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的部分需要驱动负载,经常会使用两个互补的晶体管作为输出级。输出级晶体管的位置有讲究。
如图,上面NPN,下面PNP,构成B类放大器,相当于每个半波使用共集放大器。上PNP下NPN则构成推挽输出,相当于两个共射极放大器。
前面一个是B类放大器,在正半周使用NPN管构成的射极输出器,负半周使用PNP管构成的射极输出器。
好处在于,可以作为线性放大器。不会出现上下晶体管同时导通。
缺陷在于,过零点有交越失真。输出会比控制信号低至少 0.7V,不能达到轨对轨。
换成PNP在上,NPN在下,正负半周实际上处于共射极放大状态。
好处在于,输出可以达到轨到轨
缺陷在于,只能作为开关输出。控制信号切换过程中,上下晶体管会同时导通,使供电电源短路。图示后部的电路虽然仿真正常,实际使用时一定会“炸机”。常规的解决办法是使用互补带死区控制的PWM,分别驱动上下晶体管。作者: southcreek,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40880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