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tina-ti

相关博文
  • 2024-8-10 10:00
    1145 次阅读|
    0 个评论
    ​ 目录: 一、运放缓冲器电路分析 1、电路搭建 2、直流特性分析 3、交流特性分析 4、瞬时现象分析(时域) 5、稳定输出的缓冲器电路 二、傅里叶分析(频域) 三、直流参数分析 四、数学分析工具 五、可编程电源 六、时间开关与开关电源电路 附录 1、奈奎斯特图示例 ------------------------------------------------------------------------------- 前置知识: TINA-TI的介绍与入门使用 ------------------------------------------------------------------------------- 一、运放缓冲器电路分析 1、电路搭建 ​ 图1.1.1缓冲器电路 1)UA741属于“运算放大器”子项中的元器件,如下图。 ​ 图1.1.2器件模型分类 2)对于信号源 VG1,需要设定信号源的波形种类为“方波”,幅值为100mV,频率为 1kHz,上升/下降时间默认为1ns 即可。 ​ 图1.1.3信号源参数设定 2、直流特性分析 作为仿真软件来说,任何节点和支路的参数都是已经计算出来了的,至于是否需要显示出来就看用户的需求了。 1)在中文版 TINA-TI菜单栏中单击“分析”→“直流分析”,可以得到4个选项,分别为“计算节点电压”、“直流结果表”、“直流传输特性”、“温度分析”。 ​ 图1.2.1直流分析 2)计算节点电压时,可以显示电压探头位置的直流电压值。VF1为交流信号,所以它的直流电压值仅为 11.18uV。 ​ 图1.2.2计算节点电压 3)直流结果表将电路中的全部直流参数,包括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全部显示出来。 ​ 图1.2.3直流结果表 3、交流特性分析 在中文版 TINA-TI菜单栏中单击“分析”一“交流分析”,可以得到4个选项,分别为“计算节点电压”、“交流结果表”、“交流传输特性”。“计算节点电压”、“交流结果表”都与直流特性分析类似,这里详细介绍“交流传输特性”。 ​ 图1.3.1交流传输特性 1)所谓“交流传输特性”,就是改变信号源的频率,考查电路的输出变化情况,相当于提供了一个扫频信号源(故 只能存在一个输入源 ),属于频谱分析的范畴。 2)选择“交流传输特性”选项后,我们需要配置信号源的起止频率、采样数、扫描类型(线性扫描/对数扫描)及需要观测的数据。 ​ 图1.3.2交流特性设置窗口 3)全部参数设置好后,单击“确定”就可以得到下图所示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双击曲线的横坐标或纵坐标,可以修改显示的“刻度尺”。 ​ 图1.3.3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4)采用“信号分析仪”生成波特图 ​ 编辑 图1.3.4信号分析仪的调取 ​ 图1.3.5生成波特图 4、瞬时现象分析(时域) 所谓的瞬时现象就是 时域波形 ,也就是电路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示波器就是观测时域波形的工具,电路仿真软件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全部时域数据,直接显示成图表即可。 1)单击“分析”→“交流分析”→“瞬时分析”,可得到瞬时分析的设定窗口。 ​ 图1.4.1瞬时分析设置 2)对于瞬时分析,主要是设置起止时间。设定的原则就是对于周期信号能观测出完整周期,对于非稳定信号,则酌情考查信号的建立过程,比如待信号稳定后再“观测起始显示不从0开始)。 3)本例中,信号源的频率设定为1kHz,所以时间设定 2ms 可以考查两个完整周期,起始时间可以从0开始。 4)单击“视图”→“分离曲线”将输入/输出曲线分离,并通过 双击坐标轴 ,将两个波形的纵坐标轴均改为-300~300mV。 ​ 图1.4.2缓冲器电路的分离瞬时分析 5)通过上图可以发现,本来作为缓冲器的输出应该是与输入波形一致的,但是实际输出波形产生了强烈的振荡(俗称 振铃 ),这是由于1uF的纯电容负载所导致。有关振铃详细的介绍移步: 通过RLC分析信号振铃及消除方法 。 