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erf3在NLNR/DAST开的的原始版本进行重新设计,其目标是更小、更简单的代码库,并且还提供Iperf所不具备的新功能,如:nuttcp 和
iperf有Linux,Windows,android,Mac等版本,下面结合实际网络场景进行iperf工具使用的介绍
确保使用Iperf测试的服务端和客户端都处于同一局域网内!
1、Iperf环境准备Iperf下载链接:,、或者
1.1 Linux源码安装Iperf以Ubuntu20.04为例,下载压缩包iperf-3.1.3.tar.gz,解压并进入目录。
tar -zxvf iperf-3.1.3.tar.gz #解压进入linux_install_dir/bin安装目录,可以看到iperf3可执行文件。我们可以通过readelf -h iperf3 | grep Machine可以查看运行平台。
Machine: Advanced Micro Devices X86-641.2 Arm交叉编译Iperf以Arm平台为例,解压iperf-3.11.tar.gz,并进入目录。
tar -zxvf iperf-3.1.3.tar.gz #解压进入arm_install_dir/bin安装目录,可以看到iperf3可执行文件。我们可以通过readelf -h iperf3 | grep Machine可以查看运行平台。
Machine: ARM最后,将arm_install_dir/bin目录下的iperf3,拷贝到目标运行平台即可!
至此,IPerf环境搭建完毕!
2、指令分析iperf工具是基于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工作模式,通讯双方可以作为服务端和客户端进行测试。
Iperf与Iperf3命令些许有些细微的差别,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命令。
我们先键入iperf3 -h,查看命令列表
下面对常用的命令进行分析:
Server服务端指令: | |
---|---|
iperf -s / iperf3 -s | 启动服务,默认监听UDP,监听的默认端口为5201 |
iperf -s -w 32M -D / iperf3 -s -D | 启动服务,-w 设置最大窗口,-D作为守护进程运行于后台 |
iperf -i1 -u -s -p 5003 / iperf3 -s -p 5003 | 启动服务,更换监听端口为5003 |
Client | |
iperf/iperf3 -c remotehost -i 1 -t 30 | 启动iperf客户端,remotehost为连接的IP,-i为时间间隔,-t为测试时间 |
iperf/iperf3 -c remotehost -i 1 -t 20 -R | 功能如上,-r 为反向测试,即 remotehost -> 本机的测 |
iperf/iperf3 -c remotehost -u -i 1 -b 200M | 启动iperf客户端,-u即测试udp,-b为最大测试带宽为200M |
-d运行双测试模式,进行上下行带宽测试
这将使服务器端反向连接到客户端,使用-L 参数中指定的端口(或默认使用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端的端口)。
-P:多线程模式,指定同时连接到服务器的数量。缺省值为1.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上的线程支持。如:iperf -c 192.168.1.1 -P 10 -t 60客户端同时向服务器端发起10个连接线程。
-p :指定服务器侦听和客户端连接的服务器端口,缺省值是5201
-w :设置最大窗口
-D:作为守护进程运行于后台
-u:使用UDP通信
-R:反向测试
-i:设置时间间隔
-t:设置测试时间
-b:设置最大测试带宽
3.2 ARM平台iperf3 -s3.3 测试结果PS F:\Develop\WIFI&BT\测试相关\测试工具\iperf-3.1.3-win64> .\iperf3.exe -c 192.168.4.234说明:带宽测试通常采用UDP模式,因为能测出极限带宽、时延抖动、丢包率。在进行测试时,首先以链路理论带宽作为数据发送速率进行测试,例如,从客户端到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的理论带宽为100Mbps,先用-b 100M进行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包括实际带宽,时延抖动和丢包率),再以实际带宽作为数据发送速率进行测试,会发现时延抖动和丢包率比第一次好很多,重复测试几次,就能得出稳定的实际带宽
PC和模组确保在同一个局域网内
PC运行iperf3 -s作为服务器,模组运行iperf3 -c 192.168.x.x -b 200M -u -O 3 作为客户端,测试上行带宽,看sender
模组运行iperf3 -s作为服务器,PC运行iperf3 -c 192.168.x.x -b 200M -u -O 3 作为客户端,测试下行带宽,看receiver
作者: _嵌入式艺术_,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404065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