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的高材生们一直是受名企欢迎的香饽饽,而马云却不这么认为。在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末期,那个阶段的阿里巴巴核心高管团队里,一共有12个人。除了马云,其他人全部来自名校商学院MBA。但是在短短几年,这些哈佛、斯坦福等知名院校的MBA纷纷被马云“劝退”了。
实际上,马云开除MBA们的理由很简单:企业家不是商学院能够培养得出来的。如何培养出企业家,一是来自大量失败的实践,二是来自大量的对口跟踪研究,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末期,马云拿到了软银孙正义的投资,这时,马云认为公司进入了全新的大企业阶段,之前的创业人员的历史使命已经快结束了。他觉得当时的创业人员只能担任连长以下的职位,而团长级以上必须由MBA担任。
在那个阶段的阿里巴巴核心高管团队里,一共有12个人。除了马云,其他人全部来自名校商学院MBA。但是在短短几年,这些哈佛、斯坦福等知名院校的MBA纷纷被马云“劝退”了。马云对这些人的评价是:口才一流,执行力末流,讲起理念来头头是道,但是这些道理马云自己可以讲得更头头是道,需要他们发挥价值,比如企业应该加强管理的地方,这些MBA却往往无从下手。
这是很多迷信MBA的企业家走过的类似弯路。早年的草根企业家多半会对那些背景华丽的商学院学生心怀艳羡,但是在初创和早期发展阶段,企业还是要靠真正有执行力的人来推动——能真正将学院经典理论转化为执行力的人又有多少呢?
经验比理论重要?
在2000年前后,马云的“开除”并非是刻意搞逆向思维,而是实事求是:做事做不来的MBA们,必须被开除,否则,阿里巴巴会完蛋了。务实一向是马云的长处,他这么干,是对当年国内重视学历、轻视能力的主流趋势的一种鞭挞。好在这些年来,国内形势已经改变了,现在顶着众多名校桂冠的人,没有经验依然很难找到如意的工作。即使是海归,在国内找工作也会比较困难——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国内实际经验。
事实上,商学院的课程大多只能告诉MBA学生该做什么,但如何去做,却要靠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摸索。马云所看重的“做事”,其实就是一种经验和理论互相推动下的执行能力,一般而言,这种能力一定是在实际工作中积累而来的。所以马云曾经说过,履历卖相再好的职业经理人,如果是一架飞机的引擎用在拖拉机上,最终还是飞不起来。
在理论框架下完全靠悟性、天赋参透执行和日常管理的细节,这样的人在美国也只有乔布斯等寥寥数人,在中国可能更罕见。
所以一旦某人担任过某企业的总经理,那么,同行业的企业就可很愿意挖角了。挖一个有实践管理经验的总经理等于直接复制了一套管理方法——该总经理肯定知道在细节和大局上该如何逐一着手“做事”。当然,如果这个有经验的总经理去读了EMBA,则会更进一步,从知道要怎么做,变成了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的人才更加厉害……
马云认为适用的才是人才,金庸给马云办公室有一幅题字:“善用人才为大领袖要旨,此刘邦、刘备之所以创大业也。愿马云兄常勉之。”所以阿里巴巴内部的企业氛围是,谁能够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成绩的就是人才,否则顶着再多的MBA、EMBA、博士、博导等等都没用。
为什么MBA不靠谱?因为这些带着各种桂冠的所谓的人才,并没有任何实际经验,甚至也没有太多对口研究经验:国内的高校里面是笼统学习;而国外的商学院研究的多年以前的案例,或者都是一些高精尖的超前理论,而非针对某个行业,进行有基础和扎实的系统化学习。
如果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如果要为企业做中层干部储备,找一些专业学科毕业生从头培养,反而会比找一些拿着名校商学院MBA履历的人要强很多,因为这些人的知识基础更加扎实,心态也更平和。所以你会发现,现在大学本科里的管理学越来越不受青睐了,因为学了很难找到工作,比较有前途的是工作几年,知道自己哪里缺乏理论,或者哪里需要提升高度了,再有的放矢去读个管理学的研究生,这样会比较有前途。
商学院培养不出来企业家
中国企业在过去30年是粗放型发展,竞争对手不多;现在是精细型发展,竞争对手多如牛毛。生意越来越难做,只有通过创新、提升技术含量、营销扩大和升级,才能提升企业发展空间。但是,中国很多企业家无法适应这一新形势,他们还在凭过去打江山的本事来应付当下的过度竞争。这样一来,不但企业家自己很累,发展也出现了瓶颈,有的还走了下坡路。
如今,光靠能“干事”的人来做好做大企业也遇到了问题。多数行业产能过剩,很多拥有实际管理和操作经验的人才都不再具有明显优势了。因为这些人不是行业研究专家,不具备研究行业突围方向和思考战略的能力。他们的强项是把管理经验复制、拷贝过来——而由于重复竞争,他们拷贝过来的东西在竞争激烈时就变得同质化了。
企业家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包括:自己的老方法不适用于现在的环境了;用了同质化的职业经理人也无效;再用咨询公司合伙人仍然无效。比如李宁公司就是如此。为什么咨询公司合伙人加盟救不了李宁公司?那是因为,咨询公司合伙人并非是服装、运动鞋的专业研究战略专家,如果仅仅靠分析行业数据和写报告,恐怕是没办法治理企业的。
从企业的发展趋势看,企业家需要找的是对口从业者和具有专业研究能力的人才,来辅助企业进行自我突破和多元化发展。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同质化的管理经验已经不能挽救陷入激烈竞争的企业,只有对口研究并且是综合性跨界研究专才,才能为企业找到突围困境的战略,让企业有效创新、有效提升品牌竞争力、有效提升利润率等等。一个好的对口研究专才,能够找到企业最短板最烂的地方,也知道最先从哪里下手改造:他知道轻重缓急,知道发展治理步骤。当然,也知道通过如何治理,让企业的经济效益迅速飙升。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西方经济学教授都说过,企业家不是商学院能够培养得出来的。那么如何培养出企业家呢,一是来自大量失败的实践,二是来自大量的对口跟踪研究。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欢迎IC同行互相分享经验、交流心得。
我的微信号是:icjxc520
(现在关注微信还有机会获得最高200元的话费,详见关注后的微信公众号历史消息)
微信二维码:
来源:互联网分析沙龙
自做自受 2015-1-30 00:15
用户1774013 2015-1-29 14:04
自做自受 2015-1-27 14:16
用户1774013 2014-9-10 13:36
素质到了,态度有了,能力够了那就行了,何必贪恋文凭上的虚荣
linda_863951916 2014-9-9 08:59
用户1774013 2014-9-9 08:51
qin5281_385157919 2014-9-6 08:55
用户1774013 2014-9-5 10:36
gang.liu_546577497 2014-9-5 08:53
用户1585941 2014-9-5 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