5、稳定输出的缓冲器电路 修改R1的值为 8Ω,重新绘制“瞬时现象”波形。单击“视图”→“分离曲线”,双击修改坐标轴刻度范围(-200~200mV)后可得下图所示的波形,振铃现象基本消失,得到一个稳定的缓冲器电路。 ​ 图1.5.1稳定的缓冲器时域波形 ​ 图1.5.2 瞬时分析设置 ​ 图1.5.3输出奈奎斯特图(详见 附录 ) 波特图 传达幅度或相位与频率的关系。因此,需要两条波特曲线来描述系统的幅度和相位响应。 奈奎斯特图 只需要一条曲线,曲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幅度(通过距离原点的距离)和相位(通过几何角度),形成曲线的众多不同点反映了系统对众多不同输入频率的响应。 二、傅里叶分析(频域) 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 信号与系统3-傅里叶变换与频域分析 )都可以用来描述同一信号,但是侧重点不一样。例如,我们最熟悉的示波器可以观察信号的很多有用特征,但是当需要用滤波器滤除信号中的无用成分时,知道信号的频谱组成显然更有意义,这样才能选择合适截止频率的滤波器。 下面将用 TINA-TI 软件构造一个混频信号,然后再用傅里叶分析分下面将用 TINA-TI 软件构造一个混频信号,然后再用傅里叶分析分解出该信号的频谱组成。 1)锯齿波的傅里叶分解式 ​ 图2.1.1 正弦波生成的傅里叶级数展开法 2)根据傅里叶分解式构造锯齿波。 利用运放的同相求和电路把4路信号叠加,信号源 VG1~VG4 的频率、幅值和相位参数设定按图上标定设置。根据运算放大电路的特性及运用“叠加原理”进行计算,图中 VG1~VG4 的信号相当于幅值衰减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再进行叠加。有关电路计算中的叠加原理非常有用,请参看: 运算放大器应用汇总 之 四、加法器 。 ​ 图2.1.2同相求和电路 单击菜单栏的“分析”→“傅里叶分析”→“傅里叶级数”打开傅里叶级数设定窗口,如下图所示,有“基本频率”、“采样数”、“谐波数”、“输出”等参数需要配置。 ​ 图2.1.3傅里叶级数设定 1)基本频率设定,对于构造的锯齿波来说,基频就是 5kHz。 2)采样数的大小采用默认值即可,和仿真计算速度有关。 3)谐波数设定,本例中的最大谐波为20kHz,为基波5kHz的4倍,所以最大为4次谐波为了将来图表显示效果好看,可定为显示5次谐波(5次及以上谐波傅里叶分解的幅值应该近似为 0)。 4)输出设定方面,就是选择待傅里叶分解的信号,在本例中只有VF1这个信号可供选择。 5)单击“计算”后,可得傅里叶系数,如下图所示。0 次谐波和5次谐波的幅值近似为 0,基波与3次谐波的相位基本相同,2次谐波与4次谐波的相位基本相同。奇数谐波与偶数谐波的相位差180°。 ​ 图2.1.4傅里叶分解系数 6)继续单击“绘制”可得到频域曲线。下图的上部波形反映了合成锯齿波中不同频率成分的谐波幅值,与原 VG1~VG4 信号相比,幅值缩小到原来的五分之一,与运算放大电路的理论值相符。下半部分波形是各频率分量的相位,也与实际情况相符。 ​ 图2.1.5合成锯齿波的频域曲线 三、直流参数分析 在 TINA-TI中,“直流分析”功能的“ 直流传输特性分析 ”可用于直流参数的扫描,相当于交流传输特性分析中的“扫频”。例如,检测一个比较器电路时,需要改变输入直流电压,观测输出的变化。 自动地改变直流电压就是直流参数扫描 。下图为一个窗口比较器电路。 ​ 图3.1.1 窗口比较器电路 5V且<10V 时,三极管才截止,VF1 的输出才是高电平。VG1 10V,则下面的三极管导通,VF1 输出低电平。这就构成了窗口比较器。 2)检测窗口比较器电路需要将 VG1 的电压扫描一遍,观测 VF1 的输出,因此可以用“直流传输特性”功能来实现。单击“分析”→“直流分析”→“直流传输特性”,得到设置窗口。 ​ 图3.1.2直流传输特性设置 起始值和终止值代表输入信号的幅值“扫描”范围。本例中,选择 0~15V,和比较器的正电源供电电压一致。采样数越多,仿真计算越慢;采样数少,则绘制的波形“粗糙”,采样数默认即可。输入信号选择 VG1,代表要改变的直流参数是输入比较器的电压。 ​ 图3.1.3窗口比较器的直流传输特性曲线 四、数学分析工具 对于有源滤波电路来说,改变运放电阻和电容的取值,不仅可以改变滤波器的截止频率,还带来其他特性的改变,于是就有了贝塞尔、巴特沃斯、切比雪夫等多种滤波器(响应)类型。 