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Android笔记9-SQLite数据库存储

2014-7-29 20:28 2145 19 19 分类: 软件与OS 文集: Android
1、简介 
袖珍型的SQLite竟然可以支持高达2TB大小的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是以单个文件的形式存在,这些数据都是以B-Tree的数据结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
 
在事务处理方面,SQLite通过数据库级上的独占性和共享锁来实现独立事务处理。这意味着多个进程可以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数据库读取数据,但只有一个可以写入数据。在某个进程或线程想数据库执行写操作之前,必须获得独占锁。在获得独占锁之后,其他的读或写操作将不会再发生。
 
SQLite采用动态数据类型,当某个值插入到数据库时,SQLite将会检查它的类型,如果该类型与关联的列不匹配,SQLite则会尝试将该值转换成该列的类型,如果不能转换,则该值将作为本身的类型存储。
 
2、SQL基本命令
 
由于SQLite中要用到SQL命令,所以我们必须先来了解下SQL基本命令;
(1)创建表

  表是由行和列组成的,列称为字段,行称为记录。

  使用CREATE命令可以创建表,CREATE命令的一般格式为:

  CREATE [TEMP/TEMPORARY] TABLE table_name (column_definitions [, constraints]);

  其中,[]中的内容是可选的,用TEMP或TEMPORARY关键字声明的表是临时表,这种表只存活于当前会话,一旦连接断开,就会被自动销毁。如果没有明确指出创建的表是临时表,则创建的是基本表,将会在数据库中持久存在,这也是数据库中最常见的表。

  CREATE TABLE命令至少需要一个表名和一个字段名,上述命令中的table_name表示表名,表名必须与其他标识符不同。column_definitions由用逗号分隔的字段列表组成,每个字段定义包括一个名称、一个域(类型)和一个逗号分隔的字段约束。其中,域是指存储在该列的信息的类型,约束用来控制什么样的值可以存储在表中或特定的字段中。

  一条创建表的命令示例如下:

1   CREATE TABLE tab_student (studentId INTEGER PRIMARY KEY AUTOINCREMENT, 
2                             studentName VARCHAR(20), 
3                             studentAge INTEGER);

  如上,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tab_student的表,该表包含3个字段:studentId、 studentName和studentAge,其数据类型分别为:INTEGER、VARCHAR和INTEGER。

  此外,通过使用关键字PRIMARY KEY(主键的意思),我们指定了字段studentId所在的列是主键。主键确保了每一行记录在某种方式上与表中的其他行记录是不同的(唯一的),进而确保了表中的所有字段都是可寻址的。

  SQLite为主键提供自增长功能,当定义字段类型为INTEGER PRIMARY KEY时,SQLite将为该字段创建默认值,该默认值确保整数值是唯一的。SQLite使用64-bit单符号整数主键,因此,该字段的最大值是9,223,372,036,854,775,807。当达到最大值时,SQLite会自动搜索该字段还未使用的值,并作为要插入的值。从表中删除记录时,rowid可能被回收并在后面的插入中使用。因此,新创建的rowid不一定是按照严格顺序增长的。如果想要SQLite使用唯一的自动主键值,而不是填补空白,可以在主键定义INTEGER PRIMARY KEY中加入关键字AUTOINCREMENT。AUTOINCREMENT关键字阻止rowid回收,它将为新插入的记录产生新的(不是回收的)rowid。

 

Android中用execSQL来执行任意的SQL语句,所以我们看 execSQL的方法原型:

 

public void execSQL (String sql)
Added in API level 1

Execute a single SQL statement that is NOT a SELECT or any other SQL statement that returns data.

It has no means to return any data (such as the number of affected rows). Instead, you're encouraged to use insert(String, String, ContentValues),update(String, ContentValues, String, String[]), et al, when possible.

When using enableWriteAheadLogging(), journal_mode is automatically managed by this class. So, do not set journal_mode using "PRAGMA journal_mode'" statement if your app is using enableWriteAheadLogging()

Parameters
sql the SQL statement to be executed. Multiple statements separated by semicolons are not supported.
 

也就是说execSQL中引用的参数是 String 类型的。将上述SQL语句融入到android中就是

 db.execSQL("create table tab_student(studentId integer" 

      + " primary key AUTOINCREMENT," 

      + " studentName varchar(50)," 

      + "  studentAge varchar");

 

知识点:什么是主键

数据库中的表可通过键将彼此联系起来。主键(Primary Key)是一个列,在这个列中的每一行的值都是唯一的。在表中,每个主键的值都是唯一的。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不重复每个表中的所有数据的情况下,把表间的数据交叉**在一起。

请看 "Persons" 表:

Id_P LastName FirstName Address City
1 Adams John Oxford Street London
2 Bush George Fifth Avenue New York
3 Carter Thomas Changan Street Beijing

请注意,"Id_P" 列是 Persons 表中的的主键。这意味着没有两行能够拥有相同的 Id_P。即使两个人的姓名完全相同,Id_P 也可以区分他们。

 

2.2.2插入记录

  使用INSERT命令可以一次插入一条记录,INSERT命令的一般格式为:

