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运放缓冲器电路分析
1、电路搭建
2、直流特性分析
3、交流特性分析
4、瞬时现象分析(时域)
5、稳定输出的缓冲器电路
二、傅里叶分析(频域)
三、直流参数分析
四、数学分析工具
五、可编程电源
六、时间开关与开关电源电路
附录
1、奈奎斯特图示例
-------------------------------------------------------------------------------
前置知识:TINA-TI的介绍与入门使用
-------------------------------------------------------------------------------
一、运放缓冲器电路分析
图1.1.1 缓冲器电路
1)UA741属于“运算放大器”子项中的元器件,如下图。
图1.1.2 器件模型分类
2)对于信号源 VG1,需要设定信号源的波形种类为“方波”,幅值为100mV,频率为 1kHz,上升/下降时间默认为1ns 即可。
图1.1.3 信号源参数设定
作为仿真软件来说,任何节点和支路的参数都是已经计算出来了的,至于是否需要显示出来就看用户的需求了。
1)在中文版 TINA-TI菜单栏中单击“分析”→“直流分析”,可以得到4个选项,分别为“计算节点电压”、“直流结果表”、“直流传输特性”、“温度分析”。
图1.2.1 直流分析
2)计算节点电压时,可以显示电压探头位置的直流电压值。VF1为交流信号,所以它的直流电压值仅为 11.18uV。
图1.2.2 计算节点电压
3)直流结果表将电路中的全部直流参数,包括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全部显示出来。
图1.2.3 直流结果表
在中文版 TINA-TI菜单栏中单击“分析”一“交流分析”,可以得到4个选项,分别为“计算节点电压”、“交流结果表”、“交流传输特性”。“计算节点电压”、“交流结果表”都与直流特性分析类似,这里详细介绍“交流传输特性”。
图1.3.1 交流传输特性
1)所谓“交流传输特性”,就是改变信号源的频率,考查电路的输出变化情况,相当于提供了一个扫频信号源(故只能存在一个输入源),属于频谱分析的范畴。
2)选择“交流传输特性”选项后,我们需要配置信号源的起止频率、采样数、扫描类型(线性扫描/对数扫描)及需要观测的数据。
图1.3.2 交流特性设置窗口
3)全部参数设置好后,单击“确定”就可以得到下图所示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双击曲线的横坐标或纵坐标,可以修改显示的“刻度尺”。
图1.3.3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4)采用“信号分析仪”生成波特图
编辑
图1.3.4 信号分析仪的调取
图1.3.5 生成波特图
所谓的瞬时现象就是时域波形,也就是电路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示波器就是观测时域波形的工具,电路仿真软件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全部时域数据,直接显示成图表即可。
1)单击“分析”→“交流分析”→“瞬时分析”,可得到瞬时分析的设定窗口。
图1.4.1 瞬时分析设置
2)对于瞬时分析,主要是设置起止时间。设定的原则就是对于周期信号能观测出完整周期,对于非稳定信号,则酌情考查信号的建立过程,比如待信号稳定后再“观测起始显示不从0开始)。
3)本例中,信号源的频率设定为1kHz,所以时间设定 2ms 可以考查两个完整周期,起始时间可以从0开始。
4)单击“视图”→“分离曲线”将输入/输出曲线分离,并通过双击坐标轴,将两个波形的纵坐标轴均改为-300~300mV。
图1.4.2 缓冲器电路的分离瞬时分析
5)通过上图可以发现,本来作为缓冲器的输出应该是与输入波形一致的,但是实际输出波形产生了强烈的振荡(俗称振铃),这是由于1uF的纯电容负载所导致。有关振铃详细的介绍移步:通过RLC分析信号振铃及消除方法。
修改R1的值为 8Ω,重新绘制“瞬时现象”波形。单击“视图”→“分离曲线”,双击修改坐标轴刻度范围(-200~200mV)后可得下图所示的波形,振铃现象基本消失,得到一个稳定的缓冲器电路。
图1.5.1 稳定的缓冲器时域波形
图1.5.2 瞬时分析设置
图1.5.3 输出奈奎斯特图(详见附录)
波特图传达幅度或相位与频率的关系。因此,需要两条波特曲线来描述系统的幅度和相位响应。
奈奎斯特图只需要一条曲线,曲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幅度(通过距离原点的距离)和相位(通过几何角度),形成曲线的众多不同点反映了系统对众多不同输入频率的响应。
