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个已经工作接近四年的电子硬件工程师,讲讲自己曾经的那些年那些事。在小学的时候,电子方面的知识我压根就没有接触过。如果说最近距离的接触是有一次为了看电视,在将插头插到插座的时候,手碰到了插头的一个引脚,我直接被电到了整个胳膊,整个人被弹开,这个算不算。当时上小学四年级,当时没有太害怕。不过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至今插拔插头都是双手,并且绝对保持手部干燥,对强电保持一种敬畏与恐惧。所以,内心中在找工作不找强电方面的工作,感觉还是弱电相关的安全些。言归正传,在小学阶段我与电子的近距离接触仅限于此。其他时间,我一直在不自觉的充当电子产品的消费者(比如打小霸王游戏机,当时看到游戏机卡的COB封装,一直不知道这个是什么东西,嘿嘿)。其实我小学时最有兴趣的是天文地理以及史前历史。想知道地球之外是什么,有没有外星人,人类在进化中的故事。五年级时,在我爷爷家我翻出一本以应该是八九十年代的初中世界历史(当时应该是2001年),自己在院子里足足看了一下午,最后要吃晚饭才不看,看的头疼。其实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与高中,一门心思的跟随学校老师的节奏,学习与考试。与电子学没有任何交集(其实,学任何东西,有一个启蒙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早起的鸟儿有食吃,我就是入门有些晚了)。大学报志愿。拿着一本报志愿大全,其实就是靠专业名称的字面意思来感觉(就是一本正经的瞎猜)。靠个人感觉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自己未来的生活,这是多么不靠谱的事,但事实上当时大部分农村学生就是靠着”高考志愿大全”这本书来规划人生(能说当时一次没有去过网吧,根本不知道通过网吧的互联网查询信息,而且2007年左右电脑还没太普及,最可笑的是一直认为网吧是玩游戏的地方,后来上大学的确是我去打游戏的地方)。我就糊里糊涂的选择了自动化专业。其实我根本不知道自动化什么意思,想着肯定是一些机器类的东西可以自己动,省人力。每当别人问我自动化是干什么的。我总是很难解释,因为自动化渗透到各行各业,好听一点是“万金油”,难听的话就是四不像,没有针对性,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自动化这个专业,貌似国外没有自动化这个专业,都是细分到不同的领域中。
进入大学后,第一年几乎一直保持高中70%的学习状态,回首看来,起码没有虚度(总比打游戏强)。第二年,开了电路,模电的专业课,上课也很认真的听。不过现在回想,听的总是很抽象,听的效果也仅限于会做几道题,其实不是不认真学,而是不知道学习这个的具体应用于目的,起码在大学之前感觉学习是为了考试,上大学时想着学习的东西要对以后工作有些用处才是应该的吧。比如模电,当时一开始学习二极管,三极管的,只能看看书上的图片,一直不知道真的长什么模样(至于封装之类的,仅仅是个概念名词)。学习模电,数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实践结合起来绝对非常有趣(也许有这样的老师,不过俺没遇到,如果我能去大学当老师,一定那么教学,肯定比单纯的讲书本有效果)。大二下学习,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DNF),一直玩了一年,花费了大量金钱和时间精力。想想真是浪费了时间,浪费青春(宿舍的都玩,可见一个好的环境是多么重要)。大三就这样扯淡的过去了。到了大四,很多人考研,我也随大流的参与进去。不过,自己没有太重视,加上好多学科都荒废了,尤其是高数下册,各种不会。一言难尽,所以考研结果不好。当时可以调剂到一个沈阳的大学。最终,自己没有去那所学校(这是自己感觉做的比较失误的事,耽误了一年,时间就是金钱)。又待一年,上了本校研究生(感觉这是自己的第二部走错人生规划,以自己的水平完全可以考比较不错的985,211,爱情中人容易不理智),在研究生上学中,自己才开始接触电子方面的专业知识,才接触89C51单片机(我能说自己内心相当很惭愧么,我竟然入门这么晚)。自己再淘宝上买了郭天祥的51单片机的书籍(在书的前沿,看他的故事,很受鼓励),之后又买了一套51单片机学习板。