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本笔记开始时曾说过,我选用keil,理由是keil我熟,而当时我什么都不懂,总要找个熟悉点的东西,并且说过,如果需要用到IAR时,肯定上手也很快。这回要用IAR了,看一看上手究竟快不快啦!
资源列表:
芯片:STM32103VC
库:3.3
JLINK:V8
IAR:5.3
工作目标:编译库中的例子。
工作过程:
(1)文件夹结构
就是3.3库解压缩后的样子,基本上没有变化。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呢,这可和设置有很大的关系。
接下来看例子文件
其中上面的那个文件夹中包含了大量的例子,而下面的这个文件夹则包含了几种编译器的工程例子,里面有一些东西是我们需要用到的。
再继续
这次偷了点懒,没有专门为源程序建立一个文件夹,直接把工程文件和源程序文件放在一起了,当然,也有一个因素,是因为使用IAR默认设置就做得相当的“干净”,编译完了后没有多出几个文件出来。要是keil,那可不得了,,,
在iar中用File->New->WorkSpace新建一个工作区,然后用Project->Creat New Project新建一个工程。
起名保存等等吧,这一类的问题就不在这里一一列出了。
总之我们做好了一个名为IOToggle的工程,然后就要将文件加入到工程中去了。
为了便于区分,同样在IOToggle中建立3个组,如下图所示。
将IOToggle文件夹中的所有C文件全部加入到APP组,同时再将
中的stm32_eval.c文件加入这个组中。
在CMSIS组中加入的文件是:
其中core_cm3.c在\Libraries\CMSIS\CM3\CoreSupport文件夹中,system_stm32f10x.c在\Libraries\CMSIS\CM3\DeviceSupport\ST\STM32F10x文件夹中,而startup_stm32f10x_hd.s在\Libraries\CMSIS\CM3\DeviceSupport\ST\STM32F10x\startup\iar中。
在LIB文件夹中加入的文件是:
这些文件当然都是3.3库所提供的,在\Libraries\STM32F10x_StdPeriph_Driver\src文件夹中。
至此,文件加入完毕。
接下是重要的设置工作。
下面的设置很重要
设定头文件所在位置,这个如果设置不对,编译不能通过。
$PROJ_DIR$\
设定项目所在位置,如果这个没有的话,会找不到stm32f10x_it.h等头文件。
$PROJ_DIR$\..\..\..\..\Libraries\CMSIS\CM3\CoreSupport
这里的..\表示的是上级目录的意思(DOS下的东西,那么的熟悉,又沟起了许多的回忆^_^)
$PROJ_DIR$\..\..\..\..\Libraries\CMSIS\CM3\DeviceSupport\ST\STM32F10x
$PROJ_DIR$\..\..\..\..\Libraries\STM32F10x_StdPeriph_Driver\inc
$PROJ_DIR$\..\..\..\..\Utilities\STM32_EVAL
其他的都不多说了,如果做其他工程时,目录结构与上面的不相同,那么基于这些知识就能自行修改这些参数了。
在Defined sybols中预设了一个符号,这也是必须的,否则会有大量的编译错误出现。
接下来,在Link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设置:
需要更改override default的设置,不能使用其默认的设置。
这个EWARMv5在这里:\Project\STM32F10x_StdPeriph_Template\EWARMv5
要选择这个stm32f10x_flash.icf替换掉原来的默认设置,这个其实就是准备向flash中写代码的。
接下来要设置的是Debugger。我们选择
接着切换到Download
这里只要选中Use flash loader即可,不需要做修改。
接着可以到J-Link/J-Trace中去修改,不过,我用的都是默认的参数,没有什么需要修改的。
随后修改stm32_eval.h文件,选择究竟使用4块板中的哪一块,然后再对stm32_eval.h中的相关定义修改,令其与我的硬件配套。编译、链接、下载、仿真,OK!一切顺利。
至此,IAR基本算是玩起来了。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