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独家:尹锡悦弹劾案25日现终章,十轮激辩现场大还原

2025-2-25 09:58 53 0 分类: 管理

图文/朴晋泽

编辑/cc孙聪颖 (发自首尔)

2 月 20 日,韩国宪法法院针对总统尹锡悦弹劾案举行第十次正式辩论。历经多日审理,随着一系列证人证词所呈现的复杂线索逐步梳理明晰,弹劾案的关键脉络愈发清晰。目前可以明确的是,这场对韩国政治生态与政策走向具有重大影响的宪法审判,已进入关键的收尾阶段,其审判结果不仅将重塑韩国政治格局,后续还可能对韩国经济政策制定、对外经贸合作、金融市场稳定等多领域产生连锁反应,各界正密切关注审判最终裁定。

同日,韩国宪法法院正式发布公告,明确将于本月 25 日开展弹劾案的最终陈述环节。这一关键节点的确定,标志着案件审理进程已逼近尾声,进入实质性的裁决倒计时阶段。依据司法程序与过往审判经验推断,法院最早会在 3 月初作出最终裁决。届时,裁决结果将对韩国政治生态与经济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可能出现的裁定结果:

  • 裁决弹劾成立——尹锡悦被免职,韩国进入新一届总统大选过渡期。
  • 裁决弹劾不成立——尹锡悦继续执政,反对党或会采用其他政治手段施压。
  • 部分成立、部分驳回——法院可能对部分指控做出认定,但不足以构成罢免。

无论最终裁决结果如何,此次弹劾案都无疑将在韩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历史地位,对韩国政坛未来走向产生深远且持久的影响。

从宏观经济视角出发,国家政治格局的变动往往与经济政策调整、市场稳定性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紧密相连。韩国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其政治局势的每一次波动都可能在经济领域引发连锁反应,如汇率波动、资本流动变化以及贸易政策的潜在调整等。正因如此,弹劾案的每次辩论都显得至关重要,各方利益博弈与政治势力的角逐贯穿其中,这也是这场政治 “拉锯战” 历经多轮辩论仍未尘埃落定的根本原因。

近日,韩国宪法法院就总统尹锡悦弹劾案进行的第十次正式辩论引发全球关注。作为聚焦中韩政经发展的权威媒体,《华尔街科技眼》通过独家渠道,为读者带来这场弹劾案十轮交锋的详尽梳理,同时深入剖析韩国政治体制,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

十次庭审现场还原:控辩双方的激烈交锋

  • 第一轮交锋(1月14日)—— 开局即“躺平”?

出席证人:无

首次审问仅持续4分钟就草草收场,原因是尹锡悦本人未出席。外界普遍猜测,被告方可能采取拖延策略。

图:韩国民众围观尹锡悦被韩国公调处逮捕。(摄影:朴晋泽)

  • 第二轮交锋(1月16日)—— “选举舞弊”成新战线

出席证人:无

尹锡悦仍未出席,但辩方试图将戒严的正当性与选举舞弊联系起来,为尹锡悦的行为进行辩护。尹锡悦的律师裴真汉主张,2020年的国会议员选举存在选举舞弊现象,迫使总统不得不宣布戒严。

  • 第三轮交锋(1月21日)—— 尹锡悦首度现身

出席证人:无

当事人尹锡悦首次出席庭审,但没有启动证人问询程序。全盘否认对自己不利指控,坚称自己未曾下令军方闯入国会或阻挠解除戒严的表决,案件正式进入实质性审理阶段。

图:在宪法法院参加庭审的尹锡悦

  • 第四轮交锋(1月23日)—— “甩锅”与“掩护”

出席证人:前国防部长官金龙显

图:尹锡悦与金显龙

尹锡悦再次出席辩论,证人问询程序也在这次辩论启动,金龙显在当天的庭审中几乎“揽下”所有责任。

金龙显承认戒严布告令是他撰写,并且否认尹锡悦曾下令逮捕包括李在明在内的政治人士。

而尹锡悦本人也在当天的辩论中再次强调了“戒严的正当性”, 金龙显的证词更是显然不同于此前由韩国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发布的证词内容。国会方面质疑其在为尹锡悦“挡枪”。案件审理进入到攻防持久战。