二、傅里叶分析(频域)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信号与系统3-傅里叶变换与频域分析)都可以用来描述同一信号,但是侧重点不一样。例如,我们最熟悉的示波器可以观察信号的很多有用特征,但是当需要用滤波器滤除信号中的无用成分时,知道信号的频谱组成显然更有意义,这样才能选择合适截止频率的滤波器。
下面将用 TINA-TI 软件构造一个混频信号,然后再用傅里叶分析分下面将用 TINA-TI 软件构造一个混频信号,然后再用傅里叶分析分解出该信号的频谱组成。
1)锯齿波的傅里叶分解式
图2.1.1 正弦波生成的傅里叶级数展开法
2)根据傅里叶分解式构造锯齿波。
利用运放的同相求和电路把4路信号叠加,信号源 VG1~VG4 的频率、幅值和相位参数设定按图上标定设置。根据运算放大电路的特性及运用“叠加原理”进行计算,图中 VG1~VG4 的信号相当于幅值衰减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再进行叠加。有关电路计算中的叠加原理非常有用,请参看:运算放大器应用汇总之四、加法器。
图2.1.2 同相求和电路
单击菜单栏的“分析”→“傅里叶分析”→“傅里叶级数”打开傅里叶级数设定窗口,如下图所示,有“基本频率”、“采样数”、“谐波数”、“输出”等参数需要配置。
图2.1.3 傅里叶级数设定
1)基本频率设定,对于构造的锯齿波来说,基频就是 5kHz。
2)采样数的大小采用默认值即可,和仿真计算速度有关。
3)谐波数设定,本例中的最大谐波为20kHz,为基波5kHz的4倍,所以最大为4次谐波为了将来图表显示效果好看,可定为显示5次谐波(5次及以上谐波傅里叶分解的幅值应该近似为 0)。
4)输出设定方面,就是选择待傅里叶分解的信号,在本例中只有VF1这个信号可供选择。
5)单击“计算”后,可得傅里叶系数,如下图所示。0 次谐波和5次谐波的幅值近似为 0,基波与3次谐波的相位基本相同,2次谐波与4次谐波的相位基本相同。奇数谐波与偶数谐波的相位差180°。
图2.1.4 傅里叶分解系数
6)继续单击“绘制”可得到频域曲线。下图的上部波形反映了合成锯齿波中不同频率成分的谐波幅值,与原 VG1~VG4 信号相比,幅值缩小到原来的五分之一,与运算放大电路的理论值相符。下半部分波形是各频率分量的相位,也与实际情况相符。
图2.1.5 合成锯齿波的频域曲线
三、直流参数分析在 TINA-TI中,“直流分析”功能的“直流传输特性分析”可用于直流参数的扫描,相当于交流传输特性分析中的“扫频”。例如,检测一个比较器电路时,需要改变输入直流电压,观测输出的变化。自动地改变直流电压就是直流参数扫描。下图为一个窗口比较器电路。
图3.1.1 窗口比较器电路
1)按上图的比较器电路,应该是当 VG1>5V且<10V 时,三极管才截止,VF1 的输出才是高电平。VG1<5V,则上面的三极管导通,VF1 输出低电平。VG1>10V,则下面的三极管导通,VF1 输出低电平。这就构成了窗口比较器。
2)检测窗口比较器电路需要将 VG1 的电压扫描一遍,观测 VF1 的输出,因此可以用“直流传输特性”功能来实现。单击“分析”→“直流分析”→“直流传输特性”,得到设置窗口。
图3.1.2 直流传输特性设置
起始值和终止值代表输入信号的幅值“扫描”范围。本例中,选择 0~15V,和比较器的正电源供电电压一致。采样数越多,仿真计算越慢;采样数少,则绘制的波形“粗糙”,采样数默认即可。输入信号选择 VG1,代表要改变的直流参数是输入比较器的电压。
图3.1.3 窗口比较器的直流传输特性曲线
四、数学分析工具对于有源滤波电路来说,改变运放电阻和电容的取值,不仅可以改变滤波器的截止频率,还带来其他特性的改变,于是就有了贝塞尔、巴特沃斯、切比雪夫等多种滤波器(响应)类型。
如图4.1.1所示构造两个滤波器,对同一信号进行滤波,两个滤波器的参数,一个配置为巴特沃斯,另一个配置为切比雪夫。
图4.1.1 有源滤波器
1)观察两个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单击“分析”交流分析”→“交流传输特性”,得到图4.1.2所示的AC传输特性配置界面。
图4.1.2 AC传输特性配置表
2)将分析的频率范围设为100Hz~1MHz,扫描类型选对数,图表选振幅就可以得到图4.1.3所示的增益特性曲线。在曲线工具栏中单击“编辑”,可以得到两种曲线颜色的标注。
图4.1.3 两种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3)对幅频特性曲线进行数学“后加工”。当我们想更加直观地了解图4.1.3中两条曲线的差别时,就可以使用数学“后续处理”工具编辑。按图4.1.4所示,依次用鼠标操作1~8选项,目的是绘制一条新曲线 Difference=“特沃斯滤波器输出”/“切比雪夫滤波器输出”。
图4.1.4 曲线后续处理设置窗口
