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没有莫博士,是谁的悲哀?

2014-9-2 10:38 1096 6 12 分类: 采购与分销
  不知道莫博士还在评价罗王(罗永浩、王自如)吵架的人,可以先歇菜了。莫博士(Walt Moss berg)1970年加入《华尔街日报》,1990年从时政记者转战科技评论及评测,这一转型成就了今天的「莫博士」。他是美国科技界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人之一,也算得上大师级的科技评测始祖。他是乔布斯最信任的媒体人,也是乔布斯在产品上的外部智囊,只有他可以在苹果团队之外第一个看到苹果真品。
 
  科技大鳄的产品大都以被莫博士评测为荣,哪怕说的不是好话,莫博士同时采访比尔盖茨和乔布斯这两位科技界的「神」更是成为历史一幕(封面图)。更能证明莫博士影响力的是,他对一款产品的评测可以左右一个公司的股价,或者一个产业。在其2000年对Cube表示看好之后苹果股价暴涨10%,他的观点不止一次让科技巨头在产品上做出改变,包括傲慢的微软和苹果。
 
  莫博士在科技评测「事业」上取得的成功,足以推翻当前不少人对评测的错误认识,尤其是在王自如与罗永浩的「中国首例直播吵架」之后,更是有不少人对王自如,对罗永浩,或者说对科技评测行业评头论足,不过不少观点我并不敢苟同。
 
  一种观点是,科技评测应该客观。王自如的Zealer团队标榜自己客观、独立和第三方,罗永浩正是抓住「客观」这一点——实际上,当Zealer提出「客观」评测时就已经给自己挖了个坑,因为真正的评测绝对不会客观。评测之「评」必然会带有自身观点,尽管这个观点可能是出于利益纠葛、知识背景或者个人成见之下的,但倘若评测没有主观观点,这个评测就是死的,与中关村在线的厂商稿或者说一些机构明码标价按需定制的数据报告并无什么两样。
 
  莫博士从来不标榜自己客观独立。他认为,评测与记者所做的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并不相同。「十多年来,每一件产品我都亲自试用。我不看那些厂商的介绍和新闻稿,我只从个人角度测试和使用。我不在乎什么客观性,只在乎公平对待每一件产品,然后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诉读者,告诉他们产品的不同之处。读者花钱来看我的评测,就是为了看我的观点,而不是那种似是而非的中立性」(援引自新浪科技硅谷记者郑钧2012年报道)。
 
  他形象地将做评测比喻为写影评,每个人都可以对一部电影有完全不同的体验,产品同样如此。莫博士只是将「我喜欢的、不喜欢的、产品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告诉大家让用户自行决定是否购买」。我看过莫博士不少评测,在其流畅的行文之中并没有堆砌参数,也没有专业知识科普,只是在纯粹地传递使用体验,尽管不是视频却能带来一种身临其境恨不能马上拿到手试用的冲动。这一切,与客观无关。
 
  另一个观点则是,一群「产业外「的人士,或者说「产业打杂」的人士做不好评测,对在做产品的拥有深厚行业积淀(此处省略一万字)的人做的产品评头论足是不对的。在一个微信群我看到一位做智能电视的行业人士挑战一位媒体人说,智能电视这事儿你永远说不过我。问题在于,评测本身就非常多元化,有做报告的面向数据的评测,有拆机的底层分析评测,也有王自如在做的面向科普型评测,当然,还有莫博士这样的完全站在用户角度的体验式评测,就在不久之前「什么值得买」这家网站还推出众测平台尝试在用众包方式来做产品评测。不同的评测面向不同的受众,有完全不同更多商业模式。
 
  显而易见的是,并不是所有评测都需要专业背景,就像软件工程中的白盒、灰盒和黑盒测试一样,如果被参数、销量或者产品股市(小米惯常伎俩)这些数据所干扰,不一定能够还原真实体验。莫博士评测之前从来不看说明书或者新闻稿,他的评测是给普通人看的。基于此,那些认为非专业人士做不好评测的观点站不住脚,莫博士可是时政记者出身。
 
