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藏在达达财报里的稳与忧

2022-5-20 09:39 1534 10 10 分类: 管理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在消费群体逐渐变化、消费场景转移以及消费者需求攀升等多方因素的共同助推下,即时零售这一新业态得以催生。随着即时零售成为风口,阿里巴巴、美团等玩家都闻风而来布局于此,达达集团也乘着即时零售这股东风,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了“即时零售第一股”。


现如今,“万物到家”已然成为可能,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前不久,网络上关于拼多多涉足即时零售领域的消息一经传出,也让各方玩家将目光再度聚焦至即时零售领域。在疫情反复的大背景之下,达达集团也交出了自己新一季度的成绩单。


Q1维稳


近日,达达集团对外发布了其截至2022年3月31日未经审计的2022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由财报不难看出,达达集团尽管亏损问题尚未解决,但整体发展向好。


在营收方面,达达集团依旧保持着稳定增长态势。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达达集团的当季总营收为20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了74%。具体到业务来看,达达快送营收为6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则为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40%;京东到家营收为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80%。


而达达快送之所以出现营收同比下滑的情况,则是因为从2021年4月开始,骑手的配送服务费用由第三方公司直接支付,不再通过达达集团支付,同样的达达集团也不再计入骑手相关收入和相关成本。


相较于达达快送,京东到家对整个集团营收的影响似乎更大。单从营收构成来看,京东到家已经贡献了近7成的营收,而京东到家的营收能够保持高增长,则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方面是营销活动的展开,今年一季度京东到家开展了年货节、3.8大促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展开有效促进了京东到家GMV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是品类的扩充,随着产品品类的不断扩充,消费者可选择空间增大,消费者对京东到家平台的认可度也随之上升。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12个月内,京东到家平台总交易额(GMV)达人民币491亿元,同比增长了74%;平台年活跃消费者增加至6790万,而2021年同期为4610万。


在盈利方面,达达集团实现了亏损收窄。随着消费者对即时零售接受度的不断提高,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也持续扩大,达达集团的营收也维持着较高的增长态势,然而与之相伴的还有亏损居高不下的问题。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尽管目前达达集团并未摆脱亏损困局,但其亏损有所收窄。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达达集团的净亏损为6.04亿元,与2021年同期的净亏损7.1亿元相比有所收窄。与此同时,净利润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可比口径下优化近30个百分点。


而在达达集团业绩保持稳健增长的背后,与其同其他合作伙伴加深合作、持续进行科技研发等措施息息相关。


深合作


达达集团旗下有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两大平台,其中达达快送是同城配送平台,京东到家则是本地零售商超O2O平台,而“零售+配送”的双轮驱动模式,也让达达集团在群雄盘踞的即时零售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除了自身优势之外,达达集团还不断加深同其他伙伴间的联系,进一步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


一方面,达达集团和京东集团间的合作持续深化,达达集团的实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众所周知,达达集团和京东集团的渊源本就不浅,达达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蒯佳祺也曾表示“京东增持达达已于2022年2月完成”,这也就意味着达达集团同京东集团间的联系程度愈发紧密了。


达达集团同京东集团间深化合作,为双方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对达达集团来说,京东主站能够为其引流,京东方面的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业务也将由达达集团进一步战略承接,订单量有所保障。此外,达达集团还将获得京东集团的战略资源支持。而对京东集团来说,其履约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其发力即时零售业务提供助益。


另一方面,达达集团同商超、品牌的合作加深,使其产品品类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相较于其他平台,京东到家在商超资源方面本身就有着不小的优势,并且仍在拓展新的合作伙伴,与之建立合作关系。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京东到家已经同百强连锁商超中的86家达成了签约合作关系。此外,京东到家的产品品类也在不断扩展,比如与科大讯飞、任天堂在电脑数码供给方面达成了合作。


与此同时,达达集团还通过一系列营销方式,助力品牌商发展。比如,京东到家推出了“好物到家”IP,帮助品牌打造趋势爆款;3月,京东到家推出“有机好物”主题营销活动,助力合作品牌实现声量、流量、销量的三重爆发。这一系列营销措施既带动了合作品牌销售额的上扬,也提高了平台的活跃度,还加深了达达集团同合作品牌方的关系。


强技术


数字化、智能化已然成为当下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词,不少玩家都在持续进行技术研发投入,增强自身的技术底色。达达集团也一直在发力科技研发,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达达集团的研发费用为1.65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24亿元。而达达集团持续强化技术实力,则与多方因素有关。


一是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达达集团能够通过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为零售行业赋能。面对零售商户数字化转型的痛点难点问题,达达集团运用自身的科技实力,为实体零售商户提供了数字化管理工具,助力实体零售商、品牌商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比如,达达集团已经陆续推出了海博系统、坤策系统、达达优拣等数字化解决方案,解决零售商户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难题,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底,海博系统已经覆盖了超6700家连锁零售商门店,其中约3000家门店来自近50家百强商超;坤策系统已经服务食品饮料、母婴日化等品类超30个品牌;达达优拣一季度拣货履约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倍,并且已全量覆盖全国的沃尔玛门店。


二是达达集团能够通过技术手段,优化自身的履约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即时零售的核心就是即时,而技术的升级和应用也为即时配送的火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比如,达达集团构建了一套高效的智慧物流系统和苍穹大数据平台,以此保障自身的履约、配送效率。另外达达集团还针对具有自配送能力的商户门店推出了达达智配SaaS系统,提升商家的配送质量和配送效率,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快速的即时配送体验。


财报显示,随着合作商家、门店数量的扩张以及客户单店配送单量的提高,一季度达达快送连锁商户的即时配业务收入在连续多个过往季度高速增长下,仍取得了约50%的同比增长;且达达快送中小商户和个人履约单量同比增长超过40%,单位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持续显著改善。


隐忧依然深藏


总的来说,达达集团的整体发展态势向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达达集团稳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关卡尚需跨越。


一方面,背靠京东集团这颗大树,达达集团的竞争力更胜往昔,但过于依赖京东或将不利于达达集团的长期发展。正如前文中提到的,达达集团与京东集团间的深度合作,为达达集团带来了流量、订单量等多方面的资源,但随着达达集团与京东集团绑定程度的日益加深,达达集团也逐渐患上了“京东依赖症”。


财报显示,京东到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已经由2018年的39.2%上升至今年一季度的70%左右,占据了近7成的比重。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但一直依赖京东集团的话,也会让外界质疑达达集团的独立生存能力。


另一方面,达达集团依旧陷于亏损泥沼中,何时能实现盈利成功上岸依然是个未知数。就目前情况来看,亏损是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领域的普遍现象,达达集团也深陷其中。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2021年,达达集团的净亏损分别为18.78亿元、16.70亿元、17.05亿元以及24.71亿元。倘若达达集团一直无法摆脱亏损泥沼、实现盈利的话,即便有京东集团为其“输血”,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除此之外,即时零售领域和即时配送领域群雄并起,达达集团要面临的压力之大自是不言而喻。虽然“零售+配送”的双轮驱动模式让达达集团的竞争力更上一层,但同样的横跨两个赛道的达达集团也要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在即时配送领域,顺丰同城、闪送等竞争对手各有所长;在即时零售领域,美团、阿里巴巴等行业巨头也积极布局。而达达集团要想在这些对手中保持优势,并不容易。


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自带商流与物流的达达集团可以说是优势显著,但盈利这条路并不好走,即便有京东集团的加持,达达集团的盈利之路也依然漫长且艰辛。

作者: 刘旷,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39156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10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