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eon
编辑/侯煜
就在小米SU7因高速交通事故、智驾性能受到质疑的时候,另一家中国领先的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低调地进行了一场重大人事变动。(详情见:雷军熬过黑夜,寄望小米SU7成为及时雨)
4月4日上午,有网友发现余承东的职务发生了变化,华为官网、其个人微博认证信息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不再包括“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
余承东的确不再兼任华为车BU董事长,但并非完全脱离华为的汽车业务,而是聚焦鸿蒙智行。据悉,华为方面寻求将车BU独立出去,但鸿蒙智行仍留在华为终端BG部门。
实际上,华为从去年开始谋求车BU独立,成立“引望智能”(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承接相关业务。时隔一年,车BU正式独立、余承东卸任,背后其实是两股势力在华为汽车业务战略上的缠斗和博弈。
华为汽车BU独立, 年入263亿元
据华为官方报告显示,2024年华为总营收8621亿元,净利润626亿元。华为业务的大头依然是ICT基础设施和终端业务,分别营收3699.03亿元(同比增长4.9%)和3390.06亿元(同比增长38.3%);但增长最快的则是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车BU),达到了惊人的474.4%,营收263.53亿元,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华为方面表示,截至2024年底,车BU共有15款合作车型上市,从而促进全年汽车智能部件发货量超2300万件,同比增长近7倍。
华为车BU的主要业务模式为三种,其一是华为深度参与设计,进入华为销售体系的鸿蒙智行体系(即“X界”系列)、其二是HI(Huawei Inside)模式,第三种则是标准化零部件供应模式。其中,鸿蒙智行体系下拥有问界(赛力斯)、智界(奇瑞)、享界(北汽)、尊界(江淮),以及尚未上市的尚界(上汽)五大品牌;长安汽车、东风集团等则选择HI模式,相关车型集成华为智驾系统。
然而,上述运营模式并不是华为管理层的理想状态。于是在2024年1月18日,华为成立全资子公司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引望智能),正式将车BU独立提上日程。据企查查显示,远望智能的经营范围包括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及配件制造、零售、批发等。人事方面,徐直军任董事长,朱华荣、余承东任副董事长,另有靳玉志、白熠等四人担任董事。
成立一年后,华为在今年3月31日向阿维塔汽车、赛力斯汽车分别转让引望10%股权,交易金额各为115亿元,华为持股比例下降至80%。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在接受采访时解释道:“华为确定长远不造车,才会开放引望的股权。”另外,徐直军也明确了后续引望还会引入第二批投资伙伴,但目前尚未有明确计划。“短期内,引望的合作伙伴数量将不设上限,引望将继续对战略合作伙伴开放股权。”徐直军说。
引望独立后,将承接更多华为HI和和标准化零部件供应业务,因为任正非曾多次表示:华为要做中国的博世。比如,华为将和广汽集团合作推出“华望汽车”品牌,新车型不会以“X界”命名,也就是说没有采用鸿蒙智行合作框架。
余承东被迫放下造车执念
在汽车业务的战略方向上,余承东与华为元老们的分歧由来已久。简单来说,就是余承东倾向于推出华为品牌的整车,与小米走相同路线;但以任正非、徐直军、孟晚舟为代表的华为元老,并不认同这种发展方向。
2020年10月26日,任正非签署华为EMT决议,明确提出: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彼时,鸿蒙智行尚未成立,一年后华为才与赛力斯合作推出问界M5试水。
问界系列上市后销量出奇地好,不仅盘活了赛力斯,也让直接负责人余承东信心大增,并获得了更大话语权。于是,便出现了让任正非“震怒”的标志性事件:在2023年新款问界上市期间,互联网和线下营销海报赫然出现了“HUAWEI问界”字样。
2023年3月31日,华为再次发出关于汽车业务的公告,任正非签署且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并且对华为Logo在相关车型、宣传物料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禁止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于是,线上以及线下近1100家问界门店的“HUAWEI问界”海报被紧急撤下。
就在公告发布当晚,余承东的账号在心声社区(华为内部BBS)的相关帖子下留言:“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看明白的!留给时间去检验吧!”4月2日,有多家媒体报道称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在会议上批评余承东管理不善,严重违背公司战略,如果执迷不悔将导致他被开除。随后,互联网上甚至传出“余承东加入小米造车”这样的魔幻言论。不过以上传闻并未得到华为方面的官方证实和回应。
如今来看,余承东始终是“胳膊拧不过大腿”,除了卸任车BU董事长,隶属于终端BG的鸿蒙智行模式也在收紧。此前,余承东曾表示因资源、人员紧张,不会再推出第五个“界”系列车型。虽然上汽尚界最终破例,但其本质是飞凡改版,车身设计完全由上汽负责,华为并未参与,此次合作更像是上汽主导、借助华为营销链路及智驾系统实现品牌重生的一次尝试。
过度营销智驾引争议
虽然余承东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但某种程度上,他成为了华为的“灵魂人物”,在互联网上与雷军齐名,都是网红企业家的代表。试问,B站鬼畜区能与“Are you OK”梗PK的,也只有“遥遥领先”了吧?
