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哥哔特导读】作为“第三空间”的具象化表现,“智能座舱”满足了人们对未来汽车空间的想象。据统计2021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智能座舱渗透率已超过50%,IHS预测到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渗透率有望达到75%。智能座舱渗透率不断提高,巨大发展潜力背景下,产业链上一众企业或将迎来高速成长期。
智能驾驶是当下最为热议的热点话题,如果说对于智能驾驶来说,安全性是前提条件,那么舒适性是所有购车者的普遍需求。汽车的舒适性不仅对汽车的性能提出了要求,对于车企来说,车内空间的舒适便捷也不容忽视。在众多可供发展的选项中,智能座舱成为车企争相竞逐的焦点。据统计,2021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智能座舱渗透率已超过50%。
智能座舱的不同屏幕交互方式
相较于传统汽车,新型的智能汽车在屏幕数量上有了极其明显的增加,如今汽车的多屏发展方向,加上车企不断在屏幕交互方式的创新,智能多屏的交互方式已经成为一大趋势。屏幕交互的方式也各有不同,理想L9实现了全车的五屏联动,驾驶位前方的全彩HUD代替仪表盘、Mini LED的多点触控安全驾驶交互屏、三块15.7英寸1600万色车规级OLED屏幕。
相较于理想L9的全车五屏联动,威马的车窗智能交互也别具一格。威马的车窗智能交互可以在用户靠近时感知并识别用户的身份信息,在车窗上显示问候信息、续航里程、行程安排以及路线推荐等信息。
在智能座舱系统中,屏幕交互已然落地,在屏幕交互方式上,汽车企业已经成熟运用屏幕打造出了不一样的智能座舱。2021年,吉利汽车发布的“AID-全息空中智能显示系统”,能够在车内实现无介质、任意物体全方位立体影像化,展示出全彩裸眼3D影像,让用户从各个角度都能感受到浮在屏幕上的真实效果,还可实现空中交互功能。
5月20日,阿维塔11正式发布。阿维塔11座舱搭载华为的 HarmonyOS 智能座舱,主副驾两块 10.25英寸高清全液晶屏和 15.6 英寸全高清悬浮式中央触控屏构成智慧互联屏。悬浮式中央触控屏采用快捷交互设计,高频应用使用便捷,且具备快捷手势操作、分屏应用等功能;副驾触控显示屏基于一芯多屏能力,为副驾带来专属影音娱乐功能。如今,屏幕交互已经成熟应用落地的前提下,车企在交互方式创新方面下足功夫,AR/VR和全息显示等成为车企探索的新方向。
智能座舱硬件技术发展创新
智能座舱的硬件部分主要有芯片作为计算分析承载体,显示面板作为信息反馈方式。汽车座舱历经机械化及电子化(传统座舱)阶段,传统座舱系统以简单硬件为主,仪表、音响、电动座椅等车身电子共同组成了传统汽车座舱的硬件系统。而对于智能座舱而言,随着功能的提升,其硬件系统构成将会更加复杂。
芯片是智能座舱的核心硬件,智能座舱核心技术框架包括硬件层、软件层、支撑层、服务层。其中硬件层包含传感器、内存、运算、通讯、模拟、存储芯片等基本硬件设备。2020年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半导体市场规模超过110亿美金,随着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市场空间被打开,芯片作为核心硬件有可能迎来量价齐升。整体市场空间或达到4600亿元规模,其中中国将是最具潜力的市场。
数据来源:IHS Markit(埃信华迈)
目前智能座舱芯片市场能实现大规模量产的主要包括高通、英伟达。高通第三代数字座舱平台搭载全球首款7nm工艺的8155芯片,是目前量产车可以选用的性能最强的座舱芯片,国内华为、地平线、 芯驰科技等公司尚在起步阶段。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渗透率不断提升以及国内IC设计、制造能力的不断成熟,未来国产芯片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根据IHS预测,到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渗透率有望达到75%。此背景下,国内市场2030年预计达到24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1600亿元,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上升至36%,成为全球主要的智能座舱消费市场。同时由于车规验证壁垒高筑,行业先发优势显著放大,率先打入车规级供应链且产品可扩展能力强的国内企业未来竞争优势有望延续,获得长期成长的机遇。
从低阶的按键转变到了高阶的数字液晶仪表显示和一芯多屏、HUD、流媒体后视镜,从满足基础需求的按键式操作,演变到现在的电子甚至体态式操作,智能座舱正在快速演进。作为“第三空间”的具象化表现,“智能座舱”满足了人们对未来汽车空间的想象。智能座舱集娱乐、互联、定位、服务为一体,智能娱乐大屏承载了相当一部分的功能。在车企创新探索AR/VR的方向下,在屏幕交互方式的不断发展中,屏幕显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智能座舱渗透率不断提高,巨大发展潜力背景下,产业链上一众企业或将迎来高速成长期。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