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众源城物流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从一台吱吱呀呀的货梯上到4楼,便是东莞朗腾实业有限公司。一条不太宽敞的过道通往总经理李伟文的办公室,过道边还排列着一溜尚未开封的机器,这是为一位大客户定制的生产线。
和所有正在成长中的小企业一样,这家公司显得简陋、零乱,但充满活力。自2011年创立,它仅用3年时间,在MHL(手机视频线)领域做到销量第一,还签下了OPPO、小米这样声名显赫的客户。现在,这家公司生产的自拍杆正贴上各个品牌的LOGO,在eBay、亚马逊、天猫等各平台上热.卖。
李伟文早年毕业于中文系,在商场浸*10年之久,身上还有一股很浓的书生气。他爱以小米为对标:“小米卖手机,火了;卖路由器,火了;卖小米盒子,也火了。甚至卖插排都能卖20万个,我当时就震惊了。”
为什么小米卖各种小东西都能火?“因为它在刚需之中找到了创新。”李伟文这样理解刚需市场:永远都有人要买插排,每个人家里有三五个都不算多,办公室里也用得上。他认为,在刚需市场中的创新,是朗腾未来要走的路。
从混沌到“好玩”
尽管MHL和自拍杆都是令李伟文骄傲的产品,但朗腾最初的产品却是连接器。“生产这种元器件的工厂,都属于产业链上非常下游的厂商。加上一些大厂的竞争,我们当时做得非常辛苦,第一年的营业额只有800万。”
李伟文坦言:“创业之初,我们的思路并不是很清晰。”在这种混沌的状态中摸索了一年,他和创业伙伴都想去产业链的上游看一看,于是公司开始转型做连接线。当时,用于输出便携终端高清影像的数字接口规格MHL正在迅速普及,其应用除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便携终端外,还扩大到了电视、蓝光光盘播放器及A.V放大器等定置型产品以及车载终端等领域。一个刚需市场正在成形,但国内的生产厂家却寥寥无几。
朗腾抓住机会,迅速闯进了这个领域。当时朗腾的工厂只有40名工人,平均每天生产数据线不到2000根,但回报却是惊人的,“差不多三倍的利润。”公司的营业额成倍上升,从最初的800万,到2000万,2013年达到3600万。
“当我们做到自拍杆这个产品时,就非常好玩了。它是真的刚需,当下流行的一句网络语:吃饭不拍照,臣妾做不到啊。”网上流传的段子令李伟文忍俊不禁。
但这却是个大工厂不愿涉足、小工厂无能为力的刚需市场。“因为它的供应链非常复杂,有塑胶键、感应链,有弹簧、五金键,还有不锈钢管。”朗腾进入这一领域后,发现大客户很多,而且客户的“密度很高”。
朗腾接到的第一笔自拍杆的订单是五万块,因为交期紧,已经来不及开模,于是“公司一部分人飞去浙江找杆子,另一部分人在珠三角天天开着车找塑胶键”。由于原材料的供不应求,公司也没办法挑肥拣瘦,但是“哪怕是买回来一根根重新挑选”,最后也能值回票价。可见当初利润之可观。
作为最早将自拍杆带入国内的企业之一,尽管朗腾在自拍杆上做得特别得心应手,但李伟文对于其未来却并不乐观,他预计自拍杆顶多还有三年的市场寿命。而最近,全球各大景点纷纷对自拍杆下封杀令,可能会促使其更快凋谢。
事实上,朗腾早在三年前就开始规划没有自拍杆的日子:公司已经开始生产苹果的周边设备,并成为苹果配件的授权供应商,同时也为大客户定制了几条生产线。自拍杆之后,朗腾如何找到下一个刚需,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凭什么win?
