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德赛西威的业绩繁荣与隐忧

2021-8-16 13:52 2275 7 3 分类: 汽车电子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新能源产业链就吹响了扩张号角。到了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板块开始全面兑现业绩,众多产业链个股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大行情。作为智能汽车座舱龙头的德赛西威,自然也没有错过这波大行情,股价连涨4倍、市值更是一路飙升到了600多亿。


今年上半年财报发布后,德赛西威还被编入了“业绩预增概念”。但亮眼的业绩表现却未能让投资者买单,财报发布后不久德赛西威即迎来了一个跌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德赛西威在自身业绩尚可的情况下出现了跌停呢?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业绩持续向好


作为一家主营业务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网联的电子服务商,随着新能源车的火爆,德赛西威也在2020年下半年迎来了春天。根据公开的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德赛西威的营收达到了68亿元,同比增长了27.4%;实现归母净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77.4%。


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德赛西威在去年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实现营收20.4亿元,同比大增78.3%;实现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大增312%,环比2020Q4增长了15%。这样亮眼的业绩表现,与国内汽车智能化的迅速推进脱不开关系。


众所周知汽车想要实现良好的智能化体验,必须实现三个层面的智能:一是车载娱乐信息系统的智能,其集中体现为智能座舱;二是智能驾驶(当前主要为辅助驾驶);三是智能网联,也就是通俗所说的“车联网”。得益于国内智能汽车市场的全面爆发,汽车电子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数据显示,2021Q1德赛西威的存量客户实现了爆发式的高增长,一季度的一汽大众销量增长72%、吉利汽车销量增长62%、长城汽车销量增长125%、长安汽车销量增长111%,其中吉利、长城都有新车型新项目的贡献。另外,由于下游车企的需求暴涨,德赛西威的毛利和净利润也得到了改善。


数据显示,2021Q1德赛西威的毛利率提升了4.69个百分点达到了25%,净利率提升了6.36个百分点,达到了11.18%。无论是优质的增量赛道,还是亮眼的业绩表现,都让德赛西威受到各方资金热捧,股价也顺势飙升。


隐忧纷至沓来


公开资料显示,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德赛西威的股价上涨了4倍多,行业龙头的雏形初步浮现。不过,过快的上涨透支了公司未来的上升价值,其股价也在涨到120元以后开始止步不前了。于是,在“低于预期”的新财报发布后,已经“滞涨”的德赛西威跌停了。


首先,从财报来看德赛西威前期的高速增长,实际上存在很大的“水分”。具体来说,同比60%的高增速,是建立在2020上半年疫情影响行业增长普遍较低的基数之上的。比如,2020年上半年,德赛西威仅实现了2.29亿元的净利润,而仅在今年一季度德赛西威就追平了这一数据。这样的数据表现虽然依旧亮眼,但远不及投资者预期。


其次,是二季度德赛西威的净利润出现了同环比下滑。按照业绩预告的预计净利润中值3.7亿,以及2021Q1的净利润2.28亿元来计算,德赛西威二季度的净利润或许只有1.4亿元,不仅较一季度环比下降了38.5%,而且还较上年同期的1.75亿元,出现了同比下滑。两相对比之下,德赛西威跌停也就不难理解了。


除了业绩本身的隐忧之外,行业缺芯潮带来的冲击同样不容忽视。今年以来受汽车行业“缺芯”的影响,下游的汽车厂商产销量都普遍受到了影响,包括蔚来、小鹏、一汽大众、奥迪等在内的新能源整车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地冲击。诸多知名大厂的汽车产销量下滑,也让作为供应商的德赛西威受到了波及。在行业性“减产”预期以及业绩、股价等诸多因素影响之下,德赛西威终于没能继续曾经的高歌猛进。


赛道强敌环伺


对于德赛西威而言,来自减产以及业绩“水分”带来的挑战还只是一方面,更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众多强势对手的入局。


目前来看,它的对手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同赛道的其他对手。比如,专注于做智能驾驶、车联网的经纬恒润、由智能座舱切入到智能驾驶的华阳集团,以及同时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有布局的均胜电子、华域汽车、中科创达等等;第二类是像华为这样的第三方智能零部件供应商等;第三类是像百度、小米、滴滴等在人工智能领域积累有相当经验,且有志于造车的互联网巨头。


目前来看,这三类竞争对手给其带来的影响均不容忽视。拿华域汽车来说,其隶属于上汽股份有限公司,其业务主要从上汽原有的汽车零部件业务衍生而来。依靠强大的母公司助力,华域汽车的客户除了上汽之外,还涵盖了一汽大众、长安福特、神龙汽车、华晨汽车等众多知名车企。凭借强大的技术基础,其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已经位居行业前列。