  王自如同时面向用户和面向专业人士,专业机器数据分析拆机设计反推第三方实验室报告在做「白盒评测」,但他作为Zealer的评测灵魂又每次亲自上阵站在用户体验角度做「黑盒评测」,不同角色切换之时自然难以兼顾。如果他只做莫博士做的事情,别去质疑锤子的设计等「行业内的事儿」可能不会这么惨;如果他只做数据驱动的「白盒测试」,就像安兔兔一样闷声赚大钱也很好。王自如想在不同角色间自如切换,平衡不同受众确实很难。但是,既然英语老师可以做手机,为什么学英语的不能做评测呢?
 
  还有一种观点很普遍认为评测商业模式都十分单一:收钱帮企业说好话,或者说对手坏话,充当喉舌;如果没有收钱接受了战略投资同样会有利益背书之嫌。这一个无聊话题在现代媒体尤其是科技媒体出现的第一天便已一直被讨论,事实证明企业与媒体并不是只有「**」关系,媒体也不是被讹传的那样「非黑即红」的公关模式,这里不展开。回到评测,企业公关并不是泾渭分明要么说自己好要么说对手差,移动互联网时代「注意力」稀缺时,一些产品在某个阶段的评测只是为了注意力,或者寻找种子用户,抑或意见领袖的建议,企业对评测的包容度已在增加,预售、众筹、众测、电商和社区模式陆续出现,有许多新的模式待探索新的市场待开启——绝不是收钱说好话,或者坏话。莫博士并没有靠收谁的钱牟利。莫博士在几十年评测中从来没有要过任何一样被评产品,不少都是自己买或者说评测完寄回。他从来不要辛苦费,不要企业报销差旅费用(车马费),虽然主观但却做得「纯粹独立」。这一点中国的评测界几乎没有一家能够做到,莫博士是大师风范,所以,王自如是不会要罗永浩的火车票报销的。
 
  还有一点,第三方评测与企业之间若无利益纠葛必然会有利益冲突。在中国如果你的评测说了某些厂家产品的缺点——可能是主观的、你不喜欢的,你就会被质疑动机:是不是收对手钱了,是不是想要找我咨询费?这个观点在科技评论界更是根深蒂固害人不浅。罗永浩与王自如从昔日的惺惺相惜到今日的刀兵血刃将企业与评测者的矛盾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可以看看乔布斯,罗永浩唯一欣赏的大师对莫博士的「负面评测」的态度。
 
  「2008年苹果发布Mobile Me,我在评测报告中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批评。文章发布后,乔布斯给我打来电话,语气低沉,「沃尔特,我看了你的评测,很难过你那么说,但我觉得你是对的,Mobile me确实需要重新打造,谢谢你」。之后据媒体报道,乔布斯把Mobile Me团队叫到他办公室,痛斥他们「玷污了苹果的声誉」,「让我们的老朋友沃尔特感到失望」。暴怒的乔布斯随后当场撤换了Mobile Me负责人。「(援引自新浪科技硅谷记者郑钧2012年报道)。
 
  不知道罗永浩通过Zealer的评测发现了锤子多少问题又会改进锤子多少——世界上没有一款完美的产品,但从昨晚的厮杀来看,罗永浩已将「黑」锤子的王自如当做敌人恨不能处之而后快,哪怕杀敌一万、伤己三千也要。与罗永浩一样对评测机构持有偏见的创业者还不再少数。
 
  我一直好奇,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莫博士——我们科技起步晚后劲大,国产手机将海外品牌杀得落花流水,联想多次反向收购海外巨头,互联网土著将本土市场围得水泄不通,中国制造的帽子恨不能明天就摘下改为「中国创造」,看上去,科技正在日益强大,却无法产生莫博士,这是科技媒体的失落,是整个科技界的失落。
 
