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稳定云台是最近几年进入消费领域的高科技产品之一,以微机械惯性传感器为基础,融合先进反馈控制和驱动技术,成为一款特殊的“玩具”,可以让你的视频拍摄不惧风吹浪打。它与无人机和双轮平衡车一起并称惯性稳定三剑客。
紫星打小喜欢折腾新奇特附庸高科技之风雅,但向来喜新厌旧,在折腾了两年多无人机之后,于2008年把能勉强悬停的四轴飞行器打入冷宫,移情到陀螺稳定平台上来。
最初的稳定云台使用村田ENC03或松下EWS82陀螺仪,前者便宜小巧,后者精确低温飘,而执行机构使用航模舵机,当时的舵机极少使空心杯电机,磨擦阻力和机械回差也是很大,制作出来的结构稳定性能真是一个惨字,当然这与控制算法也是有很大的关系。
经过头几个版本的折腾,紫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传感器,先后测试过EPSON、AD、CRS、ST等公司的单轴/多轴传感器,直到MPU6050神器现世,其间也对传感器滤波,降噪,融合,矢量旋转等软件算法不断探索和升级,直到卡尔曼和四元数泛滥江湖…
上图是松下的EWTS82单轴陀螺,温漂性能比ENC03好很多
上图是爱普生的Vx3500单轴陀螺,温漂性能较好,体积比松下的小很多
上图是CRS0302陀螺,体积很大也很贵,但耐震性能非常好,广泛用于那个年代的军用领域
2,执行器,舵机先天不足看来是没戏了,于是把其中控制板取出直接用H桥驱动,又为了消除齿轮回差构造了双电机消隙结构,终于得到一个相对完美的驱动方案(无刷电机驱动是后话了)。
上图是使用单个舵机的稳定控制器
上图是使用两个舵机做消回差驱动的的单轴稳定结构
3,反馈算法,通常都用的是PID,这个算法不同与卡尔曼和四元数相对静态化,是要大量的优化和调试才能得到效果。一开始乱晃加抖动,增加了各种限幅后才勉强平静下来,但快速性、精确性与稳定性之间永远是一个取舍的矛盾,如何增高控制算法的“增益带宽积”是数年来的核心实验方向,模糊、遗传、神经、仿人智能、变结构…轮番上阵,经过大杂烩终于把PID打造成一个有气质有内涵的杂交系统。
经过两年多的折腾,终于出炉一个在当时看来还算惊艳的云台控制系统“双子星”,时至今日,那个系统的残骸已不多见,仅有几套还悬浮在某电视台屋顶,也仅有一说明书遗留网络:
http://www.docin.com/p-464222398.html
以下是说明书截图:
五六年过去了,谨以此贴献给那一段岁月那一份激情那一堆积累和那一丛无奈。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