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不变的麻小扎啤龙门阵,跃迁的车载以太网测试

2025-5-22 15:11 26 0 分类: 汽车电子

从北汇信息公众号发布《麻小扎啤龙门阵,聊聊车载以太网测试》的文章已经过去好些年头了,回顾这些年车载网络测试的发展历程,我们见证了技术的巨大变迁。


一、燃油车时代


回顾早期的车载网络,在燃油车主导的时代,车载网络就像生物体的周围神经系统,采用分层式架构来满足基础控制需求。在这个阶段,CAN总线扮演着"运动神经"的角色,负责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虽然带宽有限,但足以支持主干单元的协同工作。而LIN总线则如同"末梢神经",处理车窗升降、雨刷控制等低速率场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FlexRay与MOST总线开始崭露头角。FlexRay实现了X-by-Wire线控技术的突破,而MOST总线则支撑起了CD换碟机等早期娱乐系统。

在这个阶段,测试工作相对简单直接。测试人员主要依靠示波器和协议分析仪就能满足50%的测试需求,测试场景基于固定的信号交互,数据流向也相对稳定。每个ECU的功能单一,测试复杂度和工作量基本均衡,测试流程也相对固定。这个阶段对于北汇来说也是一个测试积累的阶段,建立了CAN/LIN网络测试基础以及燃油车的功能测试能力。


二、电动化智能化迭代


随着特斯拉Model S的横空出世,揭开了车载网络智能化改造的序幕。车载以太网开始渗透到诊断系统、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三大核心领域。在诊断系统方面,OBD接口升级至DoIP协议;智能座舱领域,高清环视系统催生了高带宽需求;自动驾驶领域,则需要处理毫米波雷达点云数据的传输。


这一时期,域控制器架构初现雏形,通过功能域划分理念,传统ECU的数量开始减少,预埋硬件加软件升级的模式开始萌芽。通信协议也逐步标准化,AUTOSAR等以太网通信框架、SOME/IP协议以及DoIP诊断协议得到广泛应用。


测试体系也迎来了重大革新。测试架构全面升级,需要同时覆盖物理层、协议栈和应用层的以太网全链路测试成为新常态。域控制器整合了更多功能,单个控制器的测试项目呈倍数增长,跨域协同测试成为新的挑战。测试分工也发生重构,Tier1从单一功能测试转向域级集成测试,OEM增加了多域协同验证的职责,专业测试服务商开始参与企业标准的制定以及符合性认证。自动化测试脚本的普及和测试数据管理体系的建立,显著提升了测试效率。北汇信息也迎着变革的东风快速前进,建立了车载以太网的全链路测试以及第三方认证测试的机制,提供了多样化的技术咨询服务。


三、软件定义汽车


而进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动车载网络向"数字神经系统"进化。新一代架构的区域控制,智驾一体对计算能力和数据吞吐提出了更高要求。时间敏感网络(TSN)开始落地,对数据的分类、细化和时间要求更加严格。服务化通信模式逐渐普及,SOA架构解耦了软硬件,软件模块可以动态加载更新,第三方应用生态也开始接入。


在这个阶段,测试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测试规模呈指数级增长,服务接口数量复杂程度远超探索阶段,测试场景呈现组合爆炸式增长,软件版本迭代周期急速缩短。测试从静态验证转向持续迭代验证模式,从单点功能转向系统级协同验证,从封闭测试转向开放生态测试。


测试策略也全面升级,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驱动的敏捷测试、软件架构分层驱动的系统测试、场景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测试成为主流。测试重心开始转移,从功能正确性向系统鲁棒性转移,从单一场景向全域场景覆盖转移。北汇信息也顺应技术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特点,提供TSN、SOA等相关技术的测试方案,为行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总结


当车载网络从"血管系统"进化为"神经网络",测试体系也经历了从"听诊器"到"CT扫描"的质变。这种协同进化揭示出一个重要规律:技术复杂度每提升一个数量级,测试维度需要扩展三个维度。唯有建立技术研发与验证能力的正反馈循环,才能驾驭智能汽车时代的复杂性挑战。这种演进不仅体现了技术的进步,更展示了整个汽车行业在追求卓越过程中的不懈努力。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0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