另一小巨头均胜电子,在营收规模上仅次于华域汽车,其目前拥有的技术基本覆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车联网等诸多板块。近年来其更是对外提出了“要做智能汽车时代的联发科”的口号,并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使其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与同赛道的其他对手相比,科技巨头以及互联网巨头的入局显然更值得德赛西威“警惕”。拿华为来说,华为将自身定位为“智能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其目前的业务也基本覆盖了德赛西威所有相关的业务领域;同时,互联网巨头百度、滴滴、小米均在智能驾驶等领域有相关布局,其实力同样不可小觑。


目前来看巨头入局,更大的冲击来自于其带来的生态压力。比如,华为的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可以共同服务于其物联网战略,小米、滴滴、百度等公司在生态构建方面也丝毫不逊色于前者。以此来看,看似风头无二的德赛西威,其处境着实不容乐观。


新挑战与新机遇


那么,在拥挤的汽车电子赛道,德赛西威有没有杀出重围的机会呢?从当下智能汽车的市场格局来看,还是有的。


首先,作为一个快速增长的增量市场,智能汽车市场前景广阔。对于所有汽车电子的玩家来说,当下更主要的任务,还是陪伴头部的智能汽车厂商一起成长,共同把智能汽车市场给培育起来。


另外,由于智能驾驶技术具有极端复杂性,当下各路厂商之间强化合作的意愿远大于竞争。比如,华域汽车就与均胜电子成立了合资企业延锋百利,共同就汽车安全系统研发展开合作;德赛西威与小鹏汽车、英伟达之间就智能驾驶开展合作等都说明了大家强化合作的意愿。


其次,从德赛西威自身来看,其布局汽车电子赛道已久,沉淀了相当深厚的行业经验,在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细分市场,也已经建立了相当的行业竞争力。另外,脱胎于德系汽车产业链的德赛西威,对整车厂的需求以及上游芯片制造等环节都非常清楚,过去外资的背景也有利于其开拓包括德系在内的国外汽车市场。


从竞争的角度来说,华为、百度、小米等外部巨头的入局,必然会对包括德赛西威等在内的汽车电子厂商造成一定冲击。但站在行业层面来看,国内汽车电子行业当前正处于行业爆发的前夜,其接下来面临的机遇远大于挑战。对于德赛西威来说,如何在迎接挑战的同时,抓住机遇才是其接下来应该考虑的。

作者: 韭菜财经,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39395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1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自做自受 2021-8-17 09:44

看德赛西威的发展历程,做到了引进消化吸收全过程,从1986年引进外资,到2010年成功收购公司外方股份。2010可谓繁荣与隐忧的分界点、转折点。因为外企的灵魂理念是科学为本,内企的灵魂理念是技术发挥,两者结合就在于科学与技术即科技交集的大小了。2010年成了全内企意味者淡出科技理念扬长技术理念,所以失去了科学之本而繁荣不再,自然会有技术乏力而隐忧到来。
呵呵,1989-1995我经历了从工总到德赛的名变企发过程。
相关推荐阅读
韭菜财经 2025-02-21 10:09
手机双雄:vivo与OPPO相生相克
在智能手机的激烈战场上,vivo和OPPO这两个品牌常常被相提并论。追根溯源,它们都与步步高有着深厚的渊源,同属步步高系。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vivo和OPPO逐渐走向了竞争的道路。它们在产品定位、...
韭菜财经 2025-02-20 16:10
巨头大疆,挑战何至?
在当今无人机领域,大疆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王者。自2006年成立以来,大疆凭借着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对技术的执着追求,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无人机市场的领军者,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国内的消费...
韭菜财经 2025-02-18 14:11
华为出海“长征”之路:从青涩起步到全球领先
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稳固,华为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国际化征程。然而,华为在拓展海外市场时,遭遇了重重困难。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商业习惯和...
韭菜财经 2025-02-17 14:18
科技圈的王炸组合诞生,苹果与阿里联姻,iPhone有救了!
前段时间,科技圈突然爆出一个重磅消息:苹果和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共同为iPhone开发人工智能功能!这消息一传出,瞬间在科技圈炸开了锅,大家都在热议这两大巨头的 “联姻”会给科技行业带来怎样的变革。...
韭菜财经 2025-02-10 14:29
“宁王”出海再掀波澜
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宁德时代无疑是一颗最为耀眼的明星,被业界尊称为 “宁王”。自成立以来,宁德时代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迅速崛起为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2024...
韭菜财经 2025-02-08 15:17
透视新能源车现状:“后市场”拖后腿,海外困难重重
过去一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在风口浪尖,发展迅猛,但挑战不断。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如免征车辆购置税等,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4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140万辆...
我要评论
1
7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