  • 第五轮交锋(2月4日)—— 关键证人出庭,攻防升级

出席证人:前首都防卫司令官李镇雨、前防间谍司令官吕寅兄、前国家情报院第一次长洪壮源

尹锡悦第三次出席辩论审问,出席第五次审问的三名证人都在此前接受调查时指证尹锡悦下令逮捕国会议员和封锁国会等,如果他们能在这次审问中保持和此前一致的证词,对于案件审理将起到关键作用。

不过审问的过程并不顺利,三名关键证人中,首选审问的李镇雨和吕寅兄都拒绝回答大部分问题。最后入场的洪壮源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他证实尹锡悦曾下令抓捕政界人士。

洪壮源:尹锡悦在戒严当晚曾打电话给他,要求“抓起来,全部整理好”,“在随后与吕寅兄的通话中听到了14到16人的逮捕名单”。

该证词直接指向尹锡悦对军方行动的具体指示,增加了对尹锡悦不利的证据。

李镇雨:“没有接到过不让国会表决解除戒严的指示”。

而李镇雨在此前接受检察机关调查中曾表示:“在国会表决解除戒严决议前,尹锡悦曾打电话责问他,‘为什么不能全部拉出来’”。

吕寅兄曾表示:“从金龙显那里得到了逮捕名单”,“逮捕名单都是尹总统平时认为有问题的人”。

但吕寅兄此次拒绝就此作证,只承认曾要求警方掌握“特定名单”的位置。

图:韩国宪法法院大楼(摄影:朴晋泽)

  • 第六轮交锋(2月6日)—— “封锁令”是否来自尹锡悦?

出席证人:前韩国陆军特战司令郭种根、戒严当晚负责封锁国会的戒严部队指挥官金贤泰、总统秘书室经济首席秘书朴春燮

郭种根和金贤泰俩人作为去年12月3日紧急戒严令当晚指挥戒严部队的责任人,他们的证词对于弹劾案审判具有重要价值。他们都证实戒严当晚尹锡悦指示封锁国会,不过对于是否指示拉出正在国会内进行表决解除戒严决议的国会议员,二者在表述上存在差异。

郭种根:“尹锡悦亲自来电话,指示封锁国会,后来又要求‘就算破门而入,也要把人拉出来”。

金贤泰:“当时只接到了‘封锁国会’的指示,但没有收到拉出(议员)的指示。”

值得注意的是,朴春燮并不是戒严的直接参与者,但他的审问回答明显带有为尹锡悦辩护的意思。

朴春燮:“在野党弹劾官员、单方面立法、单方面削减预算是(发动戒严的)综合原因”。

国会方面对此进行反驳:“如果是因为对国会决议不满意就要宣布戒严,是不是每年都要宣布戒严?”

  • 第七轮交锋(2月11日)—— “戒严会议”程序违法?

出席证人:前行政安全部长官李祥敏、国家安保室长申源湜、前国家情报院第三次长白钟郁、中央选举委员会(选管委)事务总长金龙彬

第七次审问辩论主要围绕宣布戒严的程序是否具有合法性,以及是否存在选举舞弊疑惑等议题进行。

李祥敏一直被看作是尹锡悦的亲信,不仅在此前的国会听证会上拒绝作证,在当天的辩论中也作出了有利于尹锡悦的证词。

对于戒严前的会议不符合国务会议法律程序的指控,李祥敏称:“是国务会议,没有会议记录是因为负责记录的人没有到场。”对于是否对部分媒体停电停水,他表示:“没有收到指示,也不曾下令。”

