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污染,导致性能下降。可是污染物是怎么进入晶振内部的?如何检测晶振内部污染物?我可不可以使用超声波清洗?今天KOAN凯擎小妹将逐一解答。
1. 污染物来源c. 储存不当:不良的储存环境和不合适的包装材料可能引发化学物质迁移。建议储存湿度维持相对湿度在30%至75%的范围内,有助于避免湿度对晶振的不利影响。避免雨淋或阳光直射。
d. 老化和磨损:时间和热循环导致封装材料老化,产生微小裂缝,易于污染物进入。
2. 检测晶振内部污染的方法
a. 频率测试:使用频率计或示波器测量晶振的输出频率,检查是否存在偏差或不稳定现象。频率漂移可能是内部污染的早期信号。
b. 电气特性分析:使用S&A250B等专业设备测量晶振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和谐振频率,可以识别潜在的污染问题。污染可能导致ESR增加,影响晶振的性能。
c. 环境测试: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测试晶振的性能,观察其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污染可能使晶振在环境变化时表现出更大的不稳定性。
d. 物理检查:检查晶振的外观和封装,寻找任何损坏或密封不良的迹象,这些可能是污染的来源。
e. 专业分析:如果需要深入分析,可以使用X射线检查或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内部结构分析,检测污染的存在。
超声波清洗是一种高效的去除表面污染物的方法,但在应用于晶振时需谨慎。由于超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kHz到60kHz之间,接近某些晶振的谐振频率,如32.768kHz的音叉晶体,可能引发共振效应,导致晶片破损。此外,晶片通过导电胶与基座连接,超声波振动可能导致胶体破裂。
因此,在使用超声波清洗晶振前,应检查设备频率,确保其与晶振频率不接近,并保持晶振与外壳之间的适当间距,以减少振动影响。
作者: koan-xtal,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39075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