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LED:挨打的“过街鼠”

2014-8-4 11:17 867 4 4 分类: 采购与分销

LED:挨打的“过街鼠”

 

  各行各业都存在一些“猫腻”,照明行业也不例外,比如:山寨类的有山寨品牌和山寨产品;虚标类的有虚标价格和虚标参数等。您对照明行业存在的这些“猫腻”有什么看法?对整治行业这些不良陋习又有什么建议?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山半导体照明协会秘书长涂巧玲、深圳市锐拓灯饰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长路海浚和群富家照明副总经理李志伟,并收集了几名消费者的观点。
 
  创新需要由“山寨”转为正规军
 
  抄袭与山寨体态各异而血缘相似,以照明行业为例,说厂家们不会创新,估计过于刻薄;说厂家们善于“山寨”,估计异议不多。
 
  涂巧玲:目前市场上确实出现很多山寨产品,同一个卖场在不同的店里发现同一款产品而且标价不一样,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企业创立和打响一个品牌,研发一个新产品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也要消耗很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投入成本太高负担不了,所以很多企业会选择另一条捷径。虽然投机取巧欠公道,但目前技术和市场都发展很快,新产品面市即使不被抄袭,也快会被超越。
 
  改善行业出现的山寨类“猫腻”这种现象,需要联同相关部门、企业自身和消费者等综合来考虑,才能让市场更加成熟,有如下建议:一、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和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的公正;二、企业要提高自身品牌意识、创新意识和诚信经营意识;三、消费者消费时要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品牌,便宜莫贪。
 
  路海浚:较夸张点说,创新可能断送一个企业的未来。因为,创新研发投入大,抄袭、复制速度快,企业这边创新一个产品,不久那边就出现山寨品,那么创新成果没了,投入又消耗了,企业自然就难以生存了。“抄袭”固然不对,但也许这是“为市所逼”的。其实也理解目前行业出现那么多“山寨”,既然有便利条件,不去“抄袭”反而显得有点笨了。刚入行的时候哪有什么财力和人力去研发新产品?只是大家“抄”的方法不同罢了。有实力的企业利用参展的机会去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抄袭国外的先进设计。实力稍弱一点的就“借鉴”左邻右里。
 
  另一方面,申请专利是一种保护,但很多企业大多注重产品外形的专利,产权意识、专利意识也相对较弱。
 
  李志伟:企业经营注重产品品质,打造稳固、知名的品牌,让别人抄也难抄,这是对付山寨最直接有力的方法。而很多消费者都具有名牌意识,却缺乏辨别真假名牌的意识,所以消费者想要不买到山寨产品,一定要认清品牌。
 
  某消费者: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的品牌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产品的质量。曾经试过买一个“雷仕”牌的灯泡,因为买的时候只听过这个品牌但不知道品牌的字是怎么写的,后来看新闻才知道买了山寨产品,但那个灯泡至今还在用,所以就算那是山寨产品,质量好就没问题。古镇到处都是卖灯的,品牌林立,当然飞利浦这样的大品牌家喻户晓,但很多时候都不会特意去这些知名品牌店买,因为很多知名品牌的产品都有代售。不过,在代售点也可能买到假货。对山寨产品的看法,总的来说,如果产品对消费者影响不大就没什么关系,如果消费者因此付出了代价,那就另当别论了。
 
  虚标的潜规则终将曝光
 
  或许生活中你已经习惯了服装行业的乱标价,但当你走进照明灯饰行业的时候,请记住这一潜规则同样适用。虚标除了价格还有参数,如果你买了一只廉价的灯泡回家后发现亮度不够,请不要惊讶,因为“便宜的都是瓦数不够的”……
 
  涂巧玲:随着行业和行业市场的公开、透明,某些商家耍的小聪明只能瞒得一时不能一世。行业虚标类的“猫腻”,最终都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曝光。商家精明,消费者也不笨,消费者通常上当一次就不会上当第二次。当下资讯非常发达,如果某商家不幸运,遇到一个同行消费者,并且被纰漏其销售产品的标价或所标功率存在虚假,那么一旦消息上传到互联网散播以后,该商家或企业就经营不下去了。所以,奉劝企业和商家要诚信经营,切勿为赚蝇头小利而欺骗消费者,最终不仅损失了客户也败坏了名声。
 
  路海浚:行业标价混乱是普遍想象,灯饰产品本身不是定型产品,还有一些艺术味道,价格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厂家很难明码标价。事实上虚高的标价不只生产厂家这么做,有些经销商也依样画葫芦。另外,产品功率参数虚标造成影响是很大的,特别对LED灯冲击很大。很多消费者冲着LED灯节能和寿命长的优势而购买,但市面上很多产品存在功率虚标现象,消费者买一个号称能用十年的灯,但不到三个月就不亮、亮度下降,甚至白光变成蓝光等,为此,客户也对企业失去信心。
 
  李志伟:产品价格和参数虚标,根本就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当前市场不仅出现产品标价虚高,还有标价“虚低”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商家为抢占市场,不惜成本,降低售价以实现价格垄断;另一方面,厂家用质量差、散热不好的材料制造出劣质的产品,节省了成本也可以降低售价,完全不考虑产品的市场定位。归根到底,还是市场不成熟、缺乏标准导致的,在市场没有出台相关的标准之前,估计这种鱼目混珠的现象至少还会存在两、三年。建议企业一定要坚守诚信经营原则,消费者买灯切记买价格最低的产品。
 
  某消费者:“同一款台灯这家卖200,那家卖50。”“灯泡买回家总感觉亮度不够。”类似的现象常会发生,在古镇那么多卖灯的,其实虚高的标价在行内人中已不是公开的秘密。节能灯功率越高,售价越高,在节能灯日益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虚报功率成了生产厂家的另外一个砝码。
 
 
 
 
 
 
 
  文章来源:OFweek半导体照明网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4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