如图4.1.1所示构造两个滤波器,对同一信号进行滤波,两个滤波器的参数,一个配置为巴特沃斯,另一个配置为切比雪夫。 ​ 图4.1.1有源滤波器 1)观察两个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单击“分析”交流分析”→“交流传输特性”,得到图4.1.2所示的AC传输特性配置界面。 ​ 图4.1.2AC传输特性配置表 2)将分析的频率范围设为100Hz~1MHz,扫描类型选对数,图表选振幅就可以得到图4.1.3所示的增益特性曲线。在曲线工具栏中单击“ ​编辑”,可以得到两种曲线颜色的标注。 ​ 图4.1.3两种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3)对幅频特性曲线进行数学“后加工”。当我们想更加直观地了解图4.1.3中两条曲线的差别时,就可以使用数学“后续处理”工具 ​编辑。按图4.1.4所示,依次用鼠标操作1~8选项,目的是绘制一条新曲线 Difference=“特沃斯滤波器输出”/“切比雪夫滤波器输出”。 ​ 图4.1.4曲线后续处理设置窗口 4)单击“创建8”之后,插入曲线栏中会多出 Difference 这个名称的曲线,再单击“确定”之后,即可得到图4.1.5所示的误差曲线。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巴特沃斯与切比雪夫增益特性的区别在哪个频段。 ​ 图4.1.5巴特沃斯与切比雪夫滤波器的误差曲线 五、可编程电源 得益于电路仿真软件的先天优势,我们可以不花代价地得到任意想要的电源。本节将介绍如何利用 TINA 得到“任意受控”的电源。 1)单击窗口工具栏中的发生源,选择器(Controlled Sources),如下图。 ​ 图5.1.1受控源设置向导 再单击最后一个Controlled source wizard(受控源设置向导),得到图5.1.2所示的受控源编辑器。 ​ 图5.1.2 受控源编辑器 2)图5.1.2中,输入栏选择的是电压值两个,这表明受控电源是压控源,即决定输出的是两个电压的输入。输出栏选择的是电压,表明这个受控源是压控电压源(VCVS)。 控制电压 V(N2)时,受控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为 5V,其余情况输出电压均为 0V。 4)单击“确定”后,可得到图5.1.3所示的受控电源。 ​ 图5.1.3 受控电源图标 5)图5.1.3所示的受控电源标注的含义非常完整,CS1代表Controlled Source 1;N1 和 N2 是图 5.1.2中表达式提及的输入控制电压 V(N1)和 V(N2);Out(V)及电压源的符号表明这是一个电压源。 6)给受控源添加控制电压,如图1.5.4所示,VG1为1Vpp/1kHz的三角波,VG2为1Vpp/50Hz 的正弦波。 ​ 图5.1.4给受控源添加激励电压 7)单击菜单栏的“分析”→“瞬时现象”,仿真的起止时间设为 0~20ms,可得图 1.5.5所示的受控源的输入/输出波形。VF1 所代表的受控电压源输出,其实就是非常重要的 SPWM( 正弦波脉冲宽度调制 )波形。可见,通过仿真软件的可编程电源功能,可以得到很多实际电路中非常有用,但又很难获得的各种“信号源”。 ​ 图5.1.4测试受控源的输入/输出波形 六、时间开关与开关电源电路 在分析开关电源电路时,使用时间开关是一种非常方便地模仿 PWM “开关”效果的方法。如图6.1.1所示,Buck 斩波电路的开关 SW1 处于“浮地”状态。若使用真实开关,驱动电路将会很复杂,而我们重点是考查 Buck 电路本身的特性。这时使用时间开关来代替真实半导体开关,可以非常方便地分析主电路本身的特性。 ​ 图6.1.1使用时间开关的 Buck 斩波电路 1)时间开关可以当成 PWM 开关来使用。参考图6.1.2,“周期的”设定为“是”:周期设定为10u;“t On”设为 0,“t Off”设为6μ;这意味着PWM 的频率为 100kHz,占空比为 60%。 ​ 图6.1.2时间开关的参数设定 2)图6.1.3所示为 Buck 电路(时间开关)占空比为 60% 和 40% 时的“ 瞬时现象分析 ”输出电压波形 ​ 图6.1.3斩波电路瞬时现象仿真波形 所有的仿真实例下载: Tina-TI User Examples 。 附录 1、奈奎斯特图示例 ​ 问:首先,为什么有两条曲线? 答:实线表示正频率,虚线表示负频率。它们是彼此的镜像,忽略虚线。 