余承东的“网红之路”,始于华为手机业务的崛起。自1997年推出华为GSM手机后,华为通过为国内、海外运营商贴牌定制手机进入市场,随后在2012年彻底舍弃贴牌业务,自主创牌。在此期间,余承东步步高升,先后担任3G产品总监、无线产品线总裁等职务。在P、Mate系列大获成功后,余承东带领华为手机持续深耕欧洲市场,在2019年登上巅峰,以2.4亿部出货量成为全球第二。在这个阶段,余承东频繁出镜担任华为发布会主讲人,那句著名的“遥遥领先”也是出自Mate 40发布会。
同样是在2019年,余承东升任华为终端BG CEO,同时由于芯片制裁的关系,华为开始进行业务转型,包括进军智驾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出售荣耀等,余承东此时也被委以重任,兼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
华为技术强,余承东会营销,汽车业务很快就做了起来。“红衣教主”、360创始人周鸿祎曾发文称:余承东是手机行业、造车领域的顶级演说家,属于产品经理技术专家型网红。从“余大嘴”早已升级为“余大炮”,每年为华为节省十亿广告费。显然,周鸿祎颇为认同余承东的营销方式,后续他自己也走上网红企业家之路。
然而,近期的小米SU7事故证明:流量是把双刃剑,一不小心就会割伤自己。在余承东担任华为车BU董事长期间,争议言论频出,引起网友反感。其中最关键的是对智驾性能的不恰当宣传。(详情见:四大灵魂发问,雷军接不住!)
比如一次与前网红交警谭乔的直播活动中,余承东说道:“没转过方向盘,可以打盹睡个觉。”谭乔忙解围道:“你只用了两根手指头搭在上面。”证明余承东的手并未离开方向盘。然而,余承东却“不领情”地说道:“有时候拿开也行,法规要求还是放在上面。”
类似言论和示范频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费者的认知偏差。短视频平台上,可以搜索到包括且不限于问界车主在驾驶时手离方向盘睡觉的视频,非常危险。还有问界M9车主在高速上行驶时开着辅助驾驶睡觉被举报,最终被交警依法处罚。
事实上,余承东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鼓吹华为智驾在开车时“可以睡觉”。当然,他也不忘补充道:L3理论上可以睡觉。然而,这番言论也并不严谨。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市场中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为L2级或L2+级;其次,即便是L3级,也并不能在驾驶时睡觉,因为当前L3级在暴雨、强光等极端环境下仍需人工接管。
我国工信部发布的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规定,驾驶自动化从L0到L5按6级划分:L0级为驾驶员驾驶;L1、L2级为人类驾驶员主导、系统辅助; L3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L4级为高度自动驾驶;L5级为完全自动驾驶。
今年4月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实施,其中第三十二条规定: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相关企业和个人应当配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调查处理,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应证据材料。相关法律法规的推出,对驾驶者和车企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望从现实意义上督促车企客观、合规地宣传智驾功能。
回到余承东,卸任车BU董事长、鸿蒙智行模式收紧,或许意味着他已经完成了阶段性任务,是时候回归其终端主业了。对于华为而言,终端业务是收入大头,也是基本盘,如何在制裁下稳定发展自研芯片和鸿蒙系统,是未来几年的关键。
作者: 华尔街科技眼,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402529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