  王自如之后,我期待中国莫博士的出现。
 
 
欢迎IC同行互相分享经验、交流心得。
我的微信号是:icjxc520
(现在关注微信还有机会获得最高200元的话费,详见关注后的微信公众号历史消息)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180.180.jpg
 
 
 
 
 
 
 
 
 
 
  来源:互联网分析沙龙

文章评论6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自做自受 2015-3-12 21:52

岂止手机,由来已久,司空见惯,蛊则饬也。

用户1774013 2014-9-3 09:20

是的,在中国,评测人也是挺难做的,写的简单易懂点吧,给钱的人会说你不专业;写的专业点吧,给钱的会说你不亲民。总之,只要能拿到钱就行,拿了赶快跑,哈哈。

用户1012514 2014-9-2 17:24

其实,作为普通消费者,他并不需要客观评测,他需要的是一个引导者、推荐购买人。只是大环境让那些充当这个角色的人不得不标榜自己的公正、客观……

用户1012514 2014-9-2 17:22

你简直是坏莫博士名头啊

用户1774013 2014-9-2 09:41

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倾向于复杂的社会关系,社会评论者比比皆是,甚至少许科学评测者也是依据社会关系来判定产品

用户3809340 2014-9-2 09:26

大环境还差很多元素,即使有个高手评测媒体人可以极为独立地作评论,大众和产业界反应都还远不会有那样的效果。所以也就没有出现这样的客观评测人。看官觉得需要么?难道做实事已经做好了、虚头巴脑的炒作还没有泛滥么?

gang.liu_546577497 2014-9-2 09:18

中国没有莫博士,但是中国有司马南啊。。。
相关推荐阅读
用户1774013 2015-06-16 13:13
Cypress与ISSI合并一波三折,反垄断成最大障碍
     Cypress与记忆体技术供应商ISSI (Integrated Silicon Solution, Inc.)到底会不会合并?不久前传出这两家公司因为市场反垄断疑虑而放弃合并,但后来又...
用户1774013 2015-06-09 13:11
海内外并购忙 FBI“插足”中国集成电路产业
     近期半导体行业似乎掀起了一股收购的热潮,还没从上周安华高收购博通的新闻中缓过神,这厢英特尔又搭上了Altera,NXP要卖射频功率事业部了,美国FBI又对大陆集成电路公司提起侵权诉讼案…...
用户1774013 2015-06-09 10:05
德州仪器任命胡煜华女士担任中国区总裁
德州仪器 (TI)今日宣布任命中国销售和市场应用总经理胡煜华 (Sandy Hu) 女士担任德州仪器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在担任新职务的同时,胡煜华女士将继续带领TI中国销售和市场应用团...
用户1774013 2015-06-03 17:14
技术与成本挑战同在 半导体制程竞赛依旧激烈
    全球半导体业发展近50年,业界关注摩尔定律是否日益逼近终点,晶圆尺寸继续缩小还能带来多少红利?三大晶圆代工厂英特尔三星与台积电面临技术与成本的双重挑战,依然纷纷推进半导体先进制程,这是为什...
用户1774013 2015-06-03 16:47
橙意家人联合阿里云夯实可穿戴设备“软肋”
        如果没有后续治疗,光监测睡眠质量有何用?面对市面上品类繁多的睡眠监测类智能硬件,用户都会提出类似的问题。为此,橙意家人推出专攻睡眠呼吸监测的穿戴手表,精准记录患者睡眠过程中的连续血...
用户1774013 2015-06-03 16:23
三星有望成为世界第一的半导体公司
        世界最大规模三星电子京畿道平泽工业园正式动土,三星电子在与去年迎来四十周年之际将有望超越因特尔走上跨越式发展道路。   本月7日韩国总统朴槿惠与三星副会长李在龙等600名相关人...
我要评论
6
6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