朗腾的核心价值观是win。如何赢?并不是找到了刚需就行,李伟文认为,要在刚需中创新。同样是插排,为什么小米可以卖20万个?因为它做得又漂亮又简单,这便是创新。
朗腾将自拍杆做成各种形状,甚至变成心形的项链,可以戴在脖子上。“我们有一半的精力在开发新的款式,新的潮流。现在卖得最好的是一款铝合金材质的自拍杆,它非常轻。”朗腾还想办法把它做得更短,短到可以揣进口袋,以此来解决自拍杆的便携性问题。
这种创新并不仅仅体现在产品上。在生产MHL时,由于客户的订单往往小批量、多样化,很多工厂不愿接单。但朗腾接受定制,接受混搭,连50根的订单也接。碎片化的订单必然带来成本的攀升,朗腾的应对之法是大批量备料。“现在是七月份,可能我们八月份的材料已经入厂了。供应商一般会给我们60天的账期,但我们的客户给的都是现金,下单就给钱,所以我们的资金也很充裕,”
“在我们这个行业里,一家1000人的工厂,一年大概可以做一个亿,我们工厂不到100人,但是做到了3000多万。”李伟文曾作过粗略的估计,得出的结论是:朗腾的人均产值在整个行业是最高的。
其秘诀是自动化。
曾有客户这样问李伟文:你们公司这么小,如果我的订单每个月成倍增长,你如何保证产品的品质和交期?而在参观工厂的时候,这位客户发现,生产线上保证品质的重要工序,都是机器来完成的。“我们能不用人的地方,就尽量用机器。假如按现在订单,我们使用一台机器人,如果客户下三倍的订单,我就买三台这样的机器人。”李伟文这样回答客户。
由于在生产上保证高效率和低成本,而产品上又能出奇制胜,公司当然可以win。
成长的烦恼
但在2014年,朗腾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2014年以前,公司的操作模式跟以前都没有什么区别:“客户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客户没提出需求我们就做一些库存等他来买。”但李伟文却发现,“我们已经走不动了”。
公司在2014年扩大了规模,厂房由原来的750平米变成了6000多平米,运营费用也飞速上升。“我们肯定不能再做50、100这样的订单了,一个工厂30个人的时候可以做,还能赚钱;100人的时候就不一定赚钱了,300人的时候再去接这个订单,就只能亏钱。原本利润很高,是因为你的管理成本很低,公司的运营成本也低。你的成本增加以后,原来三倍的毛利,经过市场的洗礼可能就只剩下50%了。换句话说,这样的客户已经支撑不起我们这么大规模的运作了。”
这可能是很多小微企业在成功晋级为中小企业后都会面临的问题。原来船小好掉头,什么好卖卖什么,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也能赚回成倍利润,但公司成长到一定规模,便需要在管理上下更大工夫。
“原来亚马逊上一个月卖几百根的销量我们做,几万根的销量我们也做,但最终我们发现,海鲜跟炒饭,我们不能同时做了。”李伟文将公司比喻为餐馆,最终还是要决定是做一家高档餐厅还是快餐店。
李伟文的选择自然是前者。“我们现在大量的钱投在设备上,投在人才培养上。”原来来者不拒的朗腾也开始挑选客户,“我们希望去服务一些更高端的客户,他们有自己的产品思路,产品不再那么敏感。成为苹果的授权商,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帮助。”
请描述一下十年后中国制造的蓝图。
十年后中国制造业肯定是全球最厉害的,因为中国制造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代替。10年前我开始做销售的时候,我们这个行业基本都是台资,大陆的工厂很不起眼,而且都是做配件,做OEM。这十年的变化非常大,中国企业现在已经积攒了很大的力量。我们自己的公司,也是从最开始的手工操作,到现在的半自动化生产。
另外,我认为中国的制造业会内迁。中国现在沿海产业密集,内地人口非常空缺。制造业不一定要这样工业密集化,我去美国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每个洲都发展得很均衡,跟我们完全不同,特别是工业。我去我客户那里,他在很偏远的地方,但是环境非常好,绿树成荫,这里根本就看不到,这里就只有钢筋水泥,然后再加大量的工厂。我断定十年后,工厂会内迁,至少50以上,沿海地区的工厂会少一半。
10年后你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走动的人,可能全世界各个地方去吧,主要去找商机。我更多的时间可能会呆在非发达国家,比如说非洲、南美。
在国内的话,10年后我不会在东莞,也不会在广东,而是到内地去。因为10年后中国的基础交通,高铁、地铁、城际铁路都会非常发达,可能大家的办公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转载自:世界经理人
自做自受 2015-8-5 13:31
mikewang_727660311 2015-7-28 09:08
用户1678053 2015-7-28 08:42
用户1454308 2015-7-28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