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EDA国产化~路漫漫其修远兮

2020-8-28 20:30 2355 25 5 分类: FPGA/CPLD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简称,处于集成电路产业链最上游的一环,是数字经济的支点。

半导体不停地更新升级,行业壁垒越来越高。每一代芯片的更新,复杂度往往是前一代的至少两倍。作为芯片设计不可或缺的一环,EDA软件自身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迭代。

     虽然EDA全球市场规模仅一百亿美元,却撬动了5000亿美元的半导体产业。如果没有EDA基石,全球芯片设计公司都会直接停摆,半导体金字塔就会坍塌。

从EDA行业的现状来看,1964年-1978年是EDA的早期阶段,也是EDA产业奠定基础的阶段;1979年-1993年是EDA产业的黄金阶段,EDA产业三巨头正式成立;1993年至今是EDA产业的成熟阶段,海外企业通过并购不断提高行业门槛,而国产首套EDA熊猫系统才刚刚面世。

     目前,中国EDA产业起步晚,在模拟IC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在数字EDA方面却几乎为零。

    国内EDA行业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国内约5亿美元EDA市场,其中国产EDA工具占比不到0.9%,而国际EDA市场占比更是不到0.1%。二是国内EDA工具无法满足先进工艺下的芯片设计需求,也缺乏对foundry和封测厂的支撑。三是全球EDA从业人数约30,000人,国内不足1500人。受制于上述条件,国内EDA行业也存在着整体团队规模小、公司多、高校支持不足等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几乎完全没有EDA相关培养方向及EDA相关课程开设,EDA相关教材主要是VHDL/Verilog语言或可编程器件FPGA。此外,2010年后国内几乎完全没有相关领域的论文发表,集成电路行业对口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关行业的仅占1/3,对EDA又了解和兴趣的更是寥寥。

   由于产业并购频繁,目前全球EDA产业高度集中,三大EDA公司均为美国公司。同时,EDA行业技术壁垒高,人才奇缺,全球从业人员约2.5万人,国内仅1500左右。另外,EDA还存在着研发投入大,投资周期长、技术产品更新特别快等特点,因此,EDA的国产化之路仍然很长。

EDA必须抱团发展

事实上,中国并非第一次在EDA工具方面受到掣肘。

   据介绍,国内EDA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技术禁运的压力之下,中国也曾自主研发过,并依靠自身技术积累成功开发出了与国际厂商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产品。

   随后,美国策略转为解除技术禁运以技术成熟价格便宜的工具挤占市场,且中国政策一直是积极推动全球化,造不如买的策略,国内也不再继续深耕该领域,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目前,国内的EDA工具很分散,提供不了全套的工具链,而国际EDA公司提供给芯片企业的一般都是全套工具。

    国内EDA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国内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互相促进的产业链,抱团一直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最重要方向。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环环相扣,只有通过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才能获得成功。然而,国内行业协同不够紧密的问题一直存在。

目前,国内EDA工具厂商鲜少参与晶圆厂的合作研发,有EDA产品生产出来,也得不到使用和反馈,进而难以进步。

其次,晶圆厂的关键工序、岗位、技术对国外的EDA工具厂商开发,国内EDA厂商需要做认证审核,看资历和是否有相关项目经验。

因此,半导体行业需要打通内循环,通过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把循环打通,整个产业链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才能不再受约束。

  EDA发展必要条件是行业必须抱团发展,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多头并进,才能建立国内EDA产业平台。

在资金层面,EDA行业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需要高强度、高密度地持续投入。

在人才层面,EDA行业人才匮乏,需要人才政策帮助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在产业链层面,与设计公司的互动与促进,市场驱动研发产学研相结合,政府牵头。

在应用层面,应对垄断倾销,鼓励军工国企研究所采购国产软件,应用国产EDA予以补贴。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1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charles1986 2020-9-21 20:08

需要一个过程,可能路比较长。
相关推荐阅读
abner_ma 2021-02-03 11:35
脑机接口-人工耳蜗
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如上图所示,我们把内耳拉直。外周听觉器官就是耳。我们把...
abner_ma 2020-12-07 21:30
【原创】隼鸟2号大揭秘
                  据共同社2020年12月6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
abner_ma 2020-08-26 19:40
i.MXRTxxx系列ROM API及其与i.MXRT1xxx系列的差异
i.MXRTxxx系列的ROM API设计跟i.MXRT1xxx系列的设计思路差不多(其实本就是同一个恩智浦研发小组负责的),仅有一些微小区别,本文主要就是点出那些区别。一、ROM基址差异  ROM ...
abner_ma 2020-08-26 19:35
i.MXRT1050之OTA升级
OTA升级设计几乎是每个量产客户都绕不开的话题,产品发布后免不了要做固件(App)升级以修复bug或者增加新特性。升级App是个麻烦事,因为处理不好,App被破坏了导致启动不了,产品就容易变砖,变了砖...
abner_ma 2020-08-26 19:33
SylixOS快速体验之BootLoader工具
制作SylixOS启动盘选择RealEvo-IDE的“Tools→RealEvo-SylixOS-Installer”启动安装工具。图2.15  SylixOS-i.MXRT-In...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1
25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