问:频率信息在哪里? 答:记住,曲线从ω= 0延伸到ω=∞,箭头表示频率增加的方向。因此,实线曲线在曲线右侧的ω= 0处开始(在实轴上的值为1)并且在原点处结束,其对应于ω=∞。 问:如何解释半圆形幅度响应? 答:我们已经熟悉RC低通滤波器的行为,所以让我们用我们所知的来解开这个奈奎斯特图。在曲线开始的点处(即在ω= 0处),与原点的距离为1。换句话说,低频增益是统一的。随着频率的增加,从原点到曲线的径向距离再次减小,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因为较短的径向距离对应于更多的衰减。在曲线结束的点(即ω=∞),从原点到曲线的距离为零,因为当频率达到无穷大时,低通滤波器产生无限衰减。 问:可以看到角度如何从0°开始,如预期的那样,但是低通滤波器应该具有-90°的最终相移。如何在奈奎斯特图中反映出来?我无法测量直接位于原点顶部的点的相位。 答:这有点令人困惑,但是如果你关注曲线接近原点时的行为,你可以看到角度倾向于-90°。这在下图中描述,这也是我们到目前为止所学到的内容的总结。 奈奎斯特图上每一点都是对应一特定频率下的频率响应,该点相对于原点的角度表示相位,而和原点之间的距离表示增益。 ​ 更多精彩内容也可移步至公众号,全网同号。 ​
  • 热度 11
    2013-2-21 11:53
    1717 次阅读|
    0 个评论
    作者:Bruce Trump,德州仪器 (TI) 最近,在我们的高精度放大器 E2E 论坛上我看到了一个问题,并附上了一幅 SPICE 仿真原理图(对此表示感谢!)。它是一个运算放大器电路(具体是什么样的电路已不重要),问题的重点是这个运算放大器电路在电源引脚上含有一些旁路电容。当然,这可能是因为工程师将仿真程序直接导入电路板布局程序中。在最终电路中,这些旁路电容器至关重要。但是,仿真需要它们吗?使用它们当然没有害处,但是却并不一定需要。从DC 到 THz,零阻抗下 SPICE 的电压源已经堪称“完美”,无需任何旁路电容。 下面两个电路在 SPICE 中完全一样。左侧电源旁路电容器没有什么作用;右侧电源和接地长接点并未降低仿真性能。但是,在您的电路板上却有巨大的差异。     如果您的电路板中合适位置上并没有使用有效的旁路方法或者没有布置旁路电容,那么您可能无法获得理想的性能。或者,您也可能会面临讨厌的振荡问题。不要指责 SPICE 仿真;它不可能为您找出这些问题。 即使您利用串联电阻和电感对糟糕的电源提供旁路建模,宏模也未必能够精确地对不利影响建模。电源引脚上,各信号之间相互影响,并且可能会引起振荡。这种情况很复杂,不要尝试对其进行建模。实际上,一些旧的宏模甚至不会将输出电流建模为来自电源端的电流。我们提供的一些新的宏模非常优秀,可以仿真放大器对电源噪声的抑制程度,但却无法正确地对其可能产生的不稳定性或者振荡进行建模。 在一些我们的 IC 设计中,我们通常会对这些影响进行建模。我们对整个电路进行了十分详细的仿真—包括每个晶体管、电阻器和电容器。诸如引线电感和片上线路电阻以及不同电路板布局的电容等寄生组件都包括在内。因此,我们常常会对非完美电源的各种影响进行建模,目的是查看它对器件的影响情况。但是,这种精细度已经超出了宏模能够仿真的程度。 使用 SPICE 宏模对您的放大器电路进行仿真是一种好方法,它让您能够清楚地看到许多电路工作时才会出现的问题。我们提供的大多数最新宏模—“Green-Lis”版—非常优秀,并确实是业界最好、最完整的宏模。但它们也只是宏模而已。它们无法仿真电路的所有行为。另外,它们也无法为糟糕的电路布局和电源旁路负责。     阅读运算放大器相关文本文件(请参见图 2),可以让您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宏模中所包含的一些性能属性和性能表现。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向用户提供宏模特性列表。在我们免费版 SPICE 程序的 TINA-TI 中,可查看详细情况,具体操作为:双击原理图符号,然后点击“进入宏”。十多年前的一些宏模应该都不太复杂,因此可能没有包括在这份列表中。 后续博文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究宏模和其他 SPICE 问题。告诉我您最感兴趣的内容。并欢迎发表您的看法,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