽管雇主对员工入读EMBA的资助已急剧下降,但EMBA的总体需求并未下降。这显示很多人认为这些昂贵的课程仍然值得自掏腰包。他们或许是对的。本刊最新EMBA排名(见下图)显示,其毕业生的年收入最多可接近翻番,足以弥补学费支出。八成受调查者表示自己毕业后很快获得了升职。当然,这些人原本可能就有能力迁升高位,但他们都认为EMBA起了作用。

 


 

对于愿意掏钱的管理者而言,现在似乎有两类商业教育:一种是他们想要的,一种是公司想提供的。

管理学的未来在中国?

管理学行业近年暮气沉沉,世界顶尖大师排名没什么变化,也不见什么有新见解的新著问世。究其原因,该行业正在接近一个创造力长周期的末端。而这也意味着,颠覆性创新的时机可能已经成熟。

过去20年,管理学经历了一些创新:新兴世界的崛起造就了印度管理理论家;数字革命催生出一批数字大师;“颠覆性创新”的观点引领思潮。然而,定量分析和“微型大师”这类数字革命的成果阻碍了跨领域大师的出现,企业“思想领导力”流行实质上又鼓励了思想追随者,而非追求新观点。

管理学还有大批未开垦的**地,这令人吃惊。但在硅谷,已有希望在闪光。而中国有没有可能出现管理学大师来挑战日渐衰落的印度大师的地位?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19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