研一的文化课不多,除了每周几次打篮球,我都是自己拿着开发板和书籍一步步的学习51单片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基本上对51单片机的硬件与软件编程有了初步认识,中间学习Protel 99画板子,画的是5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起初感觉比较困难,跟着教学视频学习,其实还是不熟悉套路,这也符合万事开头难的规律。在与同学的沟通和图书馆看书中,获知了还有牛叉单片机STM32。我又买了一套STM32开发板,努力的看视频和配套资料,在电脑上使用Keil练习,学习库函数开发。在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单纯的学习没有太多进步,决定自己做板子,写程序。于是,先从简单的51单片机开始做起,这里要非常感谢淘宝,购买了各种元器件和烙铁,板子也是在淘宝上找的店家加工,50元十片(当时在这里投了不少钱)。一开始买的全是DIP器件,方便焊接。做了一套51单片机的测温显示系统,算是基本可以正常工作了。后面,又搞了一套Atmel 16单片机的板子。再后面,想搞一个STM32单片机开发板,一方面锻炼画板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自己做的板子上学习编程。在STM32的板子制作过程中,遇到了经常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更换STM32芯片就好用了。一个原因是买到了次品,另外可能是在焊接过程中过热导致芯片不良。STM32开发板算是自己搞了出来。在研二开始,就被征召到导师那里做一些工作,不过都是软件类的工作,用上位机Labview和C#写数据采集方面的程序(我能说我不愿意写这种程序么,总是没有很好的思维方式,可能兴趣点不在这)。其实,当时我的兴趣点更多的在于硬件上,感觉非常有成就感。上位机那些代码编写,对我来说不是太感冒。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到了研三,找工作的时候。由于都是自己学习,没有太好的导师项目。找工作也是一番操心与奔波。做为普通本科学校毕业的研究生(悔恨当时考研没有追求,不知道逼自己一把,名校还是很重要的,以后一定让孩子至少要考上985,211,不要批评我,这都是经验教训),最终找了一个软件实习工作,纯C编程,不是单片机编程(要是单片机编程我也不至于比较吃力)工资仅仅有4K左右。在三个月中,各种艰难磨砺,期间各种加班。最终发现自己虽然在手敲了1万行代码后,对软件思维有所领悟,当时鉴于自己做软件的吃力程度,考虑到职业兴趣与个人长远发展。于是开始找工作,投硬件工程师职位。毕业后很幸运的进入一家小的医疗器械公司。工作主要是STM32单片机的控制板,自己绘制原理图,PCB。感觉自己还是很适合硬件设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诚不欺我)。公司老板不是太重视研发,可能老板自己感觉做代理销售也很好(不是说老板不好,老板也有自己的考虑)。干满一年后决定跳槽,在一个机缘巧合下(对我的人生改变巨大,很感谢和感激招我进入新公司的直属领导,不过主要原因还是我自身水平符合公司需求,领导的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进入到这家公司,在公司接触到比较正规的研发与生产流程,接触到了比较有名的供应商和终端客户,一直工作到现在,受益匪浅。
写上述经历的目的,一是将自己的过往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在其中做一些感悟,对未来的人生有所启迪教育;二是培养自己定期做总结的习惯,之前做总结总是简单的脑海中回忆,其实通过一些简单的话语记录成文字也是非常不错的,以后也可以自己时不时的拿出看看。
作者: 白驹过隙,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388866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平凡1969 2019-4-25 09:39
白驹过隙 2019-4-24 19:37
curton 2019-4-24 17:17
curton 2019-4-16 21:28
用户3888896 2019-4-12 08:42
博主 往电子硬件转的理由是什么?
白驹过隙 2019-4-11 21:10
白驹过隙 2019-4-11 21:08
白驹过隙 2019-4-11 21:07
用户1838673 2019-4-11 15:38
江畔美少年 2019-4-11 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