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手机依赖与自我效能的关系

2020-1-2 19:59 2123 12 12 分类: 工业电子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均手机使用时间逐渐增加。截至201712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7.53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用户比例最高(30.0%)。中学生所占比例最高(25.4%);平均每个人每周花费27小时上网。

手机依赖,也称为手机成瘾,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尚无关于手机依赖性的权威定义。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纳入其国际疾病法规。美国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为网络游戏成瘾提供了诊断建议,并建议可以参考网络成瘾和手机成瘾。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健康行为理论,它代表着个人的感知或信念,即他们可以采取适应性行为来应对外部环境中的各种挑战。自我效能分为一般效能和特定效能。互联网控制自我效能感是互联网成瘾领域中特定功效的应用,是指个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并能够更好地预测其互联网成瘾行为的能力。手机对网络成瘾的依赖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自我效能感(尤其是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感)作为手机依赖于最重要的研究因素之一,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探究其成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但依靠预防和干预为以后的大学生手机行为提供理论​​参考。

1讨论

对手机的依赖性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和健康问题。美国的手机依赖率为10%至25%,英国的1118岁年龄段的手机依赖率为10%,瑞士大学生的比例为17%。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一项荟萃分析发现,超过40%的印度青少年依赖手机,而中国大学生只有21%。导致手机依赖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环境和社会因素。与大学生相关的因素包括行为约束,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及人际交往。无论是改革硬件,还是提供心理咨询,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执行起来有些困难。

2总结

建议学校管理者在开展手机依赖预防工作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提供更多有关毕业班的毕业发展信息;制定有关规章制度规范手机使用;增加各种离线活动,以提供更多在现实世界中的交流机会;通过健康宣传,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平衡手机,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帮助沉迷于手机的个人完成预设的目标,以便他们建立自信心,并重复这种经历以增强自信心,提高自信心和克服手机成瘾的能力。

作者: curton,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38763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12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