4)单击“创建8”之后,插入曲线栏中会多出 Difference 这个名称的曲线,再单击“确定”之后,即可得到图4.1.5所示的误差曲线。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巴特沃斯与切比雪夫增益特性的区别在哪个频段。
图4.1.5 巴特沃斯与切比雪夫滤波器的误差曲线
五、可编程电源得益于电路仿真软件的先天优势,我们可以不花代价地得到任意想要的电源。本节将介绍如何利用 TINA 得到“任意受控”的电源。
1)单击窗口工具栏中的发生源,选择器(Controlled Sources),如下图。
图5.1.1 受控源设置向导
再单击最后一个Controlled source wizard(受控源设置向导),得到图5.1.2所示的受控源编辑器。
图5.1.2 受控源编辑器
2)图5.1.2中,输入栏选择的是电压值两个,这表明受控电源是压控源,即决定输出的是两个电压的输入。输出栏选择的是电压,表明这个受控源是压控电压源(VCVS)。
3)图5.1.2中,表达式栏中规定了压控电压源的压控关系式。值得一提的是,并非只有线性关系才是压控电源源,只要输出电压是由输入电压决定的,不管两者的关系式是什么,都属于 VCVS。图中的表达式含义是,当控制电压 V(N1)>控制电压 V(N2)时,受控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为 5V,其余情况输出电压均为 0V。
4)单击“确定”后,可得到图5.1.3所示的受控电源。
图5.1.3 受控电源图标
5)图5.1.3所示的受控电源标注的含义非常完整,CS1代表Controlled Source 1;N1 和 N2 是图 5.1.2中表达式提及的输入控制电压 V(N1)和 V(N2);Out(V)及电压源的符号表明这是一个电压源。
6)给受控源添加控制电压,如图1.5.4所示,VG1为1Vpp/1kHz的三角波,VG2为1Vpp/50Hz 的正弦波。
图5.1.4 给受控源添加激励电压
7)单击菜单栏的“分析”→“瞬时现象”,仿真的起止时间设为 0~20ms,可得图 1.5.5所示的受控源的输入/输出波形。VF1 所代表的受控电压源输出,其实就是非常重要的 SPWM(正弦波脉冲宽度调制)波形。可见,通过仿真软件的可编程电源功能,可以得到很多实际电路中非常有用,但又很难获得的各种“信号源”。
图5.1.4 测试受控源的输入/输出波形
六、时间开关与开关电源电路在分析开关电源电路时,使用时间开关是一种非常方便地模仿 PWM “开关”效果的方法。如图6.1.1所示,Buck 斩波电路的开关 SW1 处于“浮地”状态。若使用真实开关,驱动电路将会很复杂,而我们重点是考查 Buck 电路本身的特性。这时使用时间开关来代替真实半导体开关,可以非常方便地分析主电路本身的特性。
图6.1.1 使用时间开关的 Buck 斩波电路
1)时间开关可以当成 PWM 开关来使用。参考图6.1.2,“周期的”设定为“是”:周期设定为10u;“t On”设为 0,“t Off”设为6μ;这意味着PWM 的频率为 100kHz,占空比为 60%。
图6.1.2 时间开关的参数设定
2)图6.1.3所示为 Buck 电路(时间开关)占空比为 60% 和 40% 时的“瞬时现象分析”输出电压波形
图6.1.3 斩波电路瞬时现象仿真波形
所有的仿真实例下载:Tina-TI User Examples。
附录
问:首先,为什么有两条曲线?
答:实线表示正频率,虚线表示负频率。它们是彼此的镜像,忽略虚线。
问:频率信息在哪里?
答:记住,曲线从ω= 0延伸到ω=∞,箭头表示频率增加的方向。因此,实线曲线在曲线右侧的ω= 0处开始(在实轴上的值为1)并且在原点处结束,其对应于ω=∞。
问:如何解释半圆形幅度响应?
答:我们已经熟悉RC低通滤波器的行为,所以让我们用我们所知的来解开这个奈奎斯特图。在曲线开始的点处(即在ω= 0处),与原点的距离为1。换句话说,低频增益是统一的。随着频率的增加,从原点到曲线的径向距离再次减小,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因为较短的径向距离对应于更多的衰减。在曲线结束的点(即ω=∞),从原点到曲线的距离为零,因为当频率达到无穷大时,低通滤波器产生无限衰减。
问:可以看到角度如何从0°开始,如预期的那样,但是低通滤波器应该具有-90°的最终相移。如何在奈奎斯特图中反映出来?我无法测量直接位于原点顶部的点的相位。
答:这有点令人困惑,但是如果你关注曲线接近原点时的行为,你可以看到角度倾向于-90°。这在下图中描述,这也是我们到目前为止所学到的内容的总结。
奈奎斯特图上每一点都是对应一特定频率下的频率响应,该点相对于原点的角度表示相位,而和原点之间的距离表示增益。
更多精彩内容也可移步至公众号,全网同号。
作者: 爱上电路设计,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409036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