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经过全球各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终于达成了以能源之星第一级EPS规范为基准的统一标准,但在过去的十八个月中,这一平衡却被打破,不断演化出五花八门的标称功率组,所提出的最低平均效率及空载功耗要求也存在种种冲突。
那么,曾一度统一的规范是如何演变成当前众多不同版本的呢?其中部分原因要归咎于自愿性规范或强制性标准在批准和发布时限上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有些政府机构一直在忙着修订他们的早期规范(如能源之星、欧盟委员会[EC]行为准则[CoC]),而另一些则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制定其首套标准此类更为复杂的任务上(如美国的EISA2007、欧盟会员会的EcoDirective以及澳大利亚气候变化部)。由于这些活动是同时进行的,因此出现如今标准有点混乱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能源之星与EC之间的不合拍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2007年11月份,我应邀参加了一个EC CoC会议,会议主题是修订EPS规范。在此次会议上,利益相关方同意与能源之星提议的EPS规范的最新草案(2.0版)保持一致。CoC EPS规范(3.0版)最终于2008年1月份定稿并发布。遗憾的是,能源之星规范在2008年第一季度末定稿和发布之前却经过了多次修改,结果与CoC规范出现了差异。毫无疑问,这样会给那些将产品行销到世界各地的电源制造商们带来更多的麻烦。
不过,外部电源供应商的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能否从能效规范“重新调整”中获得好处呢?有可能。所幸的是,CoC小组与行业利益相关者保持密切合作,他们了解利益相关者对规范一致性问题的关切。目前,针对最新的CoC EPS规范是应保持不变,还是需要进行修改以与最终的能源之星规范保持一致这一问题,CoC项目负责人
Paolo Bertoldi正在征求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意见收集日期截止到11月21日,最终决定将在月底进行公布。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