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发表 24-01-21 最后编辑:24-04-23]
PN结是电子器件的基础结构,站在应用角度,做个“差不多先生”也无妨。这一篇记录的就是“差不多”的知识。
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nuclei)和电子(electron)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proton)和不带电的中子(neutron)组成。粒子质量(particle mass)角度,质子:中子:电子=1:1:1/1840。电荷(charge)角度,质子:中子:电子=1:0:-1,所以原子对外呈电中性。数量角度,质子:电子=1:1,而中子的个数不少于质子,质子数相等而中子数不等的原子,称为同位素(Isotope)。
原子并不静止。原子核在振动,电子绕原子核运动。较新近的量子理论认为,电子不是沿某种轨迹连续运动,而是神出鬼没,以概率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换句话说,电子集中在某些区域出现。每个区域称为一个能级(quantum shell, energy level),定义能级序号,也叫主量子数(n),取值是0,1,2,3,...,数字越小距离原子核越近,能量越低。在一个能级内部,电子活动区域是不均匀的,每个区域称为一个子层(sub-shell),定义轨道量子数(l),取值是0,1,2,3,...,数字越小距离原子核越近,能量越低。子层也可以叫做s、p、d、f、g等,对应0,1,2,3,...。在一个子层内部,电子活动区域仍然不均匀,可以进一步区分出轨道(orbital)。每个子层有不同数量的轨道,其中f子层有7个轨道,d子层有5个轨道,p子层有3个轨道,p-x,p-y和p-z;s子层有1个轨道等等,如下图。能级-子层-轨道就是电子活动区域的面貌。
(图源 tomonolab.com)
原子最外层电子对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基于大量观测和实验,人们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绘制了元素周期表。所谓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化学性质随着电子排布的改变而改变,并且按照一定规律重复。周期表的一行叫一个周期(Period),同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能级即主量子数,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Outermost Layer Electron Number),核电荷数(nuclear charge)和原子量。周期表的一列叫一个族(Group),同族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区别是能级数、核电荷数和原子量。
电子带有能量,在原子核外,电子根据自身能量进入适当的能级、子层和轨道,称为电子排布(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根据洪德定则(Hund's Rule):
电子总是先进入较低能级;
同一能级内,电子总是先进入较低能量的子层;
同一子层内,电子总是先进入空闲的轨道,并且自旋(Spin)状态相同。仅当没有空闲轨道时,才会改变自旋状态实现配对(pair)。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同一轨道内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电子的自旋相反。所以,s子层因为有1个轨道,可容纳2个电子;p子层有3个轨道,可容纳6个电子;d子层有5个轨道,可容纳10个电子。轨道存在空(0电子)、半满(1电子)和满(2电子)三种状态。
电子排布的规律如下图:图中横轴方向l=0、1、2、3对应s、p、d和f。注意在3p-4s-3d处的特殊次序。
(图源:BYJUs.com)
当获得外部能量时,电子可以运动到距离原子核较远的其它轨道(跃迁)或干脆离开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即电离(ionization)。最外层电子具有最高的能量,最容易收到外部能量的影响,所以它显著影响原子化学特性。外层电子能量至少与4个因素相关。
A. 核电荷数,质子数最多,外层电子能量越低。内在原因是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即静电力/Electrostatic Force;
B. 能级,能级越多,外层电子能量越高。能级之间存在负电荷的排斥力,即推斥(repulsion, shielding effect);
C. 外层电子数,数量越多,能量越高。子层之间、轨道之间存在推斥;
三个因素共同作用,其中A强于B,也强于C,但A弱于(B+C)。
为衡量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难易程度,定义了电离能量(ionization energy),即1摩尔气态元素发生1个原子核失去1个电子的情况所需要的能量,单位是kJ/mol。实验显示,外层电子能量越低,则电离能量越高,越不容易电离。或许,让电子“自由”的总能量是一个常数吧?
一个周期内电离能变化趋势用电子排布规律解释起来还有困难。目前能解释的是:
D. 和半满轨道(1个电子)相比,满的轨道(2个电子)的能量更高,这源自推斥。
Ref:
Cliff Curtis.IAS Chemistry Student Book 1, Pearson, 2017
[日]涉谷道雄.滕永红 译.漫画半导体.科学出版社.2010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