申源湜被认为掌握尹锡悦是否事前谋划戒严的重要证据,因为他曾担任国防部长官直至去年9月。

申源湜证实,早在去年3、4月份,尹锡悦就曾提出采取“非常措施”的设想,当时他表示“不合适”。

白钟郁和金龙彬的证词主要集中在国会议员选举是否存在,尹锡悦所主张发动戒严的理由之一的“选举舞弊疑惑”。

白钟郁表示:“安保检查结果显示,选管委互联网、业务网和选举网之间存在相互接触的隐患。”金龙彬否认选举舞弊嫌疑,称“服务器被黑客侵入是不可能的”。

  • 第八轮交锋(2月13日)—— 证词“反水”,案情再起波澜

出席证人:国家情报院院长赵太庸、前首尔警察厅长金峰植、首都防卫司令部第一警备团长赵成贤

此次辩论前,案情脉络似乎在走向清晰,但赵太庸和金峰埴的证词让案情的事实关系再次变得不明朗。只有在赵成贤的问讯中得到了些许有利于弹劾的信息。

赵太庸否认了此前,洪长源在第六场辩论时所回答的,关于尹锡悦曾打电话,要求抓捕政治人生和逮捕名单的证词。

金峰植也表示,没有接到过尹锡悦要求逮捕国会议员或封锁国会的指示。

赵成贤则表示,自己接到了前首都防卫司令李镇雨的命令,要求他指挥兵力进入国会大厦会议厅,把里面的国会议员拉出来。

  • 第九轮交锋(2月18日)—— 尹锡悦“放弃自辩”?

出席证人:无

宪法法院没有安排证人出席,此次辩论由弹劾案发起方韩国国会和被弹劾人尹锡悦一方各自进行2小时的立场陈述。出人意料的是,尹锡悦虽然来到宪法法院,但在辩论开始前宣布不出席当庭的辩论,尹锡悦的律师团代表尹锡悦参加辩论。

图:韩国宪法法院庭审现场

  • 第十轮交锋(2月20日)—— 证据链趋于完整

出席证人:国务总理韩德洙(停职状态)、前国家情报院第一次长洪壮源、警察厅长赵志浩(停职状态)

在本次弹劾案的辩论环节中,最大的焦点无疑是目前因弹劾正处于停职状态的国务总理韩德洙,其公开证实了戒严前举行的国务会议存在重大缺陷。

图:正处于停职状态的国务总理韩德洙

这一关键证词的披露,使得弹劾案的走向愈发引人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尹锡悦方面以维护国家形象为理由,选择缺席对韩德洙的审问环节,这一举动进一步引发各界猜测与热议,为整个弹劾事件增添了更多悬念。

韩德洙称:“国务委员们都劝阻紧急戒严……我认为这不是通常的国务会议,在形式上、实质上存在缺陷。”

由于国情院院长赵太庸在第八次辩论中,做出了与洪长源相违背的陈述,因此洪壮源第二次出席辩论。

洪壮源当天不仅详细讲述他与尹锡悦的通话内容和记录逮捕名单并留下纸条的过程,还出具了逮捕名单笔记原件,再次指证尹锡悦作出违法指示。

赵志浩曾两次拒绝出庭作证,当天虽带病出席辩论,但以本人正接受刑事审判为由,拒绝了回答大部分问题。

  • 最终走向预计:证据链锁定,尹锡悦翻盘几近无望

图:韩国民众参与弹劾活动(摄影:朴晋泽)

从已历经的十次庭审进程来看,关键证人所提供的证词,特别是军方高层在法庭上的陈述内容,正在不断构筑起对尹锡悦极为不利的局面。这些证词在细节上相互印证,逐渐勾勒出一个与尹锡悦辩护立场相悖的事件全貌,使得案件走向愈发偏离其预期。尽管 25 日的最终陈述环节或许会出现新的变数与博弈,但就目前态势而言,外界普遍认为,尹锡悦想要实现翻盘逆转的可能性已极为渺茫。

无论最终弹劾裁决结果是否导致尹锡悦下台,此次紧急戒严事件给韩国政治生态带来的强烈冲击,远未画上句号。韩国政坛内部,不同政治势力间的分歧与对立在此次事件的催化下显著加深,政治版图面临重塑;在社会层面,民众因对事件的不同看法,形成观点鲜明的对立阵营,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撕裂,各方矛盾被激化到新的程度。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冲击将持续渗透到韩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经济政策走向、社会民生保障以及对外关系处理等方面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成为韩国在发展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难题。

作者: 华尔街科技眼,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402529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0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