  INSERT INTO tab_name (column_list) VALUES (value_list);

  其中,tab_name指明将数据插入到哪个表中,column_list是用逗号分隔的字段名称,这些字段必须是表中存在的,value_list是用逗号分隔的值列表,这些值是与column_list中的字段一一对应的。

  比如,向刚才创建的tab_student表中插入一条记录,便可以使用如下的语句完成:

  INSERT INTO tab_student (studentId, studentName, studentAge) VALUES (1, “jack”, 23);

  通过以上的语句,便插入了一条studentName=”jack”, studentAge=”23”的记录,该记录的主键为studentId=1。

2.2.3更新记录

  使用UPDATE命令可以更新表中的记录,该命令可以修改一个表中一行或者多行中的一个或多个字段。UPDATE命令的一般格式为:

  UPDATE tab_name SET update_list WHERE predicate;

  其中,update_list是一个或多个字段赋值的列表,字段赋值的格式为column_name=value。WHERE子句使用断言识别要修改的行,然后将更新列应用到这些行。

  比如,要更新刚才插入到tab_student表中的记录,便可以使用如下的语句完成:

  UPDATE tab_student SET studentName=”tom”, studentAge=25WHERE studentId=1;

  通过以上的语句,便可以将刚才插入的主键为studentId=1的记录更新为studentName=”tom”, studentAge=”25”了。

2.2.4删除记录

  使用DELETE命令可以删除表中的记录,DELETE命令的一般格式为:

  DELETE FROM table_name WHERE predicate;

  其中,table_name指明所要删除的记录位于哪个表中。和UPDATE命令一样,WHERE子句使用断言识别要删除的行。

  比如,要删除刚才插入的记录,便可以使用如下的语句完成:

  
  DELETE FROM tab_student WHERE studentId=1;

2.2.5查询记录

  SELECT命令是查询数据库的唯一命令。SELECT命令也是SQL命令中最大、最复杂的命令。

  SELECT命令的通用形式如下:

  SELECT [distinct] heading 

  FROM tables 

  WHERE predicate 

  GROUP BY columns 

  HAVING predicate 

  ORDER BY columns 

  LIMIT count,offset;

  其中,每个关键字(如FROM、WHERE、HAVING等)都是一个单独的子句,每个子句由关键字和跟随的参数构成。GROUP BY和HAVING一起工作可以对GROUP BY进行约束。ORDER BY使记录集在返回之前按一个或多个字段的值进行排序,可以指定排序方式为ASC(默认的升序)或DESC(降序)。此外,还可以使用LIMIT限定结果集的大小和范围,count指定返回记录的最大数量,offset指定偏移的记录数。

  在上述的SELECT命令通用形式中,除了SELECT之外,所有的子句都是可选的。目前最常用的SELECT命令由三个子句组成:SELECT、FROM、WHERE,其基本语法形式如下:

  SELECT heading FROM tables WHERE predicate;

  比如,要查询刚才插入的记录,便可以使用如下的语句完成:

  
  SELECT studentId, studentName, studentAge FROM tab_student WHERE studentId=1;

  至此,我们介绍了SQL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CREATE、INSERT、UPDATE、DELETE和SELECT命令。当然了,这里只是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有关SQLite中SQL命令的详细使用方法,可以参阅《SQLite权威指南》一书的第三章和第四章。

 

定义和用法

insertData() 方法向文本节点插入数据。[1]

语法

insertData(start,string)[1]
参数
描述
start
必需。规定在何处插入字符。开始值以 0 开始。
string
必需。规定要插入的字符串。

 

 

3、打开或创建一个数据库
 

数据操纵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用户通过它可以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例如,对表中数据的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 在DML中,应用程序可以对数据库作插,删,改,排,检等五种操作。

  DML操作分类  在DML中,应用程序可以对数据库作插,删,改,排,检等五种操作:

   1.插操作:把数据插入到数据库中指定的位置上去,如Append 是在数据库文件的末尾添加记录,而INSERT是在指定记录前添加记录。
   2.删操作:删除数据库中不必再继续保留的一组记录,如DELETE 对数据库中记录作删除标志。PACK是将标有删除标志的记录彻底清除掉。ZAP 是去掉数据库文件的                所有记录。
   3.改操作:修改记录或数据库模式,或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 产生新的关系模式和记录,如连接Join操作和投影操作Projection.
   4.排序操作:改变物理存储的排列方式。如SORT命令按指定关键字串把DBF文件中记录排序。从物理存储的观点看,数据库发生了变化,但从逻辑的观点(或集合论           观点看),新的关系与排序前是等价的。
  5.检索操作:从数据库中检索出满足条件的数据,它可以是一个数据项, 一个记录或一组记录。如BROWSE单元实现对数据的浏览操作。SELECT选出满足一定条     件 和范围的记录。
 
 
("create table news_inf(_id integer" + " primary key autoincrement,"   + " news_title varchar(50)," + " news_content varchar(255))");
 
create table new_inf( _id